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市行政审批局 更新时间:2021-08-16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建设数字中国、智能中国、智慧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也是提升为民服务质量、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随着“互联网+”、“智能+”等新理念的提出,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核心的数字政府正逐步成为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新方式、新渠道、新载体。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转型出雏型的关键期。为进一步完善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提高各级政府政务信息化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适应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数字政府体系,推动吕梁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特制定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为未来5年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指引导航、绘制蓝图,充分基于吕梁厚植的科技发展沃土、深入挖掘数字政府建设潜力,打造吕梁数字政府新生态。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吕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吕梁实际,以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不断推进吕梁市的数字政府建设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迈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搭建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架构。

根据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安排,吕梁市率先搭建了“一局一公司一中心”的管理框架,由市政务信息管理局承担电子政务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职责,统筹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由市云计算运营公司作为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承载公司,承担市直部门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建设、运维任务。成立市数字政府服务中心,负责全市数字政府建设技术层面的设计、论证、咨询、指导和评估,推动政务数据共享。

(二)打造数字政府建设基础支撑体系。

按照全省数字政府建设“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工作思路,打造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基础支撑体系。

1.打造政务一朵云。以现有市级政务云为基础,横向整合部署在华为云上的政务信息系统,纵向贯通省级政务云,同时为13个县(市、区)提供政务云服务能力。

2.铺设政务一张网。统分结合,由市级建设连通13个县(市、区)和117个市直部门的网络,县级负责建设覆盖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的网络。目前电子政务外网已覆盖全市所辖13个县(市、区)和163个乡镇(街道),117个市直部门,节点总数超过800个。

3.打造一个枢纽平台。搭建了数字政府建设综合支撑平台,

连通了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系统、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等20余个系统。引入了统一身份认证、短信发送、接口调用等服务。提供了敏捷开发,数据展示等功能。

4.建设完善一系统。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政务服务提供系统,目前已可以应用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提供的数据高效提供政务服务。

5.筑牢信息安全一城墙。部署了网络态势感知、入侵防御、集控探针等安全设备,并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多维联动、立体防护”的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三)开发重点的数字政府应用。

1.开发建设了市级“领导驾驶舱”系统,为市委市政府领导“一舱管全局”提供了有力手段。出台了《吕梁市领导驾驶舱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稳定的数据更新机制。

2.开发建设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为群众和政府互动提供了畅通渠道,“一号对外,多线联动”及时高效收集、办理、回应群众诉求。

3.建设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提供了平台。2020年,企业和群众在线办理审批40000多件。

4.开发建设了“吕梁通”城市服务综合平台。入驻公共服务和审批服务约390项,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掌上办事。

二、面临形势

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提

供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为加快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开辟技术创新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道路,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迫在眉睫。

(一)国际形势。

综合全球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社会各界不断融合,紧跟时代发展的智能社会呼之欲出,数据治理与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愈益突出。未来世界将进入空前密集的大数据创新时代,社会劳动生产率将大幅度提高,新时代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府需加强数据治理,建立以政务服务为中心的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现代数据治理体系,以世界一流数字政府建设助力世界一流经济体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治理带来了深刻影响,线上服务与线下监管相结合的新型治理方式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展现了其有效性,我国以“健康码”为代表的数字治理创新为政府疫情防控常态化提供了有力抓手,各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政府有效进行精准监管和精确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疫情防控常态化与应急管理现代化推动国家必须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字政府体系。

(二)国内形势。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信息化与科技创新发展的进程不断加速,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逐步从创新型国家行列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建成信息化社会与智能化社会,这就要求国家治理体系与时代相适应,以世界一流数字政府建设助力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从数字政府发展规律来看,电子政务发展水平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增加而明显提升,目前我国已经由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逐步发展为高收入国家,预计到2035年达到发达经济体门槛。主动适应我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发展形势,提前布局世界一流数字政府建设,是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三)吕梁市形势。

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在全省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奠定好扎实的发展基础,但是距离国内其他先进市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数字政府建设基础支撑体系薄弱,政务云服务内容单一,电子政务外网还未覆盖到社区和重点村,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的作用未充分发挥,数据共享不充分,数据烟囱在一定程度上还普遍存在,数字政府建设体制机制还不顺畅,数字政府应用少,社会对数字政府建设带来的变化基本没有感受。

