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十四五”新产品规划

来源: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1-11-20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吕梁市“十四五”新基建规划

22个市级专项规划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吕梁市“十四五”新基建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新业态规划》《吕梁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吕梁市“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吕梁市“十四五”高品质生活建设规划》《吕梁市“十四五”非常规天然气利用发展规划》《吕梁市“十四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规划》《吕梁市“十四五”能源革命及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新装备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新材料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新产品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吕梁市“十四五”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吕梁市“十四五”转型综改试验重大改革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吕梁市“十四五”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规划(2021-2025年)》《吕梁市“十四五”“六最”营商环境建设规划》《吕梁市农业现代化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规划》《吕梁市“十四五”“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等22个“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吕梁市“十四五”新产品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我市转型出雏型、蹚出发展新路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十四五”新产品规划,对于实现“六新”突破,全面推进创新能力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吕梁市“十四五”新产品规划,根据《吕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规划期为2021-2025年,是“十四五”时期我市新产品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一)经济发展踏上新台阶

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产业结构由“一煤独大”逐步向多元支撑转变,工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煤炭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逐年下降。新材料、白酒、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煤炭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从2015年的69.6%下降到2020年的46.5%,实现持续稳定反转。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955.8亿元提升到2020年1538.04亿元,排名由全省第八上升到第四,年均增长9.98%,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4位,实现了由疲转兴重大跨越,全市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排名全省第2位,经济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创新动力持续增强。截止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较“十二五”末增长2倍左右。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超过40亿元,增长接近20倍。实施了“六大创新工程”,全市建成院士工作站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中心7个,正常生产的490户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开展创新活动,研发经费增长23.5%。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强与中科协、北航、北理工、太原理工、山西农大等合作,累计聘请140名为吕梁转型发展顾问,其中28名为院士专家。举办招才引智对接洽谈会,引进77名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同时还开展了系列专项引才行动,招引急需专业性紧缺人才206名。

重点改革日益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局域电网试点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改革取得显著进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快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吕梁通”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智慧眼科”项目,荣获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卓越创新奖。2020年我市推行“企业开办一件事”,新设企业实行一日办结制,依托吕梁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信息项由原来的267项减少至29项,企业开办时间在以前3-5个工作日办结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202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10月份《城市信用监测月报》显示,我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全省第一。开放发展步伐加快,13个县市区外贸进出口全部“破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新兴产业发展规模逐步壮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铝镁新材料、现代绿色煤化工产业稳步提升,白酒、大数据、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迅速,建设了一批具有吕梁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及园区。截止“十三五”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左右。

(二)新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

白酒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全力推进汾阳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建成了汉唐风格、明清风貌,兼具藏酒贮酒和文化旅游功能的中国汾酒城。成功连续举办四届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和第20届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中汾酒城10万吨白酒产能全部释放,交城庞泉酒庄2万吨白酒生产项目投产,北京牛栏山文水2万吨白酒生产基地加快建设。2020年,全市白酒产量达到14.85万千升,占到中国清香型白酒的五分之一,占到山西省的三分之二,白酒产值达到130亿元以上。

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进华北“硅谷”建设,正在逐步从输出“资源”产品向输出“数据”产品的转变。成功连续四年举办“数谷吕梁·智赢未来”大数据产业推进会。成功引进“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将建成投运,并通过国家最高标准A级机房等级认证,全市已形成智慧环保、智慧城市等50多项大数据应用成果。开通了5G基站1354个,实现了县县通5G。庞庞塔煤矿获得全国第一张“5G井下专网”,孝义鹏飞5G+智能中央调度指挥管理中心建成投运。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首个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大数据+政务”“大数据+公共服务”全面启用,“一委三院”人才支撑格局初具规模。

新材料实现多元化发展依托吕梁、兴县、文水、交城、孝义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在发展新材料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市新材料产业基本形成以铝镁合金材料、特种玻璃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新型耐火材料为主的新材料发展体系。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占全国1/7,煤系高岭土、化工合成新材料处国内领先水平。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如中铝集团、中阳钢铁、利虎玻璃等。山西金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合作成功开发特种纳米碳酸钙及复合钛白粉新材料。特种钢、镁铝合金深加工、“煤焦化—烯烃—精细化工产品、矿渣、炉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新型建材”等全产业链条基本成型,中铝华润一期50万吨轻合金铝项目全部达产,新引进了7个总投资86亿元的铝镁材加工项目,河北亚泰电力、包头一禾铝业、上海正岸3个高端铝材加工项目竣工投产,柳林铝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兴县铝镁材料产业集聚区分别入选全省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集群式发展态势初步显现。

