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出农业转型“艳阳天”——石楼县探索深度贫困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纪实

来源:吕梁日报 更新时间:2020-11-23 15:16:21

   □ 高寄洲

  石楼,位于吕梁山之西,黄河以东,因境内有通天山石叠如楼而得名,属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又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4年,该县贫困发生率达54.76%,大大超过了15%的深度贫困县界定标准,如此艰巨的脱贫任务总有一些“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重生”的突破和创新会出现。

  脱贫攻坚以来,随着国家对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政策的精准实施,农业生产托管这种现代农业种植经营模式在石楼应时而生,风生水起。2019年全县累计托管面积2.2万亩,截至2020年7月底,全县累计托管面积已经达到11.3万亩。

  农业生产托管,落笔就能生辉

  石楼的农村和多数贫困地区一样,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批涌入城镇,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绕不开的问题。

  针对土地支离破碎、耕种方式粗放、农业产出效益低、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实际情况,2015年以来,石楼县大搞机修梯田,把过去的山坡地改造成了宽条梯田,为机械化作业铺平了路。依托石楼县禾丰种植合作社等一批技术优良、服务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因地制宜,奖补并举,通过全托、半托、关键环节托管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等环节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并不断创新保底分红、联收联种等托管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种地难以及移民搬迁后空壳村土地撂荒等问题。

  今年67岁的张双光,是石楼县罗村镇下田庄的村民,2020年春,他与国辉农牧专业合作社签订托管合同,当起了“甩手掌柜”,再也不用操心地里那些事儿。他仔细算了一笔账,托管后,一亩玉米地亩产1300多斤,按市场价0.8元一斤算,平均收入超过1000元,去掉种子、化肥、播种、收割等费用,他还纯剩500元左右。自己的百十亩地能稳赚5万元?这一算惊呆了自己,他也成了村里农业生产托管的义务宣传员。仅他们村今春就有69户农户签订了农业生产托管合同,托管面积达6800余亩。

  “你的土地我来种,你增收来我致富。打个比方就是说,您有一棵果树,您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委托给别人,别人给您浇水、除虫、管理,您回来之后,树不仅长大了,果实也收获了,您洗洗就可以吃了。”灵泉镇板桥村村委主任张福全在全体村民大会上用简单易懂的例子给村民讲起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好处。村民一听土地还是自己的,只是把自己顾不上种的耕地委托给合作社就可以了,能增加收入还不用担心土地“流入”外人手中。随之一呼百应,全村4000多亩耕地全部托管。2019年,村里有人分红高达六七万元,少的也能分到两三万元。驱车板桥垣,目之所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长势喜人的旱作玉米、谷子,这么多的地,无论是耕、种,还是防、收,几个人便可以完成相关的农业生产。

  石楼这几年试水农业生产托管的实践证明,农业生产托管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规模化实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利用,使亩产量平均增加15%左右,且通过收获、运输及烘干一体化后,使产量损失减少7%。以玉米种植户为例(户均10亩),托管后的玉米种植成本亩均下降30元左右,同时亩均增产120斤,按照0.9元/斤计算,亩均增收108元,节本增效可帮助农户户均增收1380元。实现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现代要素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有效实现了农业“提档升级”。

  2020年,全县进一步扩大托管试点面积。截至7月底,已验收完成春耕春播托管面积11.3万亩,其中旱作农业托管面积1.2万亩,红枣经济林托管面积3000亩,移民搬迁村整村托管面积7996亩,共辐射带动农户4236户,其中贫困户1894户。

  “托管+”多元发展 探索绘就样本

  种好旱作农业试验田,推广运行“托管+旱作”大农业运作模式。

  龙交乡田家山村是石楼县典型的偏远山村,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全村几千亩的土地却只有123户,440口人。2017年,全县首次引进地膜渗水谷子在这里试种,获得了成功。2018年全村大规模种植地膜渗水谷子获得了丰收,通过渗水地膜穴播技术亩产可以达到700余斤,比传统技术每亩能增产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但(每亩)成本反而能降低100到120元,让家家户户都变成了“万元户”。2020年,田家山村作为全县农业生产托管整村试点村又火了一把,全村利用土地托管的模式共完成渗水地膜谷子种植面积950亩,预计产量47.5万斤,产值152万元,这种从耕、种、管、收各个阶段进行阶段性或者全过程托管,把现代农业的手段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使谷子稳定亩产500斤以上,真正为深度贫困丘陵干旱山区蹚出了一条农业发展的好路子。

  鼓励“党支部+合作社”主动参与农业生产托管,探索“托管+集体经济”模式。

  马家山村是石楼县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耕地面6677.29亩,主要种植玉米、小杂粮等,2020年马家山村先后注册成立两个村级种植专业合作社、两个家庭农场,作为村集体参与统一生产托管服务的平台,采取“保底+分红”模式,每亩补贴150元,托管了全村6000余亩耕地,通过各种“托管+”模式,采取群众自愿原则,实行阶段性和全过程托管。村委主任曹艳飞说:“由于是生地,每亩谷子保守产谷300斤,总产量86万斤,如此,全村仅此一项产业,以每斤3元计,产值可达258万元。农民收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群众脱贫致富有了主心骨,自觉自愿跟着咱干,现在村党委这根指挥棒灵光得很啊!”

  这种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以提高效益为目标,有机连接农户和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户土地收益,而且通过提供统一的托管服务,降低了服务组织生产成本,村集体在农资集中采购、组织生产中也获得效益,同时,通过推进村集体统一经营,村党组织的组织能力、统筹能力和为农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出现了“多赢”现象。

  作为全市试点先行县,石楼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的浓厚氛围。9名县委常委分别包联一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督导推动所包乡镇的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县财政拨付农业生产托管专项资金600万元,县农经服务中心积极当好全县土地托管“大管家”,邀请市级专家评审选定10家服务主体,组建县级托管服务督导组,加强对服务主体服务价格、补助标准、服务质量的监管,做到奖补政策公开、透明。县乡村三级联动,各部门齐力协同,凡是涉及贫困户的补助资金,按照40%的标准全部补助到户。坚持用农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托管工作效果,让更多的农民群众知晓托管、参与托管、受益于托管。

  如今在石楼,越来越多的种植农户种地“不走寻常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农业生产托管托出了石楼勃勃生机的大农业,托出了石楼农业转型的“艳阳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