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战攻坚克难 书写时代答卷

来源:吕梁日报 更新时间:2020-01-03 10:29:00

  ——临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王涛

  一个个贫困村华丽蜕变,一批批脱贫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笑脸洋溢在贫困户脸上……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临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省、市攻坚深度贫困的决策部署,深化攻坚举措、强化政策落实、激发攻坚动力、凝聚攻坚合力,脱贫“摘帽”持续发力,在各级帮扶力量的真帮实扶下,全县干部群众心怀感恩、自我加压、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推动了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在临县落地落实、开花结果,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脱贫79729户205267人,退出贫困村447个,贫困发生率由39.5%降至0.39%。

  光伏产业照亮群众脱贫之路

  走进临县城庄榆林山、白文郝家坡山,满山遍野的光伏板迎着太阳闪闪发亮,蔚为壮观。

  去年11月28日,仅仅用了80天时间就建成的临县中电投榆林山30MW集中式光伏电站并网。临县中电投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贺东红介绍,该电站日均发电14万度,最高时可达20万度,上网电价每度0.85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据测算,该项目每年可为临县带来收益700余万元,此外在项目运营前三年,每年还要从项目收益中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帮扶临县1000户贫困户,每户年可增收3000元。

  临县白文村级联建34MW光伏扶贫电站占地面积约1250亩,总投资约2.5亿元,2018年9月动工,2018年12月30日具备并网发电条件。该电站年发电量约为4400万度,年收益约3700万元;光伏支架下土地由康宇绿能种植专业合作社、春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栽植知母、鸡冠花、前胡、防风等中药材,年叠加收益100万元以上,可带动53个贫困村4997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对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实现“造血式精准扶贫”意义重大。

  去年以来,临县县委、县政府把光伏扶贫作为全县“三大”扶贫工程之一,提出实现贫困村光伏全覆盖、深度贫困人口光伏收益全覆盖、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全覆盖“三个全覆盖”、打造三晋光伏扶贫第一县的宏伟目标。目前,已建成了总投资12.4亿元、总规模197.02MW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其中,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1座30MW,村级光伏扶贫电站308座162.99MW,屋顶式户用光伏408座4.03MW,全部并网发电并开始收益分配,实现了贫困村、深度贫困人口、村集体经济“破零”全覆盖。临县光伏规模占全省的七分之一、全市的二分之一,覆盖全部贫困村447个、贫困人口5.99万户15.7万人,仅此一项,每个贫困村每年可获得光伏扶贫收益20万元以上。目前已分配到村到户3200万元。预计从2020年起,光伏扶贫每年可收益1.6亿元,每个贫困村每年可获得收益20万元以上。

  易地搬迁让乡亲告别山庄窝铺

  “党的政策真是好,我们三口人一共花了9000元,就住上了这么漂亮的房子,政府还给装修好,我们搬铺盖就能住,太感谢党和国家啦!”2019年10月23日,来自车赶乡张家山村的郝刘宝在拿到了移民新房的钥匙后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他搬出大山,拥抱新生活的美好愿景终于实现了。

  易地扶贫搬迁是攻坚深度贫困最彻底、最有效的脱贫途径,也是安置群众受益程度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临县县委、县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推进精准脱贫的重大举措来抓,成立了专项领导组,全面统筹,整体推进,到2019年年底有4万余名长期居住在艰苦边远地区的群众搬出穷山沟,住进新房子,开启新生活。

  经乡村摸底调查,临县编制了《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规划了2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重点实施“一城五镇”易地移民搬迁计划(一城:指“城庄——县城——三交”城镇带走廊,五镇:指克虎、兔坂、刘家会、林家坪、白文五个中心镇),着力打造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支柱、中心村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格局。

  为实现精准搬迁目标,做到符合搬迁对象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临县严格执行“农户申请、村委初审、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签订协议”五个环节,对程序不完善的规定补充完善,确保搬迁程序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把真正需要搬迁的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项目实施范围。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搬迁14015户41498人(其中,贫困搬迁对象23588人),涉及整村搬迁村168个、非整村搬迁村116个,占全省搬迁总人口的9%。共建成18个集中安置点,其中城区10个、乡镇8个。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临县在实施易地移民搬迁的同时,出台了《临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强化搬迁后续就业和产业扶持政策,聘请山西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制定了《临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搬迁安置点后续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配套支持政策、产业发展重点等,特别是在城区安置点,重点探索“一基地、多园区”产业扶持模式,建立了贫困劳力驾驶员培训基地,农特亨、慧淘等创业就业园区。启动万人大培训工程,全面提升搬迁户就业能力。重点扶持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并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光伏扶贫、生态扶贫等多种模式,带动搬迁户增收。