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迈进。截止“十三五”末,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企业达到50户左右,涵盖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轨道交通配件、新能源装备、环保设备、重型机械、冶金机械设备、电力设备、机床配件等加工制造领域。备制造正有序向整机制造、智能制造发展。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目前已跻身全球前5%最先进产能行列,拥有高效多晶、高效单晶PERC和超高效单晶异质结(HJT)三大产品线,年销售收入规模超30亿元。

农副产品发展创出特色全市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了孝义、方山、岚县、文水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探索出一条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的有机旱作农业和循环农业的绿色发展道路。建成兴县有机谷子、临县肾形大豆、孝义绿色有机杂粮等一批示范基地。全面推进“吕梁小杂粮”区域公共品牌千亩示范园、汾州核桃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枣芽茶特色茶品生产基地建设。酿品、干果饮品、肉制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在农业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通过搭建“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的模式,实现特色农产品的远距离销售和特色品牌建设。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00余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户、省级50户、市级100户,拥有“三品”认证194个产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80个,中绿华夏认证有机产品12个,绿色有机产品2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10个。打造了“吕粮山猪”“牧标牛肉”“汾州香小米”“柳林红枣”“交城骏枣”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

生物医药不断创新进步。全市医药产业在上游原材料及中间体、中药、生物药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的主要企业,生产规模达3000余吨,其产品HO-EPCP、双氧哌嗪生产规模为国内最大,生产技术国际领先。山西康欣药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生物真菌发酵定点生产企业及中国医学科学院中试基地,是国内品种最多、生产规模最大的菌物药制药企业,已经拥有原料药、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等五条生产线、41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产品、12个真菌系列保健食品,其产品品牌“瑙珍”和“谓葆”成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山西省名牌产品。山西恩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类糖化酶,其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产量的70%以上出口。

二、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更加紧迫,重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要求更加迫切,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正在进一步激发,对于吕梁市来说,“十四五”时期是充满挑战的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时期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转型综改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叠加的历史机遇期,同时也是吕梁转型出雏型的关键期。要精准研判新趋势、新特征、新变化,把握发展新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吕梁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动力带来了重要契机。因此要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为牵引,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重点聚焦“六新”方向,以创新精神把转型发展中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解决好,实现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开创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二)面临挑战

目前我市正在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期迈进,传统产业发展空间收窄,新旧产业接续“断档”风险增加,区域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凸显,人才流失等各类问题也逐渐表露。“十四五”期间,必须抓牢发展机遇,稳妥应对风险挑战。

R&D经费投入还有差距。全市科技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正处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重要时期。但是,相比经济发达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还有一定差距。全市R&D经费,R&D投入强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才紧缺成为明显短板。我市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生态创新体系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高技术人才的缺乏将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甚至整个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懂科技、善创新的企业家较少,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开展技术、产品创新自主研发的能力薄弱。吕梁市科技人员占人口比例仅为1.4%左右,具有高级职称者仅为0.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合分析宏观环境、政策取向、内生动力和发展基础条件,“十四五”时期,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蹚新路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面对挑战抢抓机遇,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在提高科技创新质量方面下功夫,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重大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四为四高两同步”的要求,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转型综改、能源革命等重大机遇,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聚焦“六新”突破,谋划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项目,开发推出一大批“新产品”,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2025年转型出雏型战略目标,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吕梁建设的新征程。

二、发展思路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突出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关键作用,以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作为动力推进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加大科研型单位、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增强企业的品牌化、标准化意识。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产业聚集效应,推进科研单位、高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及融合发展,促进科技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帮助企业在技术、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使产品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品牌化等方面得到升级,不断孕育“新产品”。

三、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聚焦创新。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战略规划、监督监管中的核心作用,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推进创新发展。

坚持改革,创造动能。改革是推动转型的关键,要全面深化经济领域各项改革,推进一批事关转型发展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激活发展潜能。开放是最大的改革,要把先进经验复制好、运用好,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向制度开放型转变,打造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市场运作,需求牵引。立足全市经济、社会、资源实际情况,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形成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产学研”发展链条;推进科技行业协调融合发展,吸引并扶植融合型新业态的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策性引导,使企业在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激发活力和创造力。

