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1423LL00100/2017-00809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关于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指导意见
发文字号: 吕政办发〔2017〕68号 发布日期: 2017年08月10日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于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强调,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以构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该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的原则,按照“优化种植结构、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旱作技术、培肥土壤地力”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积极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思路

吕梁市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吕梁山脉由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境,自然条件差、干旱缺水、土壤瘠薄、耕作粗放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针对我市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实际,我们将紧紧围绕绿色、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核心,实行传统旱作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以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强高标准旱作农田建设、推广集成旱作农业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为重点,促进吕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结合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构建作物生产合理布局,调减需水需肥量大的玉米种植面积,发展中药材种植,做大做强耐旱耐瘠薄的小杂粮产业。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科学间作套种,发展立体种植。筛选一批抗旱节水品种,重点是耐旱薯类、杂粮品种。

二是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山区9县(区),以建设淤地坝、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为重点,大力建设高标准旱作农田。在平川4县(市),完善水渠配套设施,发挥文峪河水库和柏叶口水库建设管理局供水工程的调节作用,扩大浇地面积,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减少地下水开采。

三是进一步推广有机旱作农业集成技术。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水资源、立地条件等情况,因地制宜推广宽膜多沟旱作节水技术、渗水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以及少耕穴灌聚肥节水技术等旱作农业集成技术,达到蓄水保墒、改土培肥、减少水土流失与环境污染、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四是进一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不同区域要根据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采取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旱耕地土壤培肥措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三、发展目标

1.秸秆粉碎还田:从2017年起,在现有每年100万亩的基础上每年增加2万亩,到2020年,达到108万亩。(牵头单位:市农机中心,配合单位:市农委)

2.节水灌溉:目前,全市灌溉面积为179万亩,其中节水灌溉101万亩(喷灌4.21万亩、微灌4.02万亩、管灌82.63万亩等),渠道灌溉78万亩。到2020年,利用管灌、滴灌、U型渠、喷灌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面积120万亩。(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3.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完成建设规模20万亩,到202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0万亩。(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国土局、市农委、市水利局、市农业综合开发办)

4.地膜覆盖:从2017年起,每年完成50万亩地膜覆盖。(牵头单位:市农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农机中心)

三、重点推广模式

1.宽膜多沟旱作节水技术。该技术是我市农民专家刘笑经过30年不断探索、试验总结出的适用于旱地耕作的一项集成技术,拥有9项自主发明专利。通过与宽膜集成技术相匹配的“宽膜多沟一体机”,等行距开沟10㎝,沟距60㎝,采用可回收的2米宽幅特种地膜进行全地面连幅、多沟、封闭性集雨覆盖,集成了保墒、保肥、保温、集雨、锄草、防虫6种功能。地膜每亩需投入100元左右(6.5公斤/亩×15元/公斤),一体机作业费80元/亩。近三年,我市累计推广3万亩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旱地玉米为例,亩产可达到900公斤。该技术适宜在我市山区旱垣地、宽幅梯田、平川旱地等大面积地块推广。

2.渗水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该技术是全国人大代表、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姚建民研究员多年来的科技攻关成果。渗水地膜表面布有双层微米级小孔具有渗水、保水、增温、调温、微通气、耐老化等多种功能,可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提高表土层肥料利用率,利于作物根系呼吸,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大幅度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2016年,我市石楼、岚县在谷子(晋谷21号)上进行了渗水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试验,采用80cm×0.01mm渗水地膜与配套机械进行全覆盖,地膜每亩费用75元(5公斤/亩×15元/公斤),机械作业费每亩需50元,石楼县试验亩产可达600公斤,岚县试验亩产可达400-500公斤,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7年,我市在孝义、石楼、岚县分别推广渗水地膜覆盖种植谷子1万亩、1万亩和1.5万亩。该技术在我市旱平地均适宜推广。

3.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就是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这种技术是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将加压的水经过过滤设施滤“清”后,和水溶性肥料充分融合,形成肥水溶液,进入输水干管-支管-毛管(铺设在地膜下方的灌溉带),再由毛管上的滴水器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供根系吸收。该技术可使水分利用率达到50%,水分生产效率达到0.7kg/m³,肥料的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50%60%,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生菜亩增产624公斤,亩增收1248元。适宜在我市平川水浇地、山区可灌溉地以及温室大棚推广。

4.少耕穴灌聚肥节水技术。是由大同市原土肥站长、推广研究员张登继研究发明,通过配套机械根据种植密度沿种植带开穴,穴直径30cm左右,穴深5~8cm,每穴灌水1.5~2.5kg。实行宽窄行种植,大行距110-130cm,小行距30cm,穴距70cm;玉米每亩开穴800-900个,在穴内集中种植(穴内株距30cm),每穴4株,每亩3200-3600株。播后沿种植带在灌水穴上铺膜,压实压紧。该技术可有效解决春播作物出苗难的问题,增强作物幼苗抗逆性,大幅度提高旱地产量。地膜每亩需投入40元左右(3公斤/亩×14元/公斤),机械作业费每亩需50元,试验表明,旱地玉米应用少耕穴灌聚肥节水种植技术比常规地膜覆盖亩增产95.5kg,经济效益明显。该项技术适宜在我市春旱严重的地区推广应用。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我市有机旱作农业推广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我市成立以李俊平副市长为组长的有机旱作农业推广领导组,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海明、市农委主任高堂担任,成员由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农机中心、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农委副主任刘海贵担任。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组,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2.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和完善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鼓励政策,增加对旱作农业的资金投入,增加技术推广补助,重点加大对旱作机械、地膜(2m×0.012mm宽膜或渗水地膜)等的购置补助,以加快高标准旱作农田建设与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有机旱作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强化宣传培训。旱作农业技术涉及面广,既有传统的耕作技术,又有较为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通过办班讲课、播放录像、办板报、搞观摩、田间现场培训、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传媒,对宽膜多沟旱作节水技术、渗水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秸秆还田、少耕穴灌、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各项土肥节水技术进行较为广泛的宣传,使该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

4.强化督查考核。市委、市政府将有机旱作农业推广工作纳入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对各县(市、区)和相关市直单位进行严格考核。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推广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推动我市农业健康发展。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7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政策研究和信息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政策研究和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