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来源: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更新时间:2022-05-20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看,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系统总结生态环境领域发生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继续朝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谋划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同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生态奇迹。

一是坚定不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布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明显减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低到56%,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上升到25.5%,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到“十三五”时期末,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4%,超额完成下降40%—45%的目标。

三是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明显增多,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与2015年相比,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4.8%;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至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双超过90%。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建成首批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

四是坚定不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并全面推开,成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改革举措全面实施。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等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覆盖各类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对重点区域、重点工作开展监督帮扶,探索建立国家和地方协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新机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省以下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持续深化,生态环保铁军建设加快推进。

五是坚定不移管控生态环境风险,生态环境安全防线日益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紧盯“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等高风险领域,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妥善处置黑龙江伊春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爆炸等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次生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降低各类突发事件的环境影响,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不断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措施,持续强化在建和运行核电厂安全监管,督促营运单位落实全面核安全责任,全国运行核设施始终保持良好安全记录,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保持历史最低水平。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工作,做到医疗机构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

六是坚定不移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更加彰显。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等东道国举措,发布《昆明宣言》,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篇章。深入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绿色“一带一路”大数据平台,开展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和宝贵经验,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鼓足工作干劲不懈怠,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一是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正确政绩观,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为平台,按照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系统化构建、大众化传播、故事化外宣要求,加大研究宣传阐释力度,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涵。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持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及时妥善应对突发生态环境事件,持续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可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三线一单”成果应用。

五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注重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越织越密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必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六是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目前,我国已批准实施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生态环境挑战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合作,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