创新驱动,以人为本。坚持创新引领转型发展,着力打造创新生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构建各类人才主动创新、各类市场主体崇尚创新、社会各界支持创新、各级部门服务创新的新局面,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摆脱对资源型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

四、发展目标

科技创新环境全面优化实施科技创新提质升级工程,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孵化育成形成体系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数谷吕梁”建设,将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和现代服务产业园“一区三园”打造成“一条龙”的高新产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新型孵化形态,推动创业平台、孵化器等的发展,形成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我市省级以上双创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快速增加。发挥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示范带动作用,构建大数据技术引领和支撑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农业技术等的进一步融合。促进吕梁市白酒业、制造业、农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在“六新”发展上实现突破。

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要素保障供给和配套支撑,加快双创能力建设,加快孵化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精准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整合资源,制定并完善一套具有吸引力的涵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科技攻关等方面的奖励政策办法,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打造具有吕梁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

打造一批新产品、重大改进型产品积极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来促进“新产品”的发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具有一定规模和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制定个性化培育方案,开展技术创新支持行动。加快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群体培育,提高自主创新型企业占比。依托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动能。积极推广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工作,实施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培育在不同领域树立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加快“四高”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化,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推出一批智能、绿色、时尚、实用的民用新产品。

第三章 发展重点

围绕“转型出雏型”,支持一批高质量转型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培育壮大高端化工、新材料、大数据、白酒、电子信息技术、新装备、医药及大健康、现代农业等产业,积极培育开发全新产品、改进型新产品、模仿型新产品、形成系列型新产品、降低成本型新产品、重新定位型新产品。

一、白酒产业

抢抓新一轮白酒产业发展机遇,培育壮大一批中小白酒企业。依托汾阳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聚集效应,继续支持汾阳王、新晋商汾杏的发展,同时通过汾酒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园区外宗酒、老传统、良泉、羊羔酒等地方名优白酒企业的发展。鼓励开发一批功能酒类、定制酒等酒类新产品。推进企业与中国酒业协会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清香型白酒行业标准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和发布。加快建设牛栏山二锅头吕梁生产基地,建成投运国家级白酒交易中心、白酒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依托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和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建设白酒产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酿酒大师工作站,着力对白酒延伸链条进行深度开发,推出更多不同口味、不同功效、不同档次的新产品。

加大技术提升和智能设备投入,加大制曲、酿酒、储存、包装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产品数字感知技术的应用。将白酒这一传统产品提升打造成通过应用高新技术生产的具有品牌化、个性化、可溯源的新产品。力争到“十四五”末,汾酒集团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以上,带动杏花村为主的吕梁烈酒产区实现白酒产能50万吨、白酒及相关产业产值500亿元。

二、化工产业

推动煤焦传统产业向化工产品方向延伸,实现煤焦化工产业的园区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在孝义、交城、文水等经济开发区布局实施焦油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合成蜡项目、LNG联产项目、特种纳米碳酸钙及复合钛白粉项目、催化剂、添加剂生产项目、己二醇、内酰胺、苯胺、己二胺、聚氨酯生产项目等一批现代精细煤化工产业项目。同时不断推进煤化工向高端聚酯、高性能碳素材料、高档炭黑等新产品方向发展。

三、新材料产业

(一)合金材料方面

依托全市资源、能源、电力、区位等组合优势,积极延伸铝产业链条,以《吕梁市铝工业规划实施方案》为指导,以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铝产业集聚区,以深化局域电网改革为突破,建设“煤-电-网-铝-材”一体化产业链,积极发展氧化铝、电解铝就地转化项目。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依托文水经济开发区、交城经济开发区、孝义经济开发区、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吕梁离柳矿区(中阳枝柯)煤化工新材料园区,构建“一心、五区、多点”的新材料产业布局。围绕以航空、交通和机电等领域用中高端产品为主,包装、家具、建筑等传统领域用绿色新材料为辅的产品深加工体系,将铝产业打造成为吕梁市减少煤炭依赖的重要支撑产业。