“十四五”时期是吕梁市数字化转型出雏型的重要时期,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为政府建设注入数字活力,深入挖掘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发展潜能,促进吕梁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是吕梁市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坚持数字化与产业化结合,坚持数字化与服务效率相结合、坚持数字化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相结合,是数字政府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在全省政务信息化建设“五个一”的总体工作思路下,立足吕梁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深度融合,以数据集中共享为途径,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以数据驱动的政府治理新模式,打造高标准数字政府,提升政府宏观决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坚持上与省对接、下与各县(市、区)互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促进整体政府建设。牢牢把握数字政府整体布局,推动各类政务数据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政府多体系协调发展,有力提升政府宏观决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行政执行等能力。

2.统分结合。科学合理划分主管部门与业务部门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应用开发之间的“统分”关系,“云网数端”并举,汇聚和共享并重,确保全市数字政府建设上下协同、步调一致。

3.创新驱动。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驱动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深度融合。强化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4.集约建设。坚持数字政府应用集约化、一体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促进数据资源高效利用,提升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5.安全可靠。统筹协调好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强化法治建设、标准制定、技术支撑和市场监管,实现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良性互动、互为支撑、协调共进。

(三)总体目标。

2023年,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将踏上新的台阶,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建设、管理、使用统分结合的数字政府管理体制全面理顺,以政务云平台、电子政务外网、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安管平台为基本支撑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满足数字政府建设需求,整体运行、共享协同、服务集成的数字政府业务支撑体系全面构建。

2025年,数字政府建设迈进智慧化发展阶段,“智慧城市”、“智慧政务”、良好的营商环境基本构建完成,建成整体、移动、协同、创新、阳光、集约、共享、可持续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四、数字政府建设主要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完善政务云。横向整合华为政务云,纵向联通省级政务

云。除涉密系统和法律规定不能部署于政务云的信息化项目外,将全市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全部迁移到政务云。提升政务云PaaS层服务能力。

电子政务外网提速改造。完成市节点到县节点、市节点到市直部门电子政务外网带宽扩充到千兆以上,县节点到乡镇、县节点到县直部门电子政务外网带宽扩充到百兆以上提升改造。完成电子政务外网IPv6改造,对用户量大和服务面广的典型应用、政府及新闻媒体、“互联网+”创新特色应用等方面改造重点推进。加快各类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的整合,对非涉密政务专网,根据业务需求实现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数据交换。

建设完善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不断提升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作为数字政府建设枢纽平台的能力,加大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的汇聚力度,提高研发抽取打包服务模块能力,力争在2023年对接全市90%以上政务信息系统,提供不少于20项资源调用服务。

持续保障信息安全。持续加强系统和数据安全体系建设。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提高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效益,构建统一的安全监管体系。建立源头保障安全防护机制,从源头进行风险杜绝。

(二)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建设完善市级“领导驾驶舱”系统。扩大宏观经济社会指标的覆盖面,建立分型模型,深层次分析和展示宏观经济社会数据,为领导一站式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市领导对全市各级各部门视频调度,进一步提升领导决策科学化水平。

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利用交易主体信息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多维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模型,实现企业画像、人员画像、连带关系分析、标书特征提取与交易暗语的分析。深度分析全市经济发展走势、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基本结构,动态反映公共资源市场交易运行状况、相关市场主体业绩和信用情况。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宏观调控数据体系,将公共交易中心与吕梁市智慧城市相结合,实现项目工程的进度追踪与企业画像。

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综合管理系统。按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全面涵盖营商环境考核的各项指标,将所有涉及部门纳入服务考量及监测体系当中,并将相关工作梳理为日常化任务事项,明确任务的职责主体、时间节点、考核要点等,逐步打通所有涉及任务所在系统,形成统一化营商环境综合管理系统,自动监控企业群众办理相关事项的动态,通过指标数据采集、及时分析研判,改变过去“考时现评”的模式为“常态化监督考核”,及时发现问题,以评促改。此外,还需将考核评价指标通过多种方式,面向政府单位、企业、群众等群体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采集,收集民智民意,主动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补齐短板,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氛围。

持续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能力。深入梳理审批事

项、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务服务“一件事”办事情形,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开发适配相应事项或“一件事”办事情形的数据核验流程及组件,力争在2023年底前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证办所有审批事项、公共服务以及高频事项“一件事”。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开发企业码服务系统,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政企互动、政策兑现、水电气暖报装、痛点堵点反馈等服务,涉企政策“应上尽上”直达企业,涉企服务事项全部一站通办、一键直达、一次不跑指尖办。

