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起助力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我市企业帮扶工作纪实

来源:吕梁日报 更新时间:2020-12-22 17:57:47

   

  图为山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方山分公司采购贫困户的土豆,用消费扶贫促进脱贫增收。 记者 刘亮亮 摄

  自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我市积极组织引导各类企业发扬“吕梁精神”,发挥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精准结对669个贫困村,帮扶11.65万人,实施项目1049个,投入资金5亿余元,产业带动、就业消费、金融互惠,统筹推进多种模式帮扶,为推动全市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作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新时代的“吕梁英雄传”。

  积极引导 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力量

  2015年10月17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正式发起“万企帮万村”行动,旨在用3到5年时间,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帮助1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这无异于为已经开始与贫困正面交锋的我市送来了一支装备精良的“特种部队”。在此背景下,市委统战部、市扶贫办、市工商联、市光彩会四部门联合成立“民营企业‘百企百村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领导组”,负责“万企帮万村”行动在我市的统筹推进和督促落实。四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帮扶任务、指出帮扶途径、提出帮扶要求,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各县(市、区)也纷纷成立起由常委担任组长的领导组,“百企百村”精准扶贫迅速成为各地的中心工作。

  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全市各类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发挥人才、资源、资金等优势,加入了我市脱贫攻坚战的大会战之中。在离石区,该区工商联与统战、扶贫、经信、中小企业、光彩会六部门联建领导组,引导60户企业帮扶60个贫困村,并出台土地流转、金融支撑、财政支持、技能培训等多项鼓励政策。在中阳县,该县积极动员11户煤企、2户规模企业、4户涉农企业,结对帮扶全县35个贫困村;530户个体工商户结对帮扶非贫困村贫困户,做到精准帮扶全覆盖……

  整个脱贫攻坚战期间,先后有480余户企业加入战场,累计投资资金超过5亿元,帮助11万余人实现脱贫摘帽。由于我市参与企业、实施项目、投入资金、帮扶人数始终在全省“万企帮万村”台账管理中名列第一,市委书记李正印给予充分肯定:“很好,要进一步组织我市民营企业抓实精准扶贫行动,注意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形成良好氛围和工作合力。”

  县际结对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落下”

  “2016年,我从新大象公司领到了6000余元的分红,真心感谢政府,感谢大象农牧集团……” 回忆起第一次从公司负责人手中领到分红时的场景,即便事隔几年,王庆禄仍然能感觉到自己内心涌起的激动。

  王庆禄是岚县王狮乡史家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8月,来自文水县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大象农牧集团与王狮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岚县新大象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租地27亩建设年存栏1.2万头、出栏2.5万头生猪的养殖场,项目吸收77户贫困户385万元的入股担保贷款,公司通过分红确保所入股农户年底每户可增收3000余元,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不仅在岚县开展帮扶,大象农牧集团还先后在文水、方山及全省30多个县建立了“精准扶贫生猪产业基地”,有效带动贫困户2万余户稳定脱贫。

  大象农牧集团跨区域开展精准帮扶的故事,集中反映了我市企业积极落实政府“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政策,利用自身产业优势,打破地域限制,坚持将乡镇贫困村、扶贫项目资金、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统筹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强弱互补,探索出一条产业化经营与脱贫致富的双赢之路。

  受资源禀赋、地理条件、历史因素影响,越是贫困地方越是发展落后,能参与帮扶的企业越少。针对这一情况,我市工商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全市工商企业加大对贫困村帮扶力度,提出由非贫困县跨县结对帮扶贫困县,有效解决了扶贫力量的区域平衡问题。就这样,县际结对帮扶成为我市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大创举。不仅大象农牧集团在行动,在全市工业产业最为发达的孝义市,也有20户企业结对临县13个乡镇140个贫困村开展精准帮扶。柳林县16户煤炭企业对接兴县13个乡镇的24个贫困村,汾阳市8户企业结对石楼县8个贫困村,开展产业带动、产品销售、异地就业、公共服务、基层党建、技能培训等全方位帮扶。到2018年7月,全市“民营企业精准扶贫推进会”召开时,就有11户省联常委企业与全市7个贫困县签订了帮扶协议。

