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吕梁市应急管理局 更新时间:2021-07-06
吕梁市应急管理局
关于印发《规范全市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
吕应急发〔2021〕93号
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有关企业:
现将《规范全市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参数设定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吕梁市应急管理局
2021年7月6日
规范全市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为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企业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参数设定,预防泄漏中毒爆炸事故发生。根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50493-2019),结合我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涉及主要危险化学品特点,研究制定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参数设定的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
1.全市化工、危险化学品和医药生产、储存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报警参数设定。
2.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监测数据参数设定。
二、调整原则
1.全市化工、危险化学品和医药生产、储存企业应依据新发布实施的《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50493-2019),对企业原有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相关参数进行调整设定。
2.吕梁市应急管理局依照《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50493-2019),对吕梁市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监测数据设定的报警参数进行重新核对和统一调整设定。
三、设定办法
1.常用可燃气体报警值的设定办法。
根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附录A “常用易燃液体、蒸汽特性”。被检测可燃气体的一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25%LEL;可燃气体的二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50%LEL。
2.常用有毒气体报警值的设定办法。
根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附录B“常用有毒气体、蒸汽特性”。被测有毒气体的一级报警设定值小于或等于100%职业接触限制(OEL),有毒气体的二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200%(OEL)。
确定有毒气体的职业接触限值时,应按最高允许浓度(MAC)、时间加权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PC-STEL)的优先次序选用。
四、推荐标准
1.常见的可燃气体报警设定值表
序号 |
物质名称 |
爆炸浓度(V%) |
报警数值(V%) |
||
下限 |
上限 |
一级 |
二级 |
||
1 |
正丁烷 |
1.5 |
8.5 |
0.38 |
0.76 |
2 |
异丁烷 |
1.8 |
8.4 |
0.45 |
0.9 |
3 |
液化石油气 |
1.0 |
— |
0.25 |
0.5 |
4 |
丙烷 |
2.0 |
11.1 |
0.5 |
1.0 |
5 |
甲醇 |
6.0 |
36 |
1.5 |
3.0 |
6 |
氢 |
4.0 |
75 |
1.0 |
2.0 |
7 |
天然气 |
3.8 |
13 |
0.95 |
1.9 |
8 |
乙烯 |
2.7 |
36 |
0.68 |
1.36 |
9 |
戊烷 |
1.4 |
7.8 |
0.35 |
0.7 |
10 |
异戊烷 |
1.4 |
7.6 |
0.35 |
0.7 |
11 |
汽油 |
1.1 |
5.9 |
0.28 |
0.56 |
12 |
乙炔 |
2.5 |
80 |
0.63 |
1.26 |
13 |
甲烷 |
5.0 |
15 |
1.25 |
2.5 |
14 |
二甲醚 |
3.4 |
27 |
0.85 |
1.7 |
15 |
柴油 |
0.6 |
6.5 |
0.15 |
0.3 |
16 |
醋酸 |
5.4 |
17 |
1.35 |
2.7 |
17 |
醋酐 |
2.7 |
10 |
0.68 |
1.36 |
18 |
糠醛 |
2.1 |
19.3 |
0.53 |
1.06 |
19 |
二氯乙烷 |
6.2 |
16 |
1.55 |
3.1 |
20 |
乙酸乙酯 |
2.0 |
11.5 |
0.5 |
1.0 |
2.常见的有毒气体报警设定值及量程范围表
序号 |
物质 名称 |
OEL(mg/m3) |
报警数值 (ppm) |
直接致害浓度(ppm) |
建议 量程 (ppm) |
|||
MAC |
PC-TWA |
PC-STEL |
一级 |
二级 |
||||
1 |
一氧 化碳 |
— |
20 |
30 |
18.5 |
37 |
1500 |
0-450 |
2 |
氯乙烯 |
— |
10 |
25 |
4.2 |
8.4 |
— |
0-12.6 |
3 |
硫化氢 |
10 |
— |
— |
7.6 |
15.2 |
300 |
0-90 |
4 |
氯(气) |
1.0 |
— |
— |
0.4 |
0.8 |
30 |
0-9 |
5 |
氰化氢 |
1.0 |
— |
— |
1.0 |
2.0 |
50 |
0-15 |
6 |
丙烯腈 |
— |
1.0 |
2.0 |
0.5 |
1.0 |
500 |
0-45 |
7 |
二氧 化氮 |
— |
5.0 |
10 |
2.8 |
5.6 |
50 |
0-15 |
8 |
苯 |
— |
6.0 |
10 |
2.0 |
4.0 |
3000 |
0-100 |
9 |
氨 |
— |
20 |
30 |
30.5 |
61 |
500 |
0-150 |
10 |
碳酰氯 |
0.5 |
— |
— |
0.13 |
0.26 |
2 |
0-0.6 |
11 |
二氧 化硫 |
— |
5.0 |
10 |
2.0 |
4.0 |
100 |
0-30 |
12 |
甲醛 |
— |
2.0 |
— |
1.7 |
3.4 |
30 |
0-9 |
13 |
环氧 乙烷 |
— |
0.6 |
— |
0.35 |
0.7 |
800 |
0-240 |
14 |
溴 |
0.3 |
— |
— |
0.05 |
0.1 |
10 |
0-3 |
15 |
氯化氢 |
7.5 |
— |
— |
5.32 |
10.64 |
100 |
0-30 |
注:氯乙烯没有设定直接致害浓度,测量范围为0-300% OEL;其他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为0-30%直接致害浓度(IDLH)。
3.环境氧气的报警设定值及测量范围
环境氧气的过氧报警设定值宜为23.5%VOL,欠氧报警设定值宜为19.5%VOL。环境氧气的测量范围可为0-25%VOL。
附件:常见可燃和有毒气体报警设定值的计算方法。
常见可燃和有毒气体报警设定值的计算方法
例1以甲烷为例:
甲烷爆炸下限5%,一级报警设定值为:甲烷爆炸下限(LEL)×25%=5%×25%=1.25%;二级报警设定值为:甲烷爆炸下限(LEL)×50%=5%×50%=2.5%。
例2 常见有毒气体报警值的计算方法
以一氧化碳为例:
一氧化碳没有最高允许浓度,有时间加权平均浓度20mg/m3和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30mg/m3,确定有毒气体的职业接触限值时,应选时间加权平均浓度20mg/m3。
浓度单位PPM与mg/m3的换算关系是:
式中: Mw-气体的分子量(g/mol);
T-环境温度(K),T=273+摄氏度,摄氏度取20℃;
P-环境大气压力(atm),(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县市取0.9297(atm),(离石等)九县市区取0.8898(atm)。
一氧化碳的一级报警设定值:
一氧化碳的二级报警设定值:
18.5ppm×2=37ppm。
19.2ppm×2=38.4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