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吕梁市应急管理局 更新时间:2021-07-07
吕梁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2021年上半年全市消防安全形势的通报
吕安办发〔2021〕51号
各县(市、区)安委办,市安委办相关成员单位:
为综合掌控消防安全整体形势,准确把握薄弱环节和风险点,针对性做好火灾防控工作,现将上半年全市消防安全形势通报如下:
一、火灾形势分析
截至6月30日,共发生火灾501起,死亡0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280.43万元。同比去年,火灾起数上升了107.9%,亡人数、伤人数与去年持平,直接财产损失上升了41.0%。
(一)从火灾起火原因看,电气、生产作业及用火不慎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电气火灾99起,占总数的19.8%;生活用火不慎类火灾62起,占总数的12.4%;吸烟引起火灾60起,占总数的12.0%;生产作业类火灾20起,占总数的4.0%。
(二)从火灾地域分布看,孝义市、离石区、交城县火灾较多。孝义市发生火灾112起,占总数的22.4%;离石区发生火灾109起,占总数的21.7%;交城县发生火灾93起,占总数的18.6%。
(三)从起火场所看,居住场所和交通工具类火灾多发。其中,居住场所发生火灾92起,占总数的18.4%;交通工具发生火灾68起,占总数的13.6%;此外,道路绿化带、隔离带火灾48起,占总数的9.6%;垃圾及废弃物场所火灾38起,占总数的7.6%。
(四)从接警情况看,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接警688起,出动消防车1236辆次,消防人员6934人次,抢救被困人员66人,疏散人员82人,抢救财产价值90.14万元,保护财产价值185.38万元。其中火警501起,出动车辆957辆次,出动警力5219人次,抢救被困人员3人,疏散被困人员82人,抢救财产价值83.32万元,保护财产价值160.07万元。抢险救援173次,出动车辆261辆次,出动警力1618人次,抢救被困人员63人,疏散被困人员0人,抢救财产价值6.8万元,保护财产价值25.31万元。社会救助14次,出动车辆18辆次,出动警力97人次,抢救被困人员0,疏散被困人员0,抢救财产价值200元,保护财产价值0元。
二、火灾高风险领域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人员密集场所仍然是防大火的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2020年10月1日,太原台骀山火灾造成13人死亡,教训十分深刻。近年来,我市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养老机构、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呈递增趋势。这些建筑和场所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火灾隐患量大面广,局部区域甚至存在消防日常监管盲区等问题。目前,我市建筑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综合体有20家(离石4家,孝义5家,交城3家,文水3家,岚县2家,临县、柳林、汾阳各1家)。其中,5万平米以上的商业综合体2家,3万平米-5万平米的商业综合体有7家,1万平米-3万平米的商业综合体有11家。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职责不清晰;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现象大量存在;违规改建改造情况突出;员工更换快,消防安全意识不高;救援条件差,火灾扑救难度较大,商业综合体火灾防控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二)文物建筑(含革命文物)火灾防控压力大。通过与文物部门检查调研分析,我市文物单位,主要有七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安全条件先天不足。建筑耐火等级低,且建筑密度大,缺少防火分隔,可燃物多、使用明火多,火灾荷载较大。二是使用易燃可燃物品。主要殿屋内大量设置帷幕、经幡且未经过阻燃处理。三是违规用火用电。大型庙会、祈福、佛事活动时燃香、烧纸、点烛、设长明灯等,文物建筑内举办群众性庆祝活动时,缺乏必要安全措施。一些古建筑、革命文物建筑电气线路日常检查维护不到位,线路老化、破损。四是消防设施器材缺失损坏。有的缺少必需的消防设施器材,有的维护保养不到位,个别处于瘫痪状态。五是消防安全管理不规范。受限于经费不足、缺乏专业管理人员、部分单位防火巡查检查流于形式。六是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一些单位没有组织僧侣、道士、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消防安全“三提示”不到位。七是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部分单位未按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站点装备器材配备不足,日常训练流于形式。
(三)新兴产业、新业态消防风险较大。电子商务及物流业存在的火灾风险:一是违章搭建扩建,耐火性低。部分公司将原有的仓库建筑自行扩建,多类别的危险等级物品混合存储。二是部分物流储存仓库消防供水及消防设备维护困难。少数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无法实施定期消防设备维护保养。三是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消防预案,没有定期开展消防演习,员工缺乏灭火技巧和逃生常识。四是照明和防雷管理措施不健全。五是仓库内不同功能区域的防火分隔不到位。“三个人家”等乡村旅游新型产业存在的火灾风险:一是有的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密度大,有的为扩展功能,甚至采用泡沫夹芯彩钢板搭建餐厅、库房等用房。二是有的单位缺乏防火分隔,疏散通道数量不足。三是有的场所消防设施不足,只配备有少量的灭火器,消防水源匮乏,未设置或无法设置消防车道。四是很多民宿、农家乐都是家庭经营,没有明确的消防组织,消防安全实际上长期处于失控漏管状态。 五是有的单位员工普遍没有经过岗前培训,消防安全意识十分淡薄,缺乏必要消防常识和技能。全市上半年共接报电动车辆(含电动自行车)火灾7起,电动车辆存在的火灾风险:一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大。二是不当使用特别是违规改装(车辆速度)极易引发火灾。三是电动自行车违规进楼入户充电极易引发亡人火灾。
