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

来源:吕梁市生态环境局 更新时间:2024-12-09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吕梁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一、指标完成情况

生态环境领域约束性指标共9项,均属年度指标。目前,省下达的吕梁市区优良天数比率、PM2.5浓度、重污染天数比率3项任务分别为80.9%、低于33μg/m³、低于0.3%,1-10月我市分别为77.0%、30μg/m³、0%,3项指标均居全省前3,预计可顺利完成考核目标。水环境质量方面,包括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劣Ⅴ类水体比例2项,省拟定任务为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93.3%、全年不出现劣于V类水体,1-10月我市15个国考断面优良率86.7%、劣五类水体比例为0%,预计可顺利完成考核目标。污染减排方面,包括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氮、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4项,均已提前超额完成省拟定全年任务。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一)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落实汾河谷地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1-10月平川四县PM2.5浓度同比下降8.35%,汾阳、交城退出全省后20。完成11192户散煤清洁替代。组织开展“创A升B”等专项行动,新增环保绩效B级企业5户。持续加强“散乱污”企业风险源管控,对媒体曝光交城问题及时整治。积极开展碳市场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审核完成40户重点排放单位年度排放报告和质控计划。中纪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明察暗访4类共性问题、7项整改任务全部销号。

(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河一策、一断面一方案”推进重点河流治理,一体实施“治污、调水、清淤、增湿、绿岸”,集中攻坚“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和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其中“一泓清水入黄河”36个工程全部开工,18个工程主体完工,开工率、完工率分别达到100%、50%;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49个项目,年内要求开工48个已开工44个,开工率91.7%,年内要求完工18个已完工11个,完工率61.1%。深入开展黄河干流沿线10km、入黄支流沿线1km内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共发现问题309个、完成整改308个。狠抓未达Ⅲ类国考断面攻坚,全流域开展监测执法,实行跨界断面每日监测、支流入河口和污水处理厂隔日监测,严控污水厂出水指标、严管溢流污水入河、严格企业执法监管。累计向文峪河、磁窑河生态补水7300万m³,有效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基本稳定。推进“十五五”监测点位优化,地表水国考断面监测点位初步调整意见已形成并上报。

(三)土壤环境风险全面管控。今年需完成的21个优先监管地块风险管控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27个地块的重点监测布点方案、24个地块的现场钻探(采样)、17个地块的数据分析工作。文水、柳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有序推进。51户在产土壤重点企业排查隐患580个,整改完成554个。制定固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具体落实措施,建立一般固废全口径企业清单144家,编制完成“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完成吕梁市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地下水污染重点区划分,完成省民生实事所涉文水35个黑臭水体整治任务。623户涉危单位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完成110户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的考核工作。鹏飞焦化土壤污染绿色化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完成14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96个行政村环境整治、24个地块土壤污染初步调查。

(四)环保问题整改持续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43项整改任务完成40项,1项按序时推进,逾期2项正抓紧推进。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40项整改任务完成16项整改,22项按序时推进,逾期2项正抓紧推进。2023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7项任务完成4项,3项按序时推进。2023年度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问题整改梳理细化后的18项具体整改任务,已完成16项,剩余2项按序时推进。

(五)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组织开展“利剑斩污”“清废行动”等专项行动,1-11月,累计查办违法案件483件、处罚6361.33万元,办理四类典型案件19件。在严执法的基础上推动差异化执法监管,累计依法减免行政处罚23次、免罚金额1577.6万元,排名全省第一。严厉查处9起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损坏赔偿工作,委托专家现场调查、评估线索59条,向10户企业启动索赔程序,并签订赔偿协议。

(六)推进工业园区综合治理。提级推动交城园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生态环境部于会文副部长今年4月来吕调研时给予了肯定。孝义园区完成6户焦化企业超低排放、5个铁路发运站物料大棚全封闭改造,210辆氢能重卡投运。文水园区启动建设投资3000万元高炉环保节能治理等项目,投资1905万元协鑫国金一号电港项目建成投用。

(七)持续筑牢环境安全屏障。强化环境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持续推进环境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提升全系统环境安全意识。加强全市4.3m焦炉关停退役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防范。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台账。“听民意办实事”所涉10个乡镇、79个村级水源规范化建设项目全部完成。涉危废单位1219个、尾矿库24个、固废填埋场56个环境隐患、1258个企业一般隐患问题得到解决。解决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隐患325个,核与辐射安全总体可控。

三、2025年工作打算

目前,我市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主要表现在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环保工作机制不完善、污染防治还需持续深化、生态修复治理任务艰巨等方面,推动落实生态文明领域一系列改革任务依然任重道远。2025年,我局的工作思路是以美丽吕梁建设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提前研究谋划“十五五”重点工作,到2025年底,推动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补齐美丽吕梁建设短板。

(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紧围绕约束性指标、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是蓝天保卫战方面。聚焦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加快推进焦化、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进度,持续提升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等面源污染管控水平。联合住建、交通等单位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监管,有效降低颗粒物浓度。聚焦两个重点时段,实施夏季臭氧削峰行动。充分利用走航监测等手段,以化工、焦化、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汽修喷烤漆等行业为重点,持续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确保2025年臭氧削峰降氮工作取得成效。秋冬季抓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认真部署开展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应对等工作,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全面提升工业企业环境治理水平,持续推进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二是碧水保卫战方面。一方面补短板,加快补齐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雨污分流改造等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和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强管控,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全面核查并推动整改工业园区水污染问题;溯源分析汛期污染成因,有效降低汛期污染强度;开展重点河流全流域监测、全流域治理、全流域管控;修订完善地表水跨界断面生态补偿考核方案,推动建立横泉水库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柳林县和文水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监督指导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全市主要河流沿线涉水排污企业进行精准管控,全方位开展重点流域不达Ⅲ类断面区域流域专项环保执法检查,建立汛期水质稳定达标联动机制,及时分析研判,开展溯源排查,查找问题症结,及时组织整改,确保汛期水质稳定。三是净土保卫战方面。聚焦土壤风险管控,持续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强化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按时完成“十四五”期间55个优先监管地块风险管控任务,积极推动修复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聚焦工业固废综合处置,建立健全常态化排查整治工作机制,加强全过程环境监管,扎实开展尾矿库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持续做好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工作,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抓住吕梁市与天津市南开区战略合作契机,推动搭建数字化固废处理平台,提升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聚焦地下水和农村环境治理,全面完成吕梁市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开展吕梁市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详细调查及风险管控工作,积极申请中央资金。

(二)持续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有力有序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一是加强统筹调度。对照年度计划全面盘点项目进展,强化工作调度,加大督导力度,督促建设单位紧抓施工黄金期,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问题有效化解、项目顺利推进。三是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完工项目建管衔接,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最大程度发挥工程治污效益。

(三)切实抓好问题整改工作。积极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逾期项目的后续验收销号,深入推进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吕梁问题整改进程,配合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做好汾河谷地污染防治情况专项审计、“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专项审计、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

(四)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充分利用“绿盾”等平台,做好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地、湿地公园、生态红线问题点位核查和整改。根据吕梁市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针对性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

(五)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安全和应急管理“强基提能”。修订市政府和我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加强环境安全培训,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加强全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

(六)依法依规推进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效能,综合运用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夜查、暗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对偷排偷放、超标排放、自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运行治理设施等违法行为,要及时曝光、严厉打击,形成有力震慑。

(七)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总要求,推进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全覆盖,依托离石、孝义监测站,强化监测监管,加速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加强监测数据融合、智慧分析,更精准地支撑污染防治攻坚。


中共吕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

2024年12月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政策研究和信息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政策研究和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