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月度数据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 |
发文机关:市统计局 | 主题词: |
标题: | |
主题分类: | 发布日期: |
来源:吕梁市统计局 更新时间:2017-07-17 19:57:58
半年,吕梁市国民经济继续低位运行。据初步测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47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71.5亿元,同比下降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89.6亿元,同比增长2.4%。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生产增速回落
前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63.5亿元,下降22.1%;工业销售产值656.3亿元,同比下降17.8%,产销率为98.9%;工业增加值261.3亿元,同比下降12.9%,增速较一季度回落4.7个百分点,较前4月回落3.2个百分点,较前5月回落1.6个百分点。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同比增长7.5%;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1.8亿元,同比下降14.9%。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1.5倍;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5亿元,同比下降12.7%;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7.1亿元,同比下降1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1亿元,同比增长5.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下降23.6%。
从行业分类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21.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7.5亿元,同比增长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同比下降12.5%;酒类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下降1.3%;炼焦业实现增加值17.2亿元,同比下降15.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25.7亿元,同比下降2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7亿元,同比下降28.4%。
从主要产品产量方面看:农用化肥7万吨,增长49.8%;氧化铝207.8万吨,增长35.6%;发电量为57亿度,下降1.3%;原煤5593.6万吨,下降1.5%;白酒30654.7千升,下降9%;焦炭814.5万吨,下降10%;生铁207.2万吨,下降10.1%;饮料酒31785.7千升,下降10.7%;洗煤4574.4万吨,下降12.3%;洗精煤3281万吨,下降12.3%;钢材168.5万吨,下降15.7%;水泥178.3万吨,下降40.2%。
从煤炭库存看,6月末,全市原煤库存583.1万吨,同比下降60.2%,比去年同期减少881.7万吨;洗煤库存833.1万吨,同比增长3.4%,比去年同期增加27.4万吨;焦炭库存166.1万吨,同比增长8.1%,比去年同期增加1.3万吨。
(二)投资增速小幅加快
前6月,吕梁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9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较前5月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4亿元,增长12.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7亿元 ,增长5.1%。
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7.1亿元、189亿元、123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1.1%、13%、8.8%,第三产业增速比全市慢了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6%、58.7%、39.7%转变为2.2%、59.2%、38.6%。
非国有投资完成228.2亿元,同比增长25.3%;国有投资完成90.8亿元,同比下降11.7%。
民间投资完成195.1亿元,同比增长30.9%;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完成161.1亿元,同比下降0.2%。
新建项目完成投资113.3亿元,同比增长48.9%;扩建项目完成94.8亿元,同比下降33.6%;改建和技术改造完成投资42.8亿元,同比增长113.2%。
分项目情况看,前6月,全市施工项目累计为655个,同比增长57.5%;新开工项目170个,同比增长61.9%;投产项目111个,同比增长2.2倍。
(三)消费市场缓中趋稳
前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89.3亿元,同比增长3%。
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完成143.5亿元,同比增长2.9%;乡村市场零售额完成45.8亿元,同比增长3.6%。
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9.2亿元,同比增长2.9%;零售业完成163.4亿元,同比增长3.1%;住宿业完成4.1亿元,同比增长6.9%;餐饮业完成19.1亿元,同比增长11.6%。
(四)财政收入大幅下滑
前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7亿元,同比下降39.6%。
分征收系统看,国税系统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2%;地税系统完成25.6亿元,同比下降28.1%;财政系统完成15.3亿元,同比下降61.2%。
分收入类型看,税收收入完成36.5亿元,同比下降21.2%;非税收收入完成15.3亿元,同比下降61.2%。
分县市情况看,13个县(市、区)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3亿元,同比下降36.8%;市本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亿元,同比下降52.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执行87.6亿元,同比下降37.7%。其中:公共安全支出4亿元,同比下降7.4%;教育支出21.8亿元,同比下降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9亿元,同比增长10.6%;医疗卫生支出14亿元,同比增长13.5%;节能环保支出1.4亿元,同比下降34.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5亿元,同比下降68.6%;农林水事务支出6.7亿元,同比下降49.7%;住房保障支出9877万元,同比下降54%。
(五)市场物价小幅波动
6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5%。分八大类消费指数看:食品类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1.6%;烟酒上涨0.1%,环比上涨1.8%;衣着上涨1.2%,环比持平;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3%,环比持平;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3%,环比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2.9%,环比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环比持平;居住上涨0.7%,环比下降持平。
全市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8%,环比下降0.5%。其中:食品下降0.7%,环比下降1.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8%,环比下降2.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3.6%,炼焦下降15.4%,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下降22.4%,电力生产上涨8.5%。