建设政务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理系统。依据省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应用管理办法,建设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对市直部门所有政务信息系统进行全口径统一管理,实现我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建设、验收、安全保障和应用评估等环节的全流程管理,支持新项目申请建设、项目评估调研、项目立项审批,项目验收、项目运营维护、项目数据资产的接入,支持设备的复用管理,可对所有项目的所有权、使用权、维护权、责任边界进行有效维护,历史项目进展情况实现批量的入库管理,同时也可对项目绩效进行针对性分析。

建设政务服务区块链平台。大力推进企业和公民身份认证系统中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利用企业和公民的原始信息具有不可变更性,全面保护企业和公民的信息安全,确保原始信息安全可信。运用区块链电子证照技术,帮助市民管理好一生常用的20多种证照,打通线上、线下应用场景,实现一部手机替代各种实体证件,将区块链的应用与市民服务融合在一起。探索监管平台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记录被监管对象全部信息,能够准确高效地监测和追溯被监管对象的实时状况,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出现问题的被监管对象进行问题溯源,大幅提升监管有效性和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依托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提供统一的平台接口与服务,实现数据文件上链存储,提供数据可信查询和安全利用,并探索区块链数据交互、跨部门业务协同,提供数字证书管理、电子印章管理、电子印章应用等服务,创新数据管理新模式,提高电子政务服务与管理水平以及政务工作效率,推动政府数据的有效治理。

推动人工智能与政务服务的融合。推动AI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探索全天候机器智能回复审批系统,对企业和群众的问题实时解决,提升为群众办事的效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应用,形成智能在线应答、智能语音应答、智能外呼、智能交互、智能调度和智能工作台等功能,实现全天的政民互动。推进智能预审建设,对办事群众通过网络递交的电子材料进行规则库比对,有效节约人力成本。推进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在解决审批工作人员二次录入方面的应用,减少简单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建设5G覆盖的政务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政务大厅5G覆盖建设,充分运用5G“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为企业和群众不断增长的智能化办事需求助力,为政务大厅不断增加的智能设备提供可靠的网络连接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建设城市经济大脑。围绕吕梁市的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分析文化旅游、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白酒、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发展现状、竞争情况,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经营、产业结构等多个维度的分析、趋势预判和风险预警,并基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需求,实现企业数据的多维分析和综合统计查询功能,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地方经济的科学决策能力,辅助政府产业规划决策;同时为培育一流的吕梁智慧城市及大数据产业集群,提供大数据精准招商服务,助力吕梁市精准引入全国优质的企业投资兴业。

加快智慧审计建设。依托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构建审计署、省审计厅和市县审计机关之间以财政、社保、税务等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结构,以及政务云运营方式,建设审计管理系统,包含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审计指挥平台、审计作业平台、移动审计支撑平台、审计办公等,实现审计办公、审计作业、数据分析和审计指挥,实现安全可靠的移动审计业务以及扁平化管理。

(三)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

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加快建设和谐智慧型社区,以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为手段,整合现有社区管理资源,科学构建智慧社区物联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全力打造城市智慧社区,持续提升社区综合管理能力和治理服务效能,推进社区服务、增进民生福祉。依托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将社区居民、车辆及店铺等信息统一收纳管理,并对人员的年龄构成、人口类型、标签人员分布进行科学分析,做到“一人一档”,通过对人口的汇总分析,社区实时掌握外来人员流动变化情况,确定重点关注人员出行动态,保障社区居民合法权益,提升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社区公共视频监控资源,结合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后台数据,对辖区内的门店经营秩序、社区卫生环境、车辆违停、垃圾乱丢乱放、重点道路市容市貌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完备情况等多种行为自行发现对比上报,在此基础上以社区网格员巡查上报事项为补充,实现对社区问题的全覆盖,使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平台能及时收到出现的社区治理问题,并与相关部门、巡查员进行通联和派遣任务,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切实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和精确率。创新监督模式,让矛盾问题无处藏身,依托微信“随手拍”小程序,动员社区网格员、巡查员及普通群众随时对发现的社区管理问题进行提交上报,平台即可根据所提交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确定专业部门及时进行派遣,协调重点、难点的综合治理问题,有效提高社区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发现率,缩短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的时限,切实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推进落实智慧物业管理,针对智慧化社区的特点,集成物业管理的相关系统,例如停车场管理、闭路监控管理、门禁系统、智能消费、电梯管理、保安巡逻、远程抄表,自动喷淋等相关社区物业的智能化管理,实现社区各独立应用子