铝合金材料方面,继续延伸铝产业发展链条,通过产能置换,规划建设氧化铝深加工项目,实施高性能新型铝型材、铝合金等项目。主要对接中高端铝消费市场,优先发展铝合金板带箔、铝合金型材、铝合金锻造、压铸零部件等价值链中高端产品;后期结合山西省通用航空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发展需求,积极发展航空用2系和7系铝合金、铝锂合金等航空材料,开发轨道交通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汽车用铝板、轮毂、连杆等铝合金产品。鼓励研制和生产铝合金锻件、大型复杂铝合金砂型铸件精密成型技术、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制造加工技术,培育开发铝合金电缆、铝合金模板、铝托盘、铝制微通道管、太阳能发电用铝材等新型铝合金产品。形成围绕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延伸、研发、成果转化与再创新的核心产业及支撑体系。

镁合金产业方面,依托产业园区铝基新材料的产业优势,加快向高性能铸造镁合金及高强韧变形镁合金、高端精深镁合金产品加工延伸。推进低成本镁合金大型型材生产技术和宽幅板材加工及防腐控制防护技术的开发。开展铝镁合金材料生产汽车零部件、轨道列车等的应用示范。逐步形成以镁合金铸件、型材、锻件、板材为主体,终端产品相配套的完整的产业化体系。

(二)新型建筑及耐火材料方面

依托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型建材方面的基础,引导建材企业与建筑企业深度融合,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建材企业转型升级,以节能、节材、环保、标准化、模块化的要求实施多功能复合墙板、楼板、楼梯、管廊等建筑部品产品项目,推进建设以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生产高效节能新型建材项目,新型环保绿色建筑涂料项目。鼓励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型高效保温防火建材、自保温砌块、高密封性保温门窗、环保装饰装修材料、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材料等产品。鼓励发展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路面。

实施利用煤矸石、粉煤灰、铝矾土等资源推进莫来石均质料、高性能耐火材料、磨料、环保型不定型耐火材料等项目。鼓励发展镁钙质、镁钙锆质等不锈钢用绿色耐火材料,碳化硅质、氮化硅质、氧化锆质等煤化工用高温、耐磨材料,陶瓷纤维等建材行业用高性能耐火材料,鼓励发展无铬耐火材料,实现耐火材料质量、品位和附加值的提升。

(三)特种玻璃方面

依托交城经济开发区特种玻璃产业基础,发挥利虎玻璃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特种玻璃、LOW-E玻璃、浮法镀膜玻璃项目的建设。重点发展以满足建筑节能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为目标的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光伏超白玻璃、太阳能光热发电反射镜玻璃、以智能电子产品为目标的高强度超薄玻璃屏显基板玻璃、以高端汽车和高铁等用的风挡玻璃、军用防弹玻璃、防火玻璃、夹层防盗玻璃等各类产品。发挥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延长玻璃精深加工产业链,鼓励推广采用富氧燃烧和玻璃熔窑余热发电等技术,加快提升现有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打造全国品质优先、技术先进的特种玻璃精深加工基地。

(四)其他新材料方面

新型陶瓷材料方面,加快开发高纯超细陶瓷粉体制备技术,高强低密度石油压裂支撑剂技术,发展新型氮化硅和碳化硅陶瓷材料。推进多孔陶瓷、蜂窝陶瓷、高(中)铝耐磨球和泡沫陶瓷等高性能陶瓷材料产品的技术转化。发展日用高透明度陶瓷和超薄型、大尺寸、艺术化建筑陶瓷、复合陶瓷薄板、装饰保温陶瓷以及无污染石油压力支撑剂等陶瓷材料产品。

3D打印材料方面,重点发展激光熔覆钛合金、高温合金、铝合金等增材制造专用合金粉体材料。发展低成本光敏树脂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钴镍合金、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等医用3D打印材料。

石墨烯材料方面,依托吕梁现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高品质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浆料、石墨烯薄膜产品。并推进发展石墨烯在改性橡胶、功能纤维、重防腐涂料、传感器以及柔性光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石墨烯改性材料与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

纤维材料方面,实施沥青基碳纤维生产项目的建设,推进高性能玻璃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改性无机纤维材料及下游产品的开发。

电池新材料方面,推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等高性能电极性材料项目的建设。积极发展纳米超级电容电池的技术,开发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材料。

高端材料方面,鼓励发展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应变电阻合金材料、磁致伸缩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纳米智能流体材料、纳米电致变色材料、柔性力敏材料、柔性智能探测材料等高端材料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装备制造产业

