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1423LL00100/2017-00788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关于印发吕梁市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吕政办发〔2017〕40号 发布日期: 2017年06月20日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吕梁市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

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单位:

《吕梁市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6月14日

吕梁市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材料产业是我市重点培育壮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补齐短板、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推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

依托我市资源优势和能源优势,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需求牵引和战略导向为重点,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扶持大集团与培育“小巨人”相结合、加强招商引资与壮大本土企业相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着力突破一批新材料品种、关键工艺技术与专用装备,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需求牵引、创新发展。发挥市场需求对新材料开发应用的引导作用,紧紧围绕重大战略急需,强化产用结合,促进上下游协作配套,加快应用示范。推动新材料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大中小企业分工合作,促进新材料产业与其他产业同步转型升级。

场主导、政府引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业管理方式,聚焦重点方向、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开展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有效带动社会资源,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加强部门统筹、信息共享与协调合作,提高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系统性、部门工作的协同性。遵循各类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完善支持政策,提高服务水平。

两化融合、良性互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新材料融合发展,推动新材料设计、加工、制造及测试过程数字化、智能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新材料供需对接,支持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进新材料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三、主要目标

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市新材料产业总体规模不断壮大,新材料产业完成投资逐年增长12%,鼓励引进和研发一批新材料核心技术专利,推进高端铝材、碳材料规模化生产,实现超白氢氧化铝等产品工业化生产,新材料企业竞争优势显著提高。2017年力争培育1户省级技术中心,3户市级技术中心。

四、发展方向及重点

(一)新型金属材料。

1.特殊钢

以“产业要素集中、布局优化合理、技术装备一流、产品附加值高”为目标,积极外引内联,引进资本、技术,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鼓励企业开发机械用高强钢、汽车用高强钢、弹簧钢、高铁专用钢、耐热钢等特殊钢产品。鼓励中钢、海威研究开发特殊钢产品,重点推进中钢100万吨拔丝一期50万吨项目建设。

2.镁合金

依托我市白云岩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我市金属镁资源,突破镁合金深加工关键技术环节,积极引进高性能镁合金板材、型材、镁合金汽车轮毂等重点项目,布局镁合金汽车轮毂、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新型轻量化镁合金产品。引导企业开发大截面镁合金型材和大口径厚壁高强度镁合金管材、高性能镁合金宽幅板材、镁合金大型铸件、锻件及其加工装备。鼓励支持交城晋阳、孝义东义等企业开发镁合金深加工项目。

3.铝合金

依托我市已形成的1200万吨氧化铝产能和日益完备的局域电网,与全国排名前十位的铝深加工企业通过项目捆绑、电力参股等合作模式,发展铝深加工项目,推进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打造兴县、孝义、交口、柳林和中阳铝工业基地。支持中铝集团围绕铝从矿产到终端产品链条布局铝深加工项目,提高资源本地转化率。鼓励和引导企业向高强高韧铝合金、高端精深铝合金加工延伸,以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用等高端铝合金为方向,重点发展铝硅合金(四系)、铝铜合金(二系)、铝锰合金(三系)、铝镁合金(五系)、铝锌合金(七系)和铝稀土合金等,逐步形成以铝合金铸件、型材、锻件、板材为主体,终端产品相配套的完整的产业化体系。研制开发生产汽车铝轮毂、连杆等锻件,大型复杂铝合金砂型铸件精密成型技术、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制造加工技术,培育开发铝合金电缆、铝合金模板、太阳能发电用铝材等新型铝合金产品,开发轨道交通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汽车车身用铝合金材料及锻件、高纯高压电子铝箔等高端材料,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需求。重点推进兴县中铝华润一期50万吨轻合金项目、交口兴华科技年产55万吨铝基新材料项目建设。

4.钕铁硼

发挥交城钕铁硼的产业优势,重点研发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优化改进稀土成分配方设计,优化钕铁硼永磁材料结构,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磁性材料系列产品。开发研究一致性高、稳定性好、适用性强的永磁材料、低稀土含量永磁材料和各向异性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重点开发风力发电机、微特电机、变频电机、牵引电机、选矿除铁机电设备、医疗设备等钕铁硼应用产品。拓展在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电机、变频空调、核磁共振等高端应用领域加快推进耐高温基体抗腐蚀性和低失重产品的产业化步伐。鼓励交城支持高科磁电、融和磁材、田园永磁等企业开发高端磁材项目。