系统的融合,进行集中运营管理。

加快智慧交通建设。融合多元交通数据,对城市交通的宏观态势、具体区域、路口路段的情况进行综合感知分析,对设施指标、道路拥堵程度、路口车辆类型以及出行特征等进行查看、统计与分析,应用统计与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准确得到吕梁市的交通特征,在此基础上可深入探索根据交通拥挤情况动态调整交通信号的控制等方式,进一步实现吕梁市交通运输的高效调度。加快推进公交乘坐智能化,建设具有查询公交车位置、公交到站时间、公交车次的移动应用端,民众可依据乘坐情况预先向系统发出预约乘车信息,调度中心根据所预约人数,以及车辆内乘客数目,合理安排公交车。加快落实应急车辆调度系统建设,通过获取应急车辆GPS信息和交通起止信息,实时为行驶中的车辆规划路径,实时预估车辆到达红绿灯时间,保障应急车辆优先通行并快速到达急救地点。利用实名认证、快捷支付、风险控制等多项先进技术建设交警管理服务系统及移动端,为广大驾驶员提供车辆违章查询、处理、缴费及机动车年检、选号、驾驶证考试预约、违法随手拍、一键挪车等多项交警相关服务,持续深化国家“放管服”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办理渠道。推动超载车辆的智慧治理,充分融合多方面技术实现超载车辆的无人化检测以及远程罚款缴纳办理,确保长途运输中的道路安全。

加快智慧安防建设。建设完善“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加

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工程建设,有效保障车辆安全。建立全市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及监控平台,基于统一的电子地图和网格,整合接入各相关部门业务系统,依托地理信息、视频监控、智能感知、移动互联、电话热线等信息采集手段,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联动、可视化、扁平化的综合性指挥平台,支撑对火灾高危单位等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建立集约高效、共享协同的社会治理模式。完成开发微信公众号、网格员APP等移动终端应用、让社区居民、志愿者、辖区单位内部保卫、网格员、保安和警察等各种社会治理力量参与社会消防工作,实现事件信息采集、分析和预警,实现“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依托网格化综合治理平台,建设辖区档案系统、辖区配备系统,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辖区内人、单位、房屋、楼宇、场所等对象管理、分类查询、基础档案展现、基础统计、可视化功能、实现辖区服务管理对象电子化、全覆盖;建设事项任务管理系统、工作台账系统、民情日志等系统,为各级部门提供任务分派、审核等全过程监督,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任务分派、审核等全过程监督,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对象花名册、按巡查任务登记服务记录等功能,提升服务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建设移动巡检系统、协同治理系统,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日常消防巡检、事件上报、信息采集、事件回访等功能,为各级指挥中心提供事件调度分派功能,为各级部门提供事件处理功能。

加快智慧抢险建设。加快构建符合大数据发展的应急数据治

理体系,在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接入和治理地质灾害、危化品、地震、煤矿、消防、森林防火、气象灾害等行业领域现有数据。建设地质灾害隐患、森林火灾隐患防控系统,建立地质灾害群策群防点、林火远程监控点,通过监测、管理、查询,为救灾减灾和森林火灾防控提供依据,并具备对隐患点、高风险区域远程可视化监控,相关卫星图像实时传输,数据动态管理等功能。以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建立全链路应急物资动态监管体系,实现应急物资“说得清、管得好、调得出”,最终有效保障应急物资“用得上”。建立满足政府多部门协同救援的统一综合应急指挥平台,满足多部门在同一突发事件启动应急预案后协同联动处置、现场管控的需要,建立应急指挥人员专业通讯群组,实现快速组会、分组协同、任务派发、任务接收与执行、路径推荐、任务跟踪反馈以及现场管控,形成多部门应急救援处置一张网,快速高效开展处置工作。在现有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和综合监管平台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功能,建立具备应急值守自动报警、应急资源辅助查询、应急管理信息传输、视频音频现场连线、指挥调度、智能辅助决策、总结评估和模拟演练、灾情统一发布、与卫星实现互联互通等功能,配备视频会商系统、图像传输系统、监管预测系统,配置一批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机动灵活、实用性强的救援装备,重点配备救援和通信指挥车辆以及侦测搜寻机器人、无人机、救援防护等装备的应急指挥平台,提升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以企业为核心建立“一企一档”的全面画像,“及时、全量、精准”掌握企业基本状况、风险隐患、生产安全、关系图谱等信息,为政府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等提供服务支撑;通过视觉智能AI和传感监测技术、在动火作业、人车核录、人数管控、可燃有毒气体监测、储量超标等场景上进行实时分析预警,从感知端快速发现事件并形成证据;通过动态采集企业各类数据,利用企业风险模型实现企业风险评估、分级,为安全生产风险防范、事故检测预警等提供支撑。

