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1423LL00100/2024-55290 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吕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4年07月12日
标      题: 关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6号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吕工信运行函〔2024〕37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29日


王雁代表:

您与李海峰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资源型企业助推吕梁乡村振兴的工作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发挥资源型企业产业优势,促进乡村产业升级

一是壮大企业帮扶实力。近年来,我市以打造“985重点产业链”为牵引,瞄准企业发展实际,在产业支持、人才引进、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先后印发《吕梁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吕梁市助企纾困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扶持措施》等文件,聚焦财税激励、减轻企业负担、加快行业纾困补短、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等多个方面为广大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通过对政策兑现全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按照惠企政策“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集成服务、限时办结”的工作要求,建成集政策发布、政策推送、政策申报、智能审核、资金兑现、效能监督以及政策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吕梁政企通”。通过一系列举措,不遗余力助力企业提升经营能力、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二是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按照政府鼓励、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原则,充分利用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乡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特色原材料实际,支持引导各类企业挺进乡村振兴主战场,积极参与开发乡村产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带动群众共同富裕。三是持续开展“百企带百村”行动。76户企业参与“百企带百村”行动,结对联建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展新一轮“百企带百村”行动,以乡村旅游为牵引,打造美丽乡村、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历史文脉,让有特点、有文化、有山水、有乡愁的村先活起来、火起来。2023年共投资363.81亿元,实施31个文旅建设项目。岚县、孝义、汾阳、临县、文水五县市通过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初审验收,交城县通过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验收。文水刘胡兰纪念馆景区、临县正觉寺景区、临县丛罗峪真武山景区、临县南圪垛景区、中阳闹泥山庄景区5个景区新创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柳林县曹家塔村、柳林县军渡村、汾阳市上林舍村3个村入选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下一步,将继续引导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加强与农业、林业、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推动乡村产业的现代化和高端化发展。围绕八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和农业、文旅专业镇建设,积极扶持乡村农产品加工、文旅等产业发展

二、关于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乡村发展动力

一是强化科技人才引育。近年来,我市持续构建招才引才“强磁场”,从点上突破带动全局,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023年,通过两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149人,超额完成89名,这些高层次科技人才将更多向企业倾斜,进一步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进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为吕梁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为企业深入参与乡村振兴打牢人才基础。二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这把“金钥匙”,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早在2021年,我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造引才、育才、留才、用才、优才新高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随着《实施意见》不断落到实处,我市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正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上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根据农村产业发展需求,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2023年选派156名科技特派员到吕梁10个“三区”县开展服务,进一步增强了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开展“百名三区科技人才入百企”活动,计划在2023至2024年至少对接100户企业,开展技术培训、传播先进适用技术、培养乡土科技人才、提供产业发展咨询、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拓宽销售渠道、与企业联合技术攻关等服务,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不断提升农民专业技能水平。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分类实施精准技能培训,常态化开展脱贫劳动力培训意愿和培训需求摸底排查,按照培训需求清单和项目清单,针对性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在促进脱贫劳动力应培尽培、愿培尽培的同时,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脱贫地区劳务品牌建设提质升级在劳务品牌培训方面,将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体作为优先对象。

下一步,将进一步增强科技特派员选认的精准度,强化双向选择,真正为乡村发展提供产业与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根据个人素质、兴趣,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脱贫劳动力在务工市场的竞争力。

三、关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乡村发展条件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持续开展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千方百计确保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一是大力实施村庄道路畅通提升工程,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确保到2025年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414公里,完成568公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二是继续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巩固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营机制,确保到2025年,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0%,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2%以上。三是持续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稳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清洁取暖,大力推广应用光伏、风电、沼气等清洁能源,大力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统筹解决群众“暖、气、电”方面的突出问题。

下一步,将持续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在保证“路、水、暖、电”等传统基础建设的前提下,持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建设项目,分类开展农村千兆网络建设和5G网络覆盖工程,推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四、关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一是推动焦化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吕梁市焦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推动焦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二是推动污染防治设施升级。工业企业治污水平明显提升,先后完成17户钢铁、30户焦化、25户水泥等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有序推动66户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市20家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92家煤矿外排矿井水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431家加油站完成双层罐改造。三是做好土壤隐患排查治理。2023年全市列入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的60户企业,其中停产8户,完成土壤隐患排查的50户;排查出的土壤隐患共434个,完成整改384个。17块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100%。完成36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22.6%,超额完成了到“十四五”治理任务率。四是抓好吕梁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668.25万亩,建设淤地坝1.22万座,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311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75.7%。建成黑茶山、庞泉沟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团圆山、蔚汾河、薛公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完成林草建设301.38万亩。持续实施“三个100万亩”生态造林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28.6%、全省第三,林草覆盖率72.26%、全省第一。

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狠抓植树造林、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改造提升等各项工作,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共赢。

五、关于深化企业与乡村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我市积极组织引导各类企业发扬“吕梁精神”,发挥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脱贫攻坚期间精准结对669个贫困村,帮扶11.65万人,实施项目1049个,投入资金5亿余元,产业带动、就业消费、金融互惠,统筹推进多种模式帮扶,为推动全市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巩固衔接阶段,企业肩不换担,继续脚踏乡村振兴路。以市属重点国企离柳集团为例,近年持续开展“农产品助销暖心工程”,先后投入900余万元,采购临县、中阳、孝义、石楼等地特色农产品,助力当地农户增收及农业发展。围绕“志+智+产业带动”这条主线,投入近600万元为临县石白头乡建设大型养鸭基地,筹集1000万元作为临县青塘粽子产业发展基金。先后以现金方式定向捐赠2900多万元用于支持地方精准脱贫、农村产业扶持、乡村振兴、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等。

下一步,将继续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开发农业产业,采取“企业+车间+劳动力”的模式,着力推进就业车间进镇进村,带动农村群众致富。鼓励引导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担当,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形成产业、商贸、创业、电商、智力注入等新型模式的结对帮扶,帮助农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乡村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吕梁市工业和信息化

  202471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