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县龙交乡王家沟村第一书记吕浩江念好帮扶“三字经”

来源:吕梁日报 更新时间:2018-11-14 14:51:00

  

   2015年8月,吕梁市会计学校的老师教吕浩江,怀揣扶贫梦想,来到石楼县龙交乡王家沟村就任“第一书记”。三年以来,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贫困户的家里有他淳朴的笑脸、乡亲们的田间地头有他忙碌的身影。他不断强化帮扶意识,联系群众,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扑身子、住村子、撸袖子、挑担子,使该村精准扶贫开展得扎实有序,有力地改善了该村集体经济及贫困户现状。

  “扑身子、住村子、撸袖子、挑担子”,这是吕浩江常说的办事“三字经”。他说到了,也真正做到了。

  扑身子

  早出晚归用到吕浩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每周一早晨天还没亮,孩子还在熟睡中,他就自己驾车去了村里,周五晚上回家时孩子已经进入了梦乡。他深知,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送钱送粮食送温暖”的过程。任第一书记以来,他经常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将相关资料建档立卡,上传上报,确保扶贫对象识别到位、帮扶到位。

  住村子

  任第一书记后,他积极参与村各项事务,亲自带头,具体指导,认真落实产业发展。吕浩江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8年又为村里引进了中药材苦参种植,帮助解决村民传统种植业收入低而致贫,增加其收入,为全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奠定了基础,做到了措施到位精准。

  吕浩江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其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深入群众,立足村情,不断地干实事,办好事,为当地村民排忧解难。

  挑担子

  道路泥泞不堪、垃圾成堆、群众出行极其困难;群众就医条件差;村里没有产业,村民收入偏低;老百姓观念还很落后,小富即安思想浓厚,开拓创业意识较差,不少人满足于种好几亩地,有饭吃、有衣穿、有零钱花,“老婆孩子热炕头”,缺乏脱贫致富的热情;村委办公场所简陋,党建工作落后……这就是第一书记吕浩江来到王家沟村时面对的现实,他毫不犹豫咬牙担了起来。一个本子一支笔,入户走访倾听民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面掌握了村里发展急需、村民生活急盼的第一手材料。

  走访入户中,吕浩江发现村民都有散养土鸡的习惯,座谈中村民们都谈到了卖蛋难的问题,该村实有人口500多人而实际在村人口100多人,45户人家就有30户养鸡的,将现有传统产业带动为突破口,散养土鸡而且是纯种土鸡,何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顺应民意,从小小的土鸡抓起呢?

  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村民们的大力支持,第一书记主动挑起了卖蛋的重任,为形成规模他个人垫支了20000多元,将购买的鸡苗免费送给35户贫困户,帮助群众增收脱贫,几个月后2000多只土鸡陆续产蛋。

  吕浩江把这些鸡蛋发在朋友圈里卖、拿回单位办公室卖、寄在朋友店里卖,刚开始有人质疑,有人白眼,也有人当面损他。一时间吕浩江的心还真是凉了,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人品向熟悉的朋友、同事做担保,一步一步的向市场推广,一遍一遍重复给客人保证。从一开始的蛋难卖,到后来的顾客的买蛋难。吕浩江卖蛋路走的是既苦又甜,悲喜交加。两年多来先后为村民卖出土鸡蛋合计十几万元,石楼人亲切地称他为“卖蛋书记”。

  在寒冷的冬天,吕浩江从民政部门为贫困户申请的棉被;春节前为村民免费写春联、送福字;正月初二就到村里与村民一起过节、扭秧歌、拍全村福、全家福;让贫困户感受到时刻有人关心,打心底里感到温暖。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儿子和儿媳身体都不好,不能照应,生活十分困难,村里没有自来水,老人的窑洞在半山腰上,吃水是最大的困难。吕浩江了解情况后,刚开始想在村里雇人挑水,后来这个想法被否定了,他开始和老人的儿子商量决定为老人安装水泵抽水,但因为钱的事犯了愁,但他并没有让这件事落空,主动拿出500元贴补购买了水泵、水管等,得到了村民的一致称赞!

  面对村民的称赞,吕浩江却始终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说起近三年来的扶贫工作,吕浩江感慨地说:“在王家沟村工作的这段时间让我受益匪浅,老乡们对我来说就是亲人,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带领群众一起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