(六)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减少
前6月,全市53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29.52万吨,同比下降16.8%。
分行业能源消费情况看:煤炭开采洗选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91.3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8.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39.5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8%;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25.2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8.7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1.5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4.5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6.2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4%。
(七)外贸出口稳步增长
前6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12.9亿元,同比下降25.5%。其中:出口完成4.6亿元,同比下降23%;进口完成8.3亿元,同比下降26.7%。贸易逆差为3.7亿元。
八、金融运行基本稳定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4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0.7亿元,同比增长3.2%。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8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5亿元,同比增长8.8%。
二、经济运行存在问题
经济运行主要问题是煤焦产业需求不足,价格疲软,效益不佳。
(一)主要产品需求不足,价格下滑
6月份,原煤284元/吨,同比下降15.1%,环比上涨1.1%;炼焦用洗精煤524.7元/吨,同比下降29.6%,环比下降3.2%;煤制焦炭723.5元/吨,同比下降20.7%,环比下降1.5%;化肥(硝铵)1306.9元/吨,同比下降11.9%,环比下降0.8%;普通水泥255.2元/吨,同比下降12.9%,环比下降0.4%;生铁1831.3元/吨,同比下降20.4%,环比上涨0.1%;线材1810.4元/吨,同比下降30.9%,环比下降2.9%;氧化铝2301.6元/吨,环比下降1.4%。
(二)县域工业发展不平衡
上半年,全市13个县(市、区)工业经济运行仅兴县、文水两县实现增长,其余县市均下降。其中,兴县、文水、临县、汾阳等四县市工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石楼县最低,增速为负的69%。
(三)工业企业亏损严重
前5月,全市规上工业亏损企业有265户,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9.7%,较上年同期净增4户。企业亏损总额达到45亿元,同比下降13.8%;产成品达到127.9亿元,同比下降4.2%;应收账款307.2亿元,同比增长17.1%;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22.6亿元,同比下降12.6%;应交增值税完成34亿元,同比下降1.5%;利润总额4638万元。
三、对策建议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市委“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总体要求,锐意进取,敢于担当,全力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一)明确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党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政策落实,着力解决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要综合施策,创新对企业的支持和服务,主动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二)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困境,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认真落实省政府“煤炭17条”、“保障工业运行12条”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15条”、“金融12条”,以及市政府出台的“煤炭10条”、“扶持中小微企业2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轻负担、增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调控作用,抓好企业提产增效;依法依规加快复工复产验收,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制定出台更为积极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支持引进原创发明专利和技术,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创新促销方式,增强市场意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加强行业组织和协调,帮助企业稳定客户,开拓市场,特别是煤焦行业要加快建立与大客户的稳固联系,实现长期合同供货,切实增强抗御市场波动的能力。
(三)加大项目投资力度,保持经济发展后劲
要咬住项目建设不放松,重点抓好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等转型项目,推进见效,培育接续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步伐。要加大重点建设项目审批立项、督查、协调、服务工作力度,切实解决资金、用地、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新开工,形成重大项目批次建设、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坚持领导包片联系推进重点项目制度,及时跟踪和积极推进重点工程的进度,争取早日投产发挥效益。
(四)不断扩展消费市场,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积极引导企业做好市场定位,实现精细化的营销;培育新的商业业态,向中心商区以外的新建城区延伸,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加快住餐企业转型,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餐饮品牌,开拓合理有效的营销渠道,调整目标消费层,向客源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立现代专业化大型批发市场,统一政策、统一场地、统一管理、统一大宗商品交易集散批发;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增加商品种类,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加强商品促销工作,广开渠道, 努力开拓市外销售市场,抓好煤炭等商品的对外销售工作。
(五)强化运行监测,增强把控经济能力
要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的监测、调度和预警,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中生产、供给、需求、价格等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强化发改、经信、统计等经济综合部门对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创新服务方式,切实发挥好对经济运行的分析、研判、监测和预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