  我市县际结对开展企业帮扶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也吸引了更多关心的目光。在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10月在中阳县举行“山西光彩事业行”活动,招商引资62个项目投资52.3亿元,69户民企商会捐款捐物2667万元,11个省级商会结对中阳县贫困村。2019年10月,又在石楼县举办“全省民企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活动,14户企业签约产业扶贫、总投资20.8亿元。今年7月,又在临县举办“全省民营企业助力巩固脱贫成果行”活动,140户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080个,认购农特产品1950万元。来自全市、全省企业的帮扶,为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模式 精准脱贫攻坚中显身手

  “县里的精准扶贫政策红利,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从村民变成股民,年年有分红、年年有增长,感谢党的好政策,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70岁的孔双虎老人是交口县孔家庄的一名贫困户,2018年春节前,他领到了3500元的分红,让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了一回“天上掉馅饼”的惊喜。如今说起香菇产业带来的变化,老孔赞不绝口。

  孔双虎只是带头人孔耀伟带领的26个贫困户之一。50岁的孔耀伟是韦禾公司首批包棚养菇户,尝到甜头的他,2019年一口气承包了15座香菇大棚,一年收入就超过了20万元。“‘韦禾模式’的意义在于,不只是让少数人挣钱。按照顶层设计,通过创新利益链接,实现带贫益贫,让基地周边的村民‘各炒一盘菜,同吃一桌席’,才是根本目的和关键所在。”历经几年的亲身参与,孔耀伟对韦禾的意义认识要比局外人深刻的多。

  站在孔耀伟、孔双虎身后的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几乎算得上是为脱贫攻坚而生的公司。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时,韦禾还没有“出生”,他的母公司还是当地有名的钢铁企业。仅仅两年后,韦禾即成长为一家集香菇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目前,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农业合作发展模式,成功带动石口、康城、回龙等周边3个乡镇、18个村的22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直接带动303户深度贫困户户均增收3250元。

  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最有效的手段,成为企业开展精准帮扶的首选。五年来,258户民企投入3.39亿元,实施项目391个,帮扶384个贫困村74923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在此过程中,各类精准帮扶模式的探索和应用,为全市脱贫攻坚蹚出了一条条新路。泰化集团村企联建泰瑞生态农业园,创新“三转三化”产业扶贫模式,让康家岭村由默默无名的小山村变成有名的小康村、文明村,得到国务院扶贫调研组的肯定。大象农牧“211”和“1+1+1+1”模式,在全省39县实施92个生猪产业化项目,带动2万余贫困户增收脱贫。中阳厚通养殖、兴县山花烂漫、临县阳府井等农业、商贸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产业带动脱贫。而柳林汇丰通过上下游企业帮助600余名贫困户实现就业,并带动2.6万农户种植小杂粮。岚县康农薯业聘请农技人员田间指导,帮助贫困户提升生产技能,实现自力更生。离石艺德工艺“妇女创业培训基地”,技能培训810人,带动创收80余万元。中阳航电新能源、交城天瑞服装、吕梁大万源、离石东方百合等企业,在移民安置点建设电子元件、服装、灯笼、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确保贫困户“搬穷窝、换旧业、稳得住、能致富”。

  大型民企还积极融合金融、农业、文旅等政策支持,统筹扶贫整体推动。中阳钢铁集团因村制宜,结对3镇1乡32个自然村1319户3328贫困人口,通过农业深加工项目、发展旅游产业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孝义铭信等6户企业承载该县“政府+银行+龙头企业+贫困户”精准扶贫贷款2.1亿元,为5169贫困户发放受益金2010万元,带动周边4县25乡104个行政村1000余人从事肉鸭养殖和附属产业。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和脱贫攻坚收官的关键时刻,全市各类企业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有力地确保了我市与全国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出一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场的“吕梁英雄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