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423LL00100/2025-36997 | 主题分类: |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2025年07月01日 | |
标 题: | 吕梁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市四届人大三届五次会议第56号建议的答复 | ||
发文字号: | 吕应急函〔2025〕29号 | 发布日期: | 2025年07月01日 |
吕梁市应急管理局
关于市四届人大三届五次会议
第56号建议的答复
王福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镇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将强化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纳入2025年市政府一号文件,制定工作清单,明确工作任务。一是健全基层应急管理机构。依托已建成的乡镇(街道)消防工作所,整合乡镇(街道)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人员,按照有机构、有场所、有职责、有制度、有经费、有队伍、有装备“七有”标准,建设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在乡镇(街道)党委领导下,统一指挥辖区应急救援队伍。二是强化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统筹乡镇(街道)辖区企业救援力量、社会救援力量、灾害信息员、网格员、民兵、医务人员、志愿者等可调动应急力量,组建不少于30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三是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按照“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等四个行业138户企业建设96支专职消防队,纳入全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统一调度指挥,目前已组建完成67支。四是加强社会救援力量管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导社会应急力量积极参与监测预警、信息传送、防灾避险、紧急疏散、自救互救、物资抢运、心理疏导、创伤修复等工作;按照《社会应急力量基础建设规范》(YJ/T-2022)指导社会应急力量建立健全值班备勤、训练演练、预案制定、行动管理等制度,完善队员招募、培训、考核、晋级机制等;组织技能比武活动,配合省应急厅开展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应急力量救援效能,不断完善“综合+专业+社会”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二、加强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和保障
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资助、社会援助等方式,统筹规划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破拆、灭火救援、防汛排涝、应急通信等必要物资装备,切实提高基层应急处置实战能力。一是建立吕梁市众安应急救援基金会。由市政府出资400万元作为原始基金,通过社会捐赠筹集善款,用于支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帮助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完善设施设备等,目前基金会已募集善款4744万元。基金会成立以来,捐赠89.5万元,协助市安委办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等消防监管人员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开展了“吕梁市消防安全千人大培训”;捐赠资金661231.79元,为柳林县应急救援队伍购置3辆应急救援车辆;捐赠资金10万元,为吕梁市蓝天救援队维护救援装备;捐赠资金25950元,为岚县岚城镇乡村振兴消防站购置消防救援装备;捐赠3万元,支持吕梁市中志协救援队建设。二是强化应急装备配备。实施吕梁市基层防灾项目,为离石、柳林、中阳、交城、文水、孝义、汾阳7个县(市、区)市县乡三级88支救援队伍配备装备2300台套,其中为81支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4094.4万元的森林灭火、抗洪抢险、水域救援、地质灾害救援、综合保障类应急救援装备1511台套,初步满足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救援需求;积极向省应急厅争取,利用山西省预警指挥项目契机,结合实际,拟为乡镇(街道)配备卫星电话92台、对讲机154台,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三是保障应急管理经费。市政府印发《吕梁市应急救援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市县两级预防与应急准备、灾害事故风险隐患调查及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救灾等应急救援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要求各县(市、区)加大对区域内乡(镇、街道办)支持力度,提高乡(镇、街道办)的财政保障能力。四是加强应急物资保障。积极推进灾害易发多发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储备库点建设,要求2025年底前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建设覆盖率达到100%,2030年底实现多灾易灾地区乡镇级储备库点全覆盖。五是强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向市政府申请专项资金45万元,编制全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预计10月底前完成。全市目前共建成应急避难场所960处,较2024年11月新增864处,新增数量位于全省第二。按市政府要求,年底前市、县至少完成一处综合性长期应急避难场所试点项目,乡镇(街道)、村(社区)至少建立一处应急避难场所,初步满足城乡人口集中区域避难需求。
三、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演练
以灾害事故处置实战为导向,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适时修编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应急保障类专项预案,组织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双盲”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演练活动。一是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督促各县(市、区)结合当地灾害事故风险特点,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按照《乡镇(街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参考》编制修订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简明实用的村(社区)“一制四案”(突发事件应急包保责任制和防火、防汛、地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实现应急培训手册化、应急处置图表化、应急指挥卡片化。二是强化应急演练工作。督促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及生产经营单位利用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契机,以森林防火、防汛、地震、地质灾害、矿山、危化、工贸、消防、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燃气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处置、逃生避险等应急演练,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共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000余次。通过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各级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基层单位应急处置能力和群众的应急避险能力,也为今后全市有效应对各类事故灾害救援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强化应急科普宣教和防灾减灾培训
利用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契机,围绕宣传主题广泛开展自然灾害、事故防范、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一是组织开展“敲门行动”。市安委办印发《关于开展冬季安全“敲门行动”的通知》,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明确宣传、教育、住建、能源、农业农村、工信、应急等部门职责分工,围绕防煤气中毒事故、防燃气爆炸事故、防小火亡人事故、防有限空间中毒事故、防建筑施工事故、防冰雪道路交通事故、防森林火灾等七方面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隐患排查治理。利用网络在线平台,组织开展为期15天冬季安全敲门行动宣贯行动,累计5万余人次参加观看学习;制定“敲门行动”明白卡和“敲门行动”安全隐患排查清单,通过“进室内、问人员、查隐患、登信息、宣安全、勤回访”的方式,发动村(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入户宣传、排查社区居民、农村家庭各类隐患,发放宣传手册140余万份,覆盖150万余人次。二是扎实开展基层应急培训。针对灾害信息员、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员、社区网格员、社会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等基层重点培训对象,深入开展政策宣讲与实务培训,切实提升灾害“早排查”“早预警”“早行动”水平。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第一响应人”培训相结合,2024年以来累计培训“第一响应人”1387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基层一线灾害应对处置能力。三是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面向社会各界开展防暴雨、防溺水、火灾逃生、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防震减灾、防风防雷、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沙尘暴防治、事故防范、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差异化宣传。向公众开放各类安全教育体验馆、应急实训基地、科普场馆等场所,开展科普展览、安全知识讲座、体验式应急场景模拟等活动,普及灾害风险基本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推动防灾减灾科普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社交媒体等传播载体,推送音频、短视频、动画等防灾减灾科普作品,报道防灾减灾活动成果和经验做法,持续扩大覆盖面与影响力,全面提升社会各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筑牢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防线。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负责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承办人:
联系电话:
吕梁市应急管理局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