依托铝镁和特钢新材料产业基地,实施汽车零部件、机器人部件、矿山机械、轨道交通配件、新能源装备、环保设备制造、重型机械、电力设备、增材设备、数控机床等装备的制造项目,坚持树品牌打品牌,研发制造一批新产品。加快补齐新装备领域短板,大力发展智能煤机装备、光伏装备等装备制造产业,培育一批细分装备领域专精特新企业。以吕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为牵引,加强与北航、国防科大等高等院校合作,在卫星导航、高精尖装备制造、网络空间、信息传输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面向新型军事能力、产业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高新技术“军转民”“民参军”。

(一)数控加工装备方面

以交城、文水、岚县等县域的机械制造企业为依托,发展大型高精密数控机床,精密化、高速化、工序复合化专用机床。加快整机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技术研发,进一步发展重型、超重型数控机床等产品。在煤机制造、大型船舶、核电、高铁、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发展高端重型数控成型装备、具备数控功能的金属构件加工装备以及零部件制造。

(二)机器人部件方面

依托汾西安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西新龙重工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领头企业,围绕井下机器人制造及应用,开展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技术研究。在智能机器人领域,重点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传感器及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表、精密仪器、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精密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和液气密封元件及系统等八大类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支持汾西安泰公司大力发展焊接、组装、巡检、搬运等各类工业机器人。积极引进企业围绕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快发展服务机器人和智能装备。

(三)煤机、矿山装备方面

依托煤机装备重点制造企业,重点开发三机一架自动化、大型露天矿用挖掘机、自移式破碎站、装载机等智能化成套煤机装备生产项目。推进汾阳市汉精矿机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式超细式破碎机、球磨机等大型矿山机械的转化生产。鼓励煤矿机械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生产平台建设。推广煤机装备再制造私人定制和品质精准可追溯目标服务,推广产品的智能设计、智能生产,加快煤矿机械产品的技术升级。鼓励发展液压立柱、千斤顶、皮带输送机、液压支架等支护产品的升级换代,鼓励磨齿机、全寿命高强度刮板机、智能换热机组、增压机组、电磁锅炉、智能控制柜等矿用新产品、改进型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四)轨道交通及航空装备方面

依托山西韶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现有铁路机车车辆配件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向部件生产延伸。加快轨道交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积极吸引轨道交通材料、车轮和车轴、轮对等龙头企业来吕梁建厂,建设集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金属材料研发生产、机械加工、装备制造及光机电与系统集成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基地。依托全市铝产业资源的优势,发展航空装备制造、航空材料研制,培育发展一批通用航空零部件研发、制造和维修企业。

(五)增材设备方面

依托山西中科正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3D砂型打印设备(机)的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积极推进模板专用3D打印机生产,推进“微滴喷射阵列式3D砂型打印机”的研发和转化生产。

五、电子信息产业

依托山西中交高速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云存储平台项目。依托山西临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民用商用电子产品。依托山西离石电缆有限公司发展高铁电缆、柔性耐火电缆、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等新型特种电缆。积极支持吕梁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高性能云计算项目、无人系统项目、能源互联网项目和微纳卫星项目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依托中磁尚善、中阳航电新能源等企业,重点发展新型通信设备用连接器、5G射频滤波器、线缆组件以及特高压电网、光伏并网逆变器、UPS、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云计算、地质勘探、5G通信等领域配套的高新磁性元器件。推进市、县两级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试点企业和本地化的信息服务,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

六、清洁能源产业

充分利用吕梁焦炉煤气的丰富资源和低成本优势,实施焦炉煤气LNG生产、储存、运输等项目。推进氢燃料电池技术、氢气安全储存、运输技术的提升,开展重载汽车“柴转氢”试点,带动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发展。

实施低成本、高转化效率3GW多晶硅光伏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以及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推进高转化率光伏电池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快超薄型耐高温聚丙烯薄膜、可金属化粗化膜、超高防阻金属化薄膜、聚烯烃微孔薄膜、超级碳材料等材料技术的产品转化。推进发展卷绕式聚合纳米固体电池和管式胶体电池技术,特别是大型动力密封电池、超电容器等新能源关键技术的发展。

七、节能环保产业

积极推动由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产学研结合,围绕大宗工业固废高端利用,实施资源回收深度再利用项目。推进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建筑垃圾、共伴生矿等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和再生利用的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实施煤矸石和粉煤灰制备化工原料项目,煤矸石、冶炼渣、电石渣生产新型功能材料项目,推出利用工业固废、废液生产净水剂、化工原料新产品。依托金晖兆隆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可降解环保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BSR树脂,大力发展和生产新型可完全降解的塑料制品。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水处理、水净化、空气净化等环保领域,发展增强型中空纤维膜、聚砜膜等高分子膜产品和聚十一酰胺等高性能植物塑料产品。

