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来源:吕梁日报 更新时间:2019-10-12 09:51:14

  本报记者 刘子璇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2014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及引领带动能力为重点,对全市具备劳动能力且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展开了技能培训。从2014年起到现在,全市已有超过3万人次完成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2019年,我市立足当地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才振兴,计划从今年起,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其中2019年保证培训1万人,力争完成1.5万人。在此过程中,我市将“学什么”的选择权交给农民,力求使培训清单与农民实际需求精准对接,确保农民通过培训掌握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的实用技能,成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有眼光、会算账、懂技术的新型知识技能型人才。

  政府“下单” ——

  摸清需求搭建平台

  新型职业农民,新在哪里?新在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而这些素质,教育培训必不可少。

  新型农民如何认定?培训对象又如何确定?我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及时制定出台全市培训工作方案,将目标任务再次分解到各县(市、区)。各县(市、区)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进度安排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等。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各县(市、区)提前深入乡村、农业企业、合作社等,进行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摸底,掌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状况。在调查摸底基础上,选择一些重点产业大户、产业带头人、农资经营从业人员进行分别遴选、重点培育。

  培训对象确定了,农民又该学些什么?我市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把培育工作与促进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劳动力素质,科学制定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目标。部分县(市、区)在开班前还邀请部分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参加座谈会,研究培育方式和培育计划,对课程设置和聘用老师教学进行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为培育工作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培育目标明确了,教育就有了方向。

  我市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实现“变”字为目标,培训中采取理论和实训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寓教于乐,让学员亲自动手、亲身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汾阳市鸿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参观考察实践、广泛考察踩点的基础上,今年又带领50名学员前往晋城、长治、晋中等地的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园区进行了实践教学;在今年全市“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培训中,我市中药材专业的学员深入兴县、文水、忻州等地进行现场实践教学,通过多种授课方式,参训学员不仅开阔了眼界,认识了自身差距和不足、增长了知识,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欲望和创业斗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信誉度也在农民群众中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农民“点菜” ——

  根据需要学到技术

  临县临泉镇后月镜村农民刘小飞,今年7月从吕梁市“职业农民、乡村工匠”中药材专业培训班“学成归来”,感受很深。

  几年前,刘小飞将家里原来的玉米地全部种上了黄芪、连翘等药材,收入一下增加了不少。“参加了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种植技术和生长管理知识,还知道了怎样将中药材深加工。去方山的现场实践更让我开阔了眼界,种植中药材的信心就更足了。”一期期培训班持续办下来,像刘小飞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学到了最需要的实用技术,点亮了一个个贫困家庭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光。

  “现在我市农民培训都是‘菜单式’培训,根据农民的需求来设计的,涉及到的专业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市农业局科教科科长杜完锁说,除了常见的小杂粮、中药材、果蔬等专业,在我市今年的乡村工匠培训计划中,还有一些林业管护、电焊工等专业技术培训班,甚至还包括一些面塑剪纸等非遗手艺。

  因地制宜、因人施课,尊重农情、民情和村情,“宜果讲果、宜菜讲菜、宜技讲技”,正因为培训牢牢把控实用性和针对性,才让农民获得新技术,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如今,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摇身成为“职场宠儿”的农民越来越多,“参加过专业培训、懂得新技术、容易接受新思想”已经成为他们的标签。“以前是我上门找活干,现在换成了别人上门来找我,给出的价钱还挺满意,这个转变是我培训之前没有想到的。”柳林县龙门垣乡李福财高兴地说。在吕梁农校参加了全市核桃经济林实用技术培训班后,他现在是龙门垣乡核桃示范园的技术员,工资一天120元,每年靠修剪核桃可以挣5000元。

  部门“主厨” ——

  协调配合确保效果

  或许在有些人眼中,农民培训就是在课堂学习,到田间实践。实则不然,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庞大且强大的体系做支撑,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遴选与农业产业结合紧密的涉农机构,统筹利用好农广校、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开放”式的教育培训体系。

  目前,我市在吕梁学院、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市农业学校、市会计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先行先试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延伸培训机构,特别是积极利用各县(市、区)职业中学的教学资源,形成了市县联动的培训机制。

  “体系构建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培训机构、实训基地等,有了这个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持续就有了重要保障。”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遴选师资与教材,我市建立了由市县两级农业部门的专家、长期服务农业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各类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各地具有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组成的师资队伍和创业导师团队。同时鼓励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市授课,建立了授课效果考核评价机制和师资淘汰更新机制。

  为更好更科学地开展培训,吕梁学院、吕梁职业技术学员、市农业学校、市会计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按照“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时施教”的总要求,根据各类职业农民不同的能力素质要求分类型、分产业开展精细培训。同时遵循农民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大力推行围绕产业周期的分段式、交替式培育,加强教学互动,增强培训吸引力,让参训农民在学中用、学中学,实现自主、理性参与学习。

  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往农民培训给乡村下指标的“要我学”模式得到了转变,农民自愿报名“我要学”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培训过程中还出现了‘旁听生’,有的学员在实践过程中看了又看,流连忘返,有的培训还出现了原定人数超额、实践时间延长的新现象。”吕梁学院一位培训老师说。

  提高农民专业技能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吕梁农校校长卞钢达表示,要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对农业农村人才的迫切需求,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