加快智慧园林建设。建设吕梁市城市园林绿化专项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市级平台作为数据中心和控制中心,区级平台作为客户端,通过专线互联,完成吕梁市13个区县城市园林数据入库和平台搭建工作,做到与市政数字化系统互通,运用摄像头监控,城管通等方式实现对园林绿化事件监管,达到全市园林绿化“一张底图、一个发布平台、一个监管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如城市各类绿地统计细目、分布和植物物种统计、分布等信息库,便于城市园林数据整体分析、进而促进城市园林科学化治理。建立城市园林绿化信息发布与社会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包括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网站建设和网络行政服务平台等,各项信息予以及时更新,达到城市园林治理公开透明化。建立城市园林绿化信息化监管体系,包括利用遥感或其他动态信息传递对城市各类绿地进行监管,建立网上互动平台接收社会监督等,通过增强监管力度、推进了治理方式的不断改进。

加快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打造城市三维数字沙盘,创新数字城市“规、建、管、维”的新型框架体系,构建全程管控、智能协同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一体化系统,强化城市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智慧感知平台实现全市智能感知终端设备统一管理,实现物联数据、业务数据、视频数据、地图数据等“神经元”数据全量汇聚,构建神经形态模拟、自学习智能计算模型,实现智能预警研判。建设分析决策平台实现城市人口监测分析、城市企业画像、外界因素分析等。

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建设吕梁市水保生态治理管理系统,通过水利业务与新技术深度融合,设置淤地坝监管、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监督、水保生态效益分析等模块,提高防洪、生态治理效益最大化,推动水保业务、水监督工作新提升,让吕梁市水保生态治理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做出贡献。建设吕梁市水资源管理系统,融合水资源管理新思想与信息化技术,重点加强节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为适用、先进、高效、可靠的水资源信息化、现代化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为吕梁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水支撑和水保障。建设水利大数据库平台,水利基础信息库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水利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水利数据依据;水利人才信息库,挖掘吕梁市各类优秀人才,有效破解新时期治水管水技术力量薄弱的制约,推动人才资源共享和合理交流。建设水利工程电子管理平台,通过电子手段强化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测设计单位等的动态监管,建立工程业绩、责任事故等电子档案逐步实现准入退出机制;建立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档案,做到工程上图、数据入库,实行工程精细管理,从项目开工、建设、验收等环节入手强化工程质量监督,保障工程优质。对全市水利骨干工程、大中型水库、市县级河道重要地段实施远程视频监控覆盖,监控点与市互联互通,实现重点工程与重要河道远程实时调度。建立智慧水务巡河管理平台,为各级领导、各级河长办、各级河长、第三方巡查人员、事件处置单位、社会公众提供统一信息服务平台、统一业务管理平台和统一应用支撑平台,促进各级河长和河长办管理工作高效,实现各责任部门间业务联动,提高河湖管理水平。