(二)新型化工材料。

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和产业现状,化工新材料主要以焦化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兼顾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工利用。依托孝义千万吨级新型煤化工园区和交城500万吨级焦化集聚区,布局化工和焦化新型材料产品项目,延伸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深加工产业链,按照“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大园区承载”总基调,巩固提升焦油加工、粗苯加氢精制、焦炉煤气制甲醇等传统产业优势和竞争力,以高端化、差异化发展思路,围绕焦化副产品资源利用这条主线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甲醇制烯烃、专用化肥、LNG、乙二醇、超高功率电极、尼龙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和各类助剂、催化剂、添加剂等高端专用化学品。重点推进孝义信发20万吨/年阻燃剂项目(氯化石蜡)、临县紫光钾业钾硅土壤调理剂及碳酸钾、文水鑫明泰煤焦油加工等项目建设。

(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新型耐火材料

严格落实耐火材料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联合重组,以现有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加大对低品位耐火原料的利用,开发钢铁、玻璃、水泥等工业用优质高铝、高硅耐火材料制品,提高新型耐火材料的品质和附加值。围绕耐火材料下游应用,逐步提高我市新型耐火材料市场占有率。重点推进方山恒亚高性能耐火材料、磨料及石油压裂支撑剂项目建设,鼓励支持孝义和中兴、中阳弘泽开发研究耐火新材料项目。

2.活性炭材料

依托资源优势,按照活性炭的过滤、吸附、催化、色谱分析等作用,开发应用触媒载体、脱硫脱硝、吸附、净化等专用活性炭,同时面向下游环保产业,开发各种高效空气净化器、净水机、防毒面具等应用产品。重点推进孝义中锐年产20万吨净水材料项目建设。

(四)前沿新材料。

1.高端纤维材料

极开发沥青基碳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无机矿纤维、硅酸铝陶瓷纤维及下游产品,开发多种高端纤维材料。积极开展沥青煤基碳纤维及短切碳纤维-预浸料或预制件-复合材料零件-最终应用的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加快煤基碳纤维向规模化、高端化制品发展。开发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下游产品应用,打造从基础原料、复合材料到制品构件的碳纤维完整产业链。研究开发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速列车、风力发电、压力容器、建筑补强和高压输电等领域的应用产品。重点推进孝义嘉能年产5万吨超高模量碳纤维原料沥青项目建设。

2、新型电子材料

依托我市优势企业和产业发展特点,布局锂离子电池材料、人造石墨类电池材料、磁性电子材料等新型电子材料。电池材料以高功率、高能量、快速充电为发展方向,培育高性能、高容量硅碳复合、人造石墨类新型电池材料企业,产品定位中高端锂离子电池材料。依托岚县中磁浩源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以高性能、高稳定、一致性、耐腐蚀、防氧化等为发展方向,培育高饱和磁通密度、高有效导磁率、高磁温、高矫顽力软磁芯粉末材料。研究和开发功能型、节能型、永磁型新型磁性材料产品。重点推进文水水木新碳1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交城宏特4000吨锂电用负极材料、岚县中磁浩源软磁芯等项目建设。

五、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吕梁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经信委牵头,市直各有关部门组成。负责组织研究和协调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部门沟通和信息共享,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各级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新材料产业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全面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明确重点,强化责任,认真落实。(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

(二)争取专项资金。

积极争取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项目,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市级、各县(市、区)设立一定规模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企业在建项目以贴息或补助方式支持新材料产业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工业转型升级专项、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支持新材料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新材料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三)降低企业成本。

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精神,通过整合、打包等手段,争取企业直供电政策,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允许年用电量10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新材料企业全电量参与市场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新材料类企业与煤电联营的发电企业开展股权合作,相互参股20%以上的,支持双方开展长协交易试点。鼓励新材料类企业与我市在建低热值煤电项目开展合作,在国家相关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新材料类企业与低热值煤电项目为同一投资主体,低热值煤电厂项目转化为新材料企业的自备电厂。(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国网吕梁供电公司、地电吕梁分公司)

(四)开展精准招商。

组织新材料企业参与各类招商活动,积极为我市新材料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合作搭建对接平台,招大商、招好商,推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各县(市、区)要依托当地产业基础和布局,围绕重点招商方向和企业,组织开展“小分队”式精准招商。引进技术、人才、资金、项目、知识产业等新材料产业发展要素,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

(五)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不定期向金融部门推荐新材料产业建设项目,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引导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或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实现股权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责任单位:市金融事务服务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吕梁中心支行、市财政局)

(六)创新发展体系。

增强新材料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省级新材料企业技术中心,推动行业技术研发。统筹组织重点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攻关新材料共性关键技术,重点推进新材料中试、工程化及产业化共性工艺技术。制定企业引进人才的政策,对新材料企业引进的创新团队,在平台建设、科研项目、引才投资等方面优先予以支持。抓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在我市精准帮扶的契机,加强新材料产业的人才培育和引进,鼓励企业建立新材料工程创新训练中心和实训基地,联合培训新材料产业工人和技术骨干。(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政策研究和信息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政策研究和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