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423LL00100/2016-00524 | 主题分类: | 民政、扶贫、救灾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关于印发2016年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吕政办发〔2016〕5号 | 发布日期: | 2016年04月07日 |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2016年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吕梁市2016年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3月21日
吕梁市2016年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红枣、核桃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升全市红枣核桃经济林生产、管理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经研究,决定2016年在全市实施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精准扶贫,并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关于扶贫开发系列讲话和省、市脱贫攻坚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持续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红枣核桃经济林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实现适宜区域贫困户经济林全覆盖、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为目标,通过建设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实施标准化综合管理、开展品种改良(高接换优)等措施,优化经济林结构,全面提升经济林生产能力,实现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为2020年如期脱贫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二、目标任务
建设核桃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20万亩;建设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20万亩;开展品种改良6万亩。
(一)建设核桃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20万亩。具体各县任务见附表。
(二)建设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20万亩。在红枣、核桃主产区选择立地条件中等,果农积极性高,分布相对集中连片,树龄为4-30年生红枣林或核桃林,按照标准化管理技术,通过修剪、病虫害防治和土、肥、水丰产技术管理,使红枣、核桃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具体各县任务见附表。
(三)开展品种改良6万亩。在核桃主产区选择立地条件中上等,果农积极性高,分布相对集中连片,生长势较好、5-20年实生繁殖的核桃树,通过高接换优,实现品种改良和一村一品区域栽培格局,使核桃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沿黄四县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开展红枣高接换优。具体各县任务见附表。
三、区域布局
项目布局在核桃适生区域和现有红枣、核桃林立地条件中上等、生长势良好和盛果期树龄的经济林中。项目安排要集中连片,规模实施,整村推进。贫困县要优先向贫困村倾斜,覆盖贫困户。要支持积极参与红枣、核桃林管理且集约耕种土地的农户,对于有能力耕种但撂荒弃耕的农户不予支持。
四、组织管理
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采取县(市、区)政府统一领导、林业部门协调指导、专业队承揽施工,乡村参与、农户投劳的组织形式。政府县(市、区)长负总责,分管副县(市、区)长直接抓,林业部门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督促检查。市扶贫开发中心负责争取品种改良建设资金,市县财政部门统筹资金使用,按照林业部门验收结果拨付资金。项目建设前要编制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报市林业局审批后,方可开工建设。要采取招投标或集体协商议定的办法,择优选定专业队伍实施。乡、村两级要组织各涉地农户投劳投工参与项目建设,完成扩穴、树盘深翻、保护带修筑、锄草、管护等相关管理活动。
建设核桃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要由有资质的专业队伍实施,工期三年,实行“三保”,即保成活、保保存、保生长量。第四年纳入综合管理项目范围,进行综合管理,五年达到初果产量,八年进入盛果期。
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建设和品种改良项目是技术要求严格的两个项目。要聘请技术精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队伍承揽实施,实行统一组织修剪、统一嫁接、统一购买肥料、统一喷药防虫、统一组织深耕施肥的管理办法,确保建设效果。县林业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技术指导,跟踪检查,进度验收,年终考核,择优劣汰。
五、管理技术标准
(一)核桃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建设:核桃栽植技术标准严格按“六个一”要求实施,即“挖一个大坑”(1米见方)、“选一株壮苗”(高80厘米、三年生嫁接苗)、“施一担有机肥”(50公斤左右农家肥)、“浇一担水”、“铺一块地膜”、“打一条保护带”(1.5米宽)。栽植品种以晋龙二号、中林一、三号、礼品二号为主,一个村1-2个主栽品种,实现一村一品区域化栽培。栽植完毕后,严格按照物候期要求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常态化养护工作,做到中耕锄草到位、浇水施肥到位、病虫害防治到位、整形修剪到位、越冬管护到位。
(二)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建设:按标准化技术规程实施,主要技术措施为施肥浇水、深翻树盘、中耕锄草(一年二次)、整形修剪、涂白杀菌、有害生物防治等(红枣、核桃管理技术流程另文下发)。
(三)核桃品种改良:高接品种以中林一、三号和礼品二号为主,水肥立地条件较差和冷凉区域以晋龙二号为主。要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截杆、抹芽、去叶、嫁接、绑枝、施肥、整形等措施(核桃高接换优技术流程另文下发)。接后第二、三年管理按标准化综合管理技术流程执行。
六、工程投资
(一)投资标准。
为确保提质增效项目建设成效,结合各县实际,提出全市各建设项目单位投资参考价。核桃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建设投资1000元/亩,一年栽植,二年管护,三年施工期;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建设,每年投资400元/亩;核桃品种改良当年投资700元/亩,后续管理参照标准化综合管理执行。
核桃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建设资金用于三年工程施工期苗木、肥料、栽植、覆膜、防寒和日常管理等;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建设和品种改良项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整形修剪、购买肥料、喷药治虫、机耕补助、嫁接投工等技术补助和实物性支出。
项目建设设计、监理、管理、技术培训和招投标等费用参照国家相关基本建设规定执行。
(二)扶持政策。
1.核桃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依托国家、省级林业、扶贫项目投资,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安排资金解决。
2.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市级财政每年筹资4000万元用于10万亩基地建设,另外10万亩基地建设依托省林业厅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和县财政资金解决。
3.品种改良项目。依托省级扶贫项目资金解决。
七、考核验收
考核采取县级初查、市级核查的形式进行。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红枣、核桃经济林产业扶贫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确定的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县(市、区)长主抓,分管副县(市、区)长具体抓,林业部门牵头抓,财政、扶贫、农业协力抓,动员乡村、户广泛参与,形成多方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产业发展的格局。要根据市下达的任务,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分解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各县(市、区)要组建50-100人的红枣、核桃经济林技术服务队,负责为林农无偿修剪、嫁接,实地指导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活动,保证红枣、核桃经济林分布区适时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以帮代训。
(三)加大筹资力度。市级重点抓好10万亩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建设。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省级林业、扶贫项目支持,筹集相应资金,确保核桃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建设亩投资达到1000元;确保县级主抓的10万亩标准化综合管理示范基地建设每年亩投资达到400元。
(四)加大考核力度。严格的考核是项目推进的保障。县、乡两级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督促检查,开展阶段进度验收,实行年终目标考核,促进任务落实。要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纳入县乡总体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市里也要组织开展阶段性抽查和年终验收工作,并作为市对县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年年考核兑现,强力推动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附表:2016年全市红枣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