加快智能环保建设。依托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打造全市生态的“数字孪生”平台,将全市的林、水、草等生态数据及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数据整合到平台,分析和模拟项目建设对生态的影响。推进生态环保应用建设,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感知体系建设,逐步集约化建设物联网设施设备,实现大气、水的全覆盖;深化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畅通统一标准、监测预警、调度指挥、评估考核全流程,实现环保治理水平区域联动,打造生态修复治理联防联控,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污染物、生态环境承载力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支撑生态环保红线、总量红线和准入红线科学划定,进而实现环保治理对于生产的调控功能,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加快智慧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创新应用。鼓励各地对接各大电商平台,培育农产品电商经营主体。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监管,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管理平台,促进农村治理数字化。整合各类乡村空间地理信息、乡村治理、各类农产品生产信息、旅游观光、土地流转、农村市场等信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和广大农民提供全面、准确的决策、管理、服务数据支撑。依托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拓宽扶贫“一码清”系统功能,开发扶贫资金资产管理运营系统,对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管理运营监管,确保资产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稳定脱贫不返贫,提升脱贫领域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加快智慧媒体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包括指导调度中心、融合采编中心、融媒演播中心、发布运营中心四个中心,以及媒体云平台、区域协作平台两个平台,四中心两平台的吕梁市融媒体中心,打造一个既能结合吕梁市新闻中心的实际应用需求,又能覆盖十三个区县,支持“全媒体、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全扩展”适应未来吕梁市融媒发展需要的一体化平台。加快吕梁市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动平台建设,加快吕梁市“快媒集群”宣传服务平台建设,实现“1+13+N+X”总分平台架构,落实统一生产、统一发布、统一调度、统一赋能、统一运营的“五统一”标准,实现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资源融通、宣传融通、技术融通、服务融通,应用新技术集成互联全市各层级微信群,形成适应当前融合传播大势的新型融媒体生态体系,打造智能化、社交化、视频化、移动化、服务化的第四形态媒体,打通市县媒体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终达到宣传效果的快、广、深、准、精。

(四)提升公共服务高效化水平。

加快“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设升级。扩展热线承载能力,以“整体并入”、“设分中心”、纳入社会化服务事项等方式全面扩展热线整合覆盖面,探索建立12345热线与110、119、120等紧急热线以及水电气热行等公共事业服务热线的联动机制。完善离石、汾阳基层智慧治理系统,联通公安二类视频、社区网格员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渠道,以12345作为总控制台,开发城市安全监控调度平台,实时感知监控、调度巡查全市各地安全隐患,打造安全城市。对公积金、交通、社保、医保等专业性强的领域设置专席服务,提供专席监管,逐步实现各类诉求均可“接诉即办”。不断拓宽热线受理渠道,提升“移动化、智能化、便捷化”服务能力。推广自动下单、自动查询、智能文本、智能语言等智能化应用,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打造全国一流的12345热线。强化热线与数字政府建设成果联动能力,逐步打通各类巡检系统,实行12345执行协同调度,实现对河道巡查、道路巡查、环保巡查、城管巡查、地质灾害巡查、私搭乱建巡查等场景的调度,提高整体性政府联动响应能力。依托吕梁政务通体系及热线职能,建立起移动化诉求快速响应服务端,实现随时随地完成对工单的处办、退办、催办、督办、管理等功能。

加快智慧医疗建设。加快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使用,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医疗设备监测信息、车辆实时定位信息、车内外视频画面,便于实施远程会诊和远程指导,对院前急救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可充分提升管理救治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利用5G海量连接的特性,构建院内医疗物联网,将医院海量医疗设备和非医疗类资产有机连接,能够实现医院资产管理、院内急救调度、医务人员管理、设备状态管理、门禁安防、患者体征实时监测、院内导航等服务,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

加快智慧教育建设。建设教学辅助系统,从辅助教师教学方向出发,涵盖备课、授课、作业与辅导、教研等多个教学流程,实现对学生学情的精准分析、教学资源的精准推送、课堂互动的即时反馈数据留存、智能辅导与答疑、课堂的录制与分析、网络协同教研等,提高教学的效率和针对性;通过学习路径规划来制定学习的目标及学习步骤,通过个性化学习、协作式学习、沉浸式学习和游戏化学习等方式构建新型学习形态,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负担监测与预警来保障学生学习中的心理感受,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体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帮助校园管理者实现对区域和学校的人、才、物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科学管理,实现对区校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流程的再造,创造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新模式。建设教育决策跟踪分析系统,通过对实施某项教育决策后的老师、学生、家长等跟踪,对学生全方位发展评价,做出某项教育决策成败的评估,提升当地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加快智慧文旅建设。实现与文旅数据相关的气象数据、交通数据、酒店数据、涉文旅商户、雪亮工程涉景区视频数据等各类数据的共享。建设“1+1+3+4”模式的吕梁智慧文旅大脑,即一个文旅资源云、一个文旅大数据中心、三个系统(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系统),四个行业板块(文化、旅游、广电、文物),实现全市文旅行业智能化监督管理、智能化决策辅助、智能化资源整合、智能化文旅融合。