八、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发挥我市原料资源优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围绕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等三大领域,开发“新产品”。

(一)大健康产业方面

依托国家生物真菌发酵定点及中国医学科学院中试基地—山西康欣药业有限公司,培育壮大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开展相关医药制剂、菌物类制品和保健食品的研发,以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为目标,构建以生物技术保健食品为主导,特医食品、高端美容护肤品为补充的保健品产业体系。

(二)化学制药方面

依托山西新天源药业有限公司在医药中间体生产技术的领先优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丰富化学药品种类,扩大化学制药产业规模,带动产业以“仿制”带“创制”、以“制剂”带“原料”发展,推动全市现代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三)生物制药方面

依托方山县、文水苍儿会等地区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推进山西恩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汾阳医学院、吕梁中药厂的进一步技术合作,开展新型中药研发。在重大疾病防治药物原始创新上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一产与二产的深度融合,建立集中药种植、新药研发、临床试验、规模生产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和标准化生产体系,打造以中药种植、饮片加工为基础,中药提取、制剂生产为主体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

(四)医疗器械及用品方面

依托山西朗凯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加快智慧医疗设备发展。推进智能健康手环、健身腕带、智能血压仪、智能血糖仪、智能体温计、智能心电图机等智能医疗终端制造。结合大数据产业优势,发展穿戴设备、移动医疗设备、家庭健康产品、医用传感器等智慧医疗产品,实现移动医疗APP、智能医疗终端、健康医疗云平台一体化发展。

依托山西国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实施医用防护物资生产线项目的建设,推进熔喷布、无纺布、N95以上级别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医用防护面罩、医用防护鞋、红外线测温仪等医用产品生产线的建设。积极推进引入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和试剂、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等产业化项目,带动全市高性能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快速发展。加强与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生物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九、业产业

围绕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发挥科研院所创新优势,加大产业孵化力度,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打造省内知名的生物农业产业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吕梁市与中国农大技术团队的合作,建立中国农大生物食品博士工作站,开发功能型特色食品,发展保健食品。积极构建生物育种创新发展体系,积极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推动诚信种业等育种企业,加快地方优良品种的培育研发,在粮油经济作物、果树、园艺蔬菜作物、畜禽等领域,创制一批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突破性新品种。

大力培育和引进加工型、科技型农业企业,促进农产品多次加工、多次增值。把发展药茶产业作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抓手,聚力打造以药茶等产品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推动“枣芽红茶”种植基地、加工基地的建设。重点实施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实施的年产2500吨枣芽红茶及10万亩采摘基地项目。

开展动植物优异特色新种质、新材料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推进引进山西省林科院选育的“抗晚霜”新型优质核桃品种“孝核一号”;推广山西文水诚信种业公司自主培育的“诚信16号”新品种玉米。推广岚县马铃薯专家工作站培育的马铃薯新品种

第四章 重大举措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推动新产品发展的第一位。

突出创新驱动核心地位,构筑三大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进行优势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资源、能源优势,在创新链、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推进新旧发展动能转化,加快建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技术和产业创新体系,涵盖范围广、形式灵活的平台建设体系,资源丰富、功能全面的技术服务体系,推进区域自主创新战略高地建设。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通过设立奖补专项资金、建立专业服务体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式,鼓励企业加强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和集聚院士、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为代表的高端创新人才群体,提升企业管理和研发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突出科技人才关键作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吕梁和孝义经济开发区要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依托开发区较好的配套服务体系和较完善的孵化培育服务,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支持的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进园创新创业。积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联盟,对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继续在化工、能源、机械等行业推进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层面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与中科协、九三学社中央、北航、北理工、国防科大、南方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等高校的合作关系。积极做好科技人才表彰奖励工作,从精神和物质层面对科技人才给予肯定。积极推荐我市高级人才入选国家、省级、市级各类人才团队,举办“人才表彰大会”,为科技人才成长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表彰。

二、实施新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战略

以山西省建设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通过加快建立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新型标准体系,大力提升标准水平。开展标准化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贯彻实施标准化政策措施,建设标准化制度体系,夯实标准化综合改革基础。加强推动治理体系标准化,推动市场自主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学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会同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需求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供市场选择。引导支持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全面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切实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助力我市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转型发展之路。