  截至目前,城区安置点配建了电子产品组装、注塑、箱包加工等3个扶贫车间、1个电商扶贫创业园。各乡镇安置点均配建了扶贫产业园。完成旧村拆除82个、土地复垦1000亩、跨省交易704亩。各安置点均组建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配套建设了文化活动场所、幼儿园、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等,初步取得挪穷窝与创富业并举、住得好与有保障并重、旧村拆除与生态治理同步的三赢效果。

  生态扶贫实现“青山”变“金山”

  “感谢党的好政策,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让我家还清了外债,脱贫过上幸福的日子。”林家坪乡南圪垛村沙垣组农民刘崇贵通过拉运树苗、水管等辛勤劳动,不到一年功夫,就收入了23400元。

  作为生态脆弱县,临县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模式,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的互促双赢,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增绿又增收。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造林102.64万亩、退耕还林78.6万亩、提质增效54万亩,分别占全省的7.2%、22%、14%。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18.1%提高到2018年的24.5%。临县生态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增加了四方面收入:一是造林务工收入。荒山造林每亩补助800元,45%为务工酬劳,全县291个合作社1.68万名劳力参与造林,其中贫困劳力1.01万人,人均务工收入8137元。二是退耕还林补偿收入。每亩补助1500元,截至目前,已兑现个户补助5.26亿元,其中,2017年退耕29.65万亩,惠及20个乡镇274个村13.0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6万人,人均补助2159元。2018年退耕48.9万亩,惠及23个乡镇431个村18.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3万人,人均补助1297元。三是护林管护收入。累计聘用护林员62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护林员5066人,人均年管护收入6000元。四是林产业收入。发展林下经济13.6万亩,新造核桃林、仁用杏、玉露香梨等经济林41万亩,不仅增了绿,而且增了收。

  特色产业夯实增收基础

  “我家凭着村干部帮扶,盖起了香菇大棚,当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没想到,一年就脱了贫!”湫水河畔白文镇庙坪村的贫困户郝侯蛋高兴地逢人就说。

  培育接地气、可复制、有特色、带动性强的特色农业产业,才能有力带动群众增收。近年来,临县全力实施“3N35”产业扶贫计划(即,户均投入3000元以上,实施N个产业,每村创办1个合作社、培育1个电商点、实现1户企业联结,带动户均年稳定增收5000元以上),全县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到1060个、种养加基地达到160个,带动贫困人口1.34万户,真正形成了县有大企业带动、乡有大园区支撑、村有合作社覆盖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目前,临县完成了56万亩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全县绿色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绿色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9.52万亩、食用菌种植1500万棒、中药材种植9万亩,肉驴养殖1万头,生猪养殖规模达到14.2万头,蛋鸡养殖规模达到214.5万羽,羊养殖规模达到25.7万只。特别是围绕红枣产业振兴,出台了支持红枣产业健康发展15项优惠政策,书记、县长亲自为“临县红枣”代言,启动实施了“临县红枣”公共品牌战略。设立了红枣院士专家工作站,流转红枣林1.5万亩,试点推行红枣保险10万亩,打造了5个红枣示范园区,连续四年举办了“中国·碛口枣儿红了红枣旅游文化节”,开发并创建了临县枣木香菇、临县枣芽茶、临县枣花蜜等一系列品牌,有力地带动促进了贫困农民增收脱贫。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摸索,临县已走出一条林业生态扶贫新路子,给全县广大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希望,更多的幸福。全国、全省林业扶贫现场会先后在临县召开,2017年国庆节,北京展览馆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还展出了临县东山绿化的巨幅生态图片。

  一组组扶贫数据令人振奋,一幅幅生动画面催人奋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上,65万临县人民公式力同心、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共同绘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