(四)农村消防基础依然薄弱。今年以来全市集镇和农村地区火灾255起,占总数51%。我市农村消防工作的问题是:一是部分农村消防安全工作仍处于无人抓、无人管。二是部分村镇消防事业经费投入有限,消防水源、消火栓等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三是乡村战略实施后,生产经营项目在农村地区建设运营带来的火灾风险性较高。四是一般建制镇、乡以及行政村均无消防规划甚至无整体规划。五是可燃物较多、明火使用量大,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和农忙时节,村民柴草堆垛、林木引发火灾风险高。六是村民防火意识普遍较低,留守居民自救能力不足。
(五)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压力较大。2021年5月30日 19时20分许离石区文丰路状元城2号楼1单元电缆井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 我市高层建筑火灾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历史遗留问题突出。我市很大一部分高层建筑建设初期未取得建筑许可,不少高层建筑存在耐火等级低、疏散楼梯数量不足、消防设施不完善及完好率低、建筑材料防火性能不达标等突出问题,火灾风险较高。部分外墙保温和装饰材料难以达到消防标准要求,一旦墙体保护层脱落、破损,遇到明火会迅速蔓延,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 二是火险隐患多、疏散不畅通,人员逃生难度大。一些高层住宅小区配套停车位不足,消防车道、灭火救援登高场地被占用现象较多;物业单位管理缺位,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问题突出;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间防火门不常闭、楼道内堆放杂物等问题普遍,发生火灾后,本来用于逃生的通道充满有毒烟雾,反而成为夺命的死亡通道。
(六)重点行业部门火灾防范需提高警惕。上半年我市各类学校、幼儿园发生火灾2起,分别是:1月11日,离石区第一中学三层一办公室发生火灾;3月22日,孝义市第六中学四层一办公室发生火灾。医院发生火灾1起为:1月24日,吕梁市人民医院住院楼12层走道由于违章操作引燃周围可燃物导致;上述火灾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发生在重点行业部门且均为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处置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七)公众消防安全意识仍需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不高的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农村、山区更加突出。各地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缓慢,部门联动没有形成合力,与媒体的沟通协调不够深入,其主动宣传消防的意识尚不够强。
三、加强全市火灾防控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一)进一步推动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一是推动落实政府领导责任。各级政府要宣贯落实好市安委会“三管三必须”实施办法,推动各级制定“党政同责”具体规定措施,健全落实政府常务会、办公会定期研究部署消防工作制度和党委政府警示约谈、督导考核机制。二是推动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全市“四大活动”部署要求,结合本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和联合督导,推动行业部门落实“三个必须”要求,将消防安全纳入日常业务工作内容,强化源头防范。三是推动落实单位主体责任。持续深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组织单位落实“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督促单位做到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督促单位主动向社会作出消防承诺,并将承诺情况与信用体系相挂钩,倒逼责任落实。
(二)进一步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消防安全三年行动“集中攻坚”阶段重点任务,对号入座,主动认领,积极推进有关工作。要紧盯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建筑、危化企业、仓储物流、旅游景区、文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等火灾高风险区域,组织火灾风险分析研判,结合实际开展排查整治。