加快智慧金融建设。依托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打造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个性化推送系统,针对不同行业、类别、层次的市场主体,推送相应的金融服务供市场主体选择,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市场主体和金融部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建设普惠金融定向服务系统,使用数字化的手段完成政银企对接,对金融相关的政策制度及时进行推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建立政府、银行、企业间融资的联动机制提供服务。利用数字金融加强

金融风险监控,防控金融风险。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21年):夯实基础、重点推进。

2021年,实现政务云横向整合与纵向联通,完成多云管理平台的搭建。市本级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政务云。完成全市电子政务外网提速工程和IPv6改造。建设完善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先期对接20个以上市直单位信息系统。加快建设完善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全面摸清政务数据资源底数和普遍共享需求,形成供需对接清单。健全一体化数据共享供需对接和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政务信息系统和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建设完成市级“领导驾驶舱”系统,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政务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理系统。持续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开发智慧12345客服平台。推进智慧应急,智慧文旅,智慧金融项目建设。

(二)第二阶段(2022-2023年):全面建设、深化应用。

2022年,进一步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市直部门业务系统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数字政府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吕梁通”移动应用不断完善,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更多智能化功能上线应用。“领导驾驶舱”汇聚和接入数据领域不断扩展,支撑大数据分析和决策的能力不断增强,指挥调度功能不断显现。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与各领域联动更加紧密和频繁,智慧服务更加多样,“一条热线管便民”的目标基本实现。推进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综合管理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等政务信息系统,统一综合应急管理平台等项目。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搭建政务服务区块链平台,开发区块链可信认证系统和区块链可信电子证照系统。推进5G政务大厅建设。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开发智能回复审批系统、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系统。

2023年,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汇聚的系统和数据基本覆盖到所有政务领域,平台提供的服务能力可以满足数字政府应用集约建设的需求。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安防、智慧水利系统建设。基于数字政府服务管理平台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数据分析展示基本可以达到一站式决策辅助和重要领域精准治理要求。

(三)第三阶段(2024-2025年):完善提升、协同运行。

2024年,进一步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牵引带动作用,持续推进满足群众和企业对智能化政务服务的需求的项目建设。在汇聚海量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经济大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项目建设。

2025年,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在政府各领域应用,建立城市信息模型,推动智慧城市不断升级。推进政务数据的资产化管理,形成政务数据在经济社会相关领域安全广泛应用格局。推进数字政府在智慧乡村领域的应用,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管理等系统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能,加强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成立数字政府市级专家委员会,对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以及技术层面的设计、论证、指导和评估等方面提供咨询和建议。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建立完善数字政府建设领导机制,制定具体的工作推进方案,明确责任,各责任单位进一步量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人才支撑。

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所需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工作,畅通选拔渠道、丰富选拔方式,引进数字政府领域急需紧缺的技术领军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强与高校间的合作,建立数字政府建设智库。加强数字政府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既精通政府业务又能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综合型人才。将数字政府建设列入领导干部和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内容,建立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意识和素质。

(三)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对数字政府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市级政务信息化建设各类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实现数字政府建设最大化,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制定数字政府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资金使用管理,建立支撑政务信息化项目快速迭代建设的资金审核程序和机制。

(四)提升技术支撑保障。

提供数字政府建设所需的运行环境保障和技术支撑以满足业务政务应用需求。推进数字政府生态圈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效整合产业链上各个方面的力量,吸纳山西天河云计算有限公司、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等优秀国内企业共同参与数字政府建设,为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和支撑。结合吕梁市数字建设发展现状与实际情况,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于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应用,发挥先进技术对数字政府建设的引擎作用。

(五)强化考核监督。

强化数字政府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将数字政府建设列入重点督查范围,发挥考核督查导向作用,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用”,保障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进一步探索细化拓展量化考核范围,覆盖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实现全市政务服务和监管治理工作数字化。

(六)提升应急支撑能力。

提升处理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

的应急工作机制,对常见的安全事件规范对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流程,进行应急事件情景演习训练,增强人员应对紧急问题的处理能力。组建应急支撑服务团队,将具有安全防护技术与应急应对能力的人员纳入,从预防和应急处理两方面同时发力,保障数字政府建设的安全运行。


解读链接: 【图解】市行政审批局关于《吕梁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的解读

政策咨询:市行政审批局 政务信息管理科 848770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