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我们从国家公布的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挑选出突出山西籍或战斗牺牲在山西的外省籍烈士(其中包含一个英雄群体)的事迹,将在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微信公众开展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抗日英烈事迹系列报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先烈们所展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永远是激励三晋儿女克服一切困难、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篇章的强大精神力量。
张友清,又名学静、一新、又清、刘光远、 王彦青,字新农、守仁。男,1904年3月21日出生,陕西神木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任第10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1928年任中共亳县特委委员兼鹿邑县县委书记,被派往皖北组织暴动。暴动失败后赴北平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2月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同年6月被捕。次年出狱后调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1931年再次被捕入狱,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院(草岚子监狱),狱中坚贞不屈。1936年9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出狱后任中共山西工委书记。1937年10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1938年任晋西南区党委宣传部长。1939年1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统战部部长。1942年初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司令部秘书长兼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同年5月, 在与日军战斗中被捕,被押送到“太原工程队”集中营。由于狱中环境异常恶劣,受尽摧残,导致张友清一病不起。1942年7月1日,病故于太原集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