教育、民政、文旅、卫健、宗教等重点行业部门要落实市安委会《“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建立完善行业系统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推动隐患排查整改,分行业、分系统召开现场会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提升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结合城乡建筑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重点看牢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社区,尤其是农村自建房用作经营的场所,督促落实自查自改。针对“下店上宅”“前店后宅”“违规住人”、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乱充等突出问题,各地要组织街道、乡镇、社区、公安派出所和基层网格等力量,加强基层消防安全监管,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严防“小火亡人”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强化重点场所领域火灾防控。各级各部门要以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为总牵引,针对电子商务及物流业:一是要加强仓库建设的设计,施工以及排查工作,确保根据国家标准执行。二是要强化仓储场所现场管理,确保货物处于消防设施有效灭火的范围之内。三是要强化应急疏散演练。督促企业加强夜间值班、巡查和应急力量,配备必要的救生器材,使灭火器材及系统保持完好有效,制定完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提升处置初起火灾的能力。针对“三个人家”:一是采取增设独立烟感、简易喷淋、电气火灾监控设施,推广安装智慧消防系统、鼓励“三个人家”经营主体投保责任险等途径,加强火灾防控水平。二是借力国家关于城乡统筹发展、脱贫攻坚等政策方针,统筹将“三个人家”等民宿、农家乐区域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并同步实施。三是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定民宿、农家乐经营者防火公约,大力建设民宿、农家乐微型消防站。 针对乡镇工业园:一是园区管委会理顺安全监管体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二是坚持规划优先原则。要严格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严格规范设定园区准入条件、划定准入门槛,杜绝厂区建筑物先天安全隐患。三是园区监管部门深入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全面排查消防安全隐患。四是采取“专职指导、兼职为主”的模式,建设重点危化企业应急救援专职队,全面加强消防应急救援装备建设,配齐、配强化工类灭火救援物资,提升队伍应急救援综合水平。针对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督促高层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切实履行管理责任,教育引导广大业主自觉遵守各项管理措施。
(四)进一步筑牢农村火灾防控基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提出的工作要求,结合市安委办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吕安办发〔2020〕74号)将做好农村消防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一是全面加强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乡镇消防队(站)建设,强化农村火灾隐患整治,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努力破解乡镇、村庄基层消防监管力量薄弱的难题。二要通过人居环境改造治理、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民房恢复重建以及“电改、灶改、水改”等工程,结合乡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防火改造,进一步解决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通道不畅通、防火间距不足、电气线路老化等问题,并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及时预警、消除隐患。
(五)进一步提高消防宣传水平。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制定消防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工作指导意见,推动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文明城市创建、义务教育、普法教育、国民素质教育、城乡科普教育范畴。二是完善应急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建立消防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市级全媒体中心建设,加大与各级主流新闻媒体协作力度,强化重点时段、重要栏目和重点版面宣传报道。三是加强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开放力度,深化宣传科技手段运用,推行“全国消防体验场馆预约平台”,完善公民消防安全教育体系。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消防公益宣传,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开展常态化疏散演练。四是开展暑期消防宣传专项行动、 “119”消防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消防志愿者活动,扩大消防宣传知晓面。
吕梁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