实施“树品牌、创名牌”战略,将发展“品牌”作为推动“新产品”发展的重要动力,强化品牌意识,积极打造地方公共品牌,全面提升区域影响力。依托吕梁大数据产业优势,推进企业跨行业合作,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开拓市场。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自媒体、新兴媒体等开展品牌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推出“拳头产品”,推进企业高端品牌建设,形成以品牌带动新产品发展,以新产品促进品牌建设的良性发展模式。 

三、实施全面开放战略 

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全面积极对接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以制度性开放为保障的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格局。

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扎实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实现更多审批事项、公共服务掌上办、指尖办。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项目代办服务制度。打造专业化的营商服务人员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环境保障机制,构建秩序规范、运行有效的市场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公平的司法环境,全面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建立全市投融资统筹决策和要素平衡机制。重点完善政府投资决策管理机制,为非经营性项目特别是科研中心、创业服务指导机构等建立稳定、可靠的政府资金供给机制,完善以市场运作为基础的投融资环境。着力改善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政策与监管环境,引导和督促银行业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改革力度,针对中小微企业集聚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开发和丰富适合中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

积极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高质量发展平台进行对接,充分利用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各类展会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大力实施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一批先进企业先进项目和各类人才。

四、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

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在产学研用合作中综合考虑自身区位特征、创新要素基础、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以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题为牵引,建立立体交叉的多层次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在优势产业领域共建实体研发机构,构建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实现全方位、高层次、网络化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着力破解“政府不能做、高校不愿做、企业做不了”这一难题。

五、推进双创平台服务升级

完善“互联网+”双创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与省级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对接,及时发布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支持“互联网+”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主体与资本、技术对接的门槛。

提升创业创新平台服务水平。继续做好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工作。加大奖补支持力度,制定有关双创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等创新机构的支持措施。建立淘汰管理机制,引导双创平台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引导成立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联盟。鼓励优秀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具有一定水平的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孵化机构和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建立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等。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技术创新与科技攻关,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促进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员工及创新团队围绕实用重大技术进行攻关,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鼓励创新。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党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贯通落实“两个责任”,大力弘扬吕梁精神。加强领导能力、统筹发展能力、专业谋划能力、推动发展能力、依法治理能力、推进落实能力,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二、强化政策引导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方面的研发和新技术应用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国家对于高新企业的财税和社会保险费率等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政策红利。引导和鼓励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的多元化投入。

完善产品政府采购措施。加大对重大创新产品和服务、核心关键技术的采购力度,扩大首购、订购等非招标方式的应用。将创新产品和服务企业视同小微型企业,享受政府采购预留份额政策,提高创新企业评审中价格扣除比例。对于省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重大创新产品,属于首次投放市场的,实行政府首购。

积极推进技术示范应用。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新技术尽快获得国家认定以及示范应用。鼓励依托重点企业,建立示范应用基地。支持企业与创新主体采用众创、众筹等创新创业模式,参与新技术研发。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股份制科技型企业。推进重点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新技术示范应用联盟。充分发挥行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促进成果与市场有效对接。鼓励大型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鼓励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等孵化载体,引导入驻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和联合创新。发挥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作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促进新技术研制。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快制定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及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的具体评估准则,增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逐步融入全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实施专利推广计划,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等关键前沿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创造,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性的高价值专利组合。

三、强化项目支撑

坚持“项目为王”。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工作,统筹布局推进产业类、研发科技类项目,围绕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 “三个一批”动态管理,滚动推进。把“项目为王”贯穿发展全局,聚焦全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实体经济为核心,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带动性强、贡献率高、前景广阔的好项目、新项目。要以高标准优环境来打造项目,突出正向激励的工作导向,健全完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目标体系、支持政策、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形成推进产业项目发展的良好机制和政策环境。同时要策划、储备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四、强化人才供给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人才引才和培育模式,提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实施新产品领域的专项人才引进计划,健全市场机制,为全市深度融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市场化水平搭建平台。依托产教融合,强化人才培养支撑,做好人才分类定向培养,积极培养新产品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急缺人才、技术人才。同时完善成果奖励机制,通过设立各类成果奖励,更大程度的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

解读链接:【图解】市发改委关于《吕梁市“十四五”新产品规划》的解读

政策咨询:市工信局  822232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