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1423LL00100/2021-00686 主题分类: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关于印发《吕梁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吕农发〔2021〕103号 发布日期: 2021年08月28日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吕梁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等五个方案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局属有关单位:

现将《吕梁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等五个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吕梁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部署,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农种发〔20212号)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重要意义

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水域环境变化以及农业种养方式的转变,地方品种消失风险加剧,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很大变化,野生近缘植物资源急剧减少,保护利用水平不高,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

根据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2020年我市开展了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基本完成13个县(市、区)的资源普查目前,还有部分县的资源征集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尚未完成。同时,畜禽遗传资源水产种质资源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尚未开展。为此,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加快摸清家底和种质资源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存,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利用3年时间,摸清全农作物、畜禽(包括蜂、蚕)、水产和农业微生物(食用菌、酿造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明晰演变趋势,发布种质资源普查报告、发展状况报告,珍贵、稀有、濒危、特有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实现应收尽收,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一)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2021年,全面完成13个县(市、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征集,编制市、县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完成省厅安排的的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新增种质资源300份,鉴定编目入库(圃)保存200份。2022年,完成省厅安排的的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新增种质资源100份,鉴定编目入库(圃)保存100份。202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鉴定编目入库(圃)保存种质资源100份。

(二)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

2021年,启动13个县(市、区)的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采集制作遗传材料200份入库长期保存2022年,完成畜禽遗传资源性能测定、特征特性等专业系统调查、重点区域现场核查,确定畜禽地方品种濒危等级;采集制作遗传材料400份入库长期保存;市、县编制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2023年,全面完成普查任务,采集制作遗传材料400份入库长期保存。

(三)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

2021年,启动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完成水产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2022年,完成水产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系统调查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市、县编制水产种质资源状况报告。2023年,全面完成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任务。

(四)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

2021年,启动第一次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完成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征集;进行酿造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收集,新增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270份。2022年,在重点区域进行系统调查与收集,新增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190份;完成270份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整理入库保存。2023年,全面完成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入库保存种质资源190份,编制吕梁市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1.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全面完成13个县(市、区)的普查,基本查清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多样性及其消长状况等基本信息,以及当地气候、环境、人口、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作物种质资源变化的影响等情况。各县(市、区)完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征集表》。继续开展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征集,每县(市、区)征集粮食、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牧草等作物的珍稀、濒危、野生近缘、名优、特异的作物种质资源数量达到20份以上,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征集表》。

2.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在普查基础上,对临县、岚县、交口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县(市、区)开展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各类栽培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240-300份。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调查表》。

3.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编目保存。在适宜的生态区域,对征集和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繁殖和基本生物学特征特性的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结合农民认知进行编目,入库(圃)妥善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

(二)实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与采集

1.畜禽遗传资源全面普查。以县域为单位,对全省所有行政村的现有畜禽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进行全面普查,查清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新发现品种的群体数量、特征特性、区域分布和保护利用情况,采集品种影像,填报畜禽资源普查信息相关登记表。

2.畜禽遗传资源系统调查与遗传材料采集制作。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性能测定、特征特性等专业系统调查、重点区域现场核查。根据畜禽地方品种数量、区域分布等,科学评估珍贵稀有程度和濒危等级。抢救性采集制作畜禽遗传材料。

3.畜禽遗传资源评估和入库保存。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保护实行“一品一策”,明确保护主体、保护措施,采取活体保护和遗传材料保存相结合,实施抢救性保护。入库保存畜禽遗传材料1000份。

(三)启动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1.开展水产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以县域为单位,对全省水产养殖场(户)(含水产良种场、苗种场和普通养殖场等)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包括原种、地方品系、新品种和引进种)及自然水域(河流、水库、湖泊)的水产种质资源的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和保护利用等基本情况进行普查,采集品种影像,核实普查数据、资源状况、汇总普查信息。

2.开展水产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在基本情况普查基础上,开展水产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根据种群数量、区域分布等,科学评估特征特性和遗传多样性。

3.水产种质资源评估和入库保存。组织技术专家组对水产种质资源进行重要特征特性、遗传多样性评估,根据基本情况普查和系统调查结果,活体资源纳入保种场或原位保护,相应遗传材料入库保存。

(四)启动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1.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以县域为单位,开展食用菌种质资源全面普查,基本查清食用菌种质资源种类、生态环境和区域分布等重要信息。平均每县(市、区)征集当地野生珍稀和人工栽培种质资源10-15份,采集品种影像,填写《山西省第一次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表》。

2.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根据食用菌、酿造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等农业微生物的特点,选择种质资源丰富的县(市、区)进行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与收集,收集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460份,分别填写《山西省第一次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表》、《山西省第一次酿造微生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表》、《山西省第一次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表》。

3.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编目入库。对征集和收集的食用菌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进行编目,入库保存180份。对收集的酿造微生物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进行编目,入库保存250株。对收集的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的种类鉴定和评价,对功能微生物种质资源进行系统鉴定及功能分析,经过整理、整合并进行编目,入库保存30株。

在完成上述普查收集工作基础上,开展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分析评价。一是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根据评估结果,对入库(场、区、圃)保存的农作物、畜禽、水产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进行统一登记,实现种质资源身份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对农作物珍稀地方品种和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特色种质资源进行田间展示,促进共享利用。二是编写资源状况报告。编写吕梁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和第一次农业微生物资源状况报告。三是建设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构建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普查基本情况、种质资源登记、种质资源动态变化、保存保管等信息统一纳入平台,推进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

四、实施范围与进度

(一)山西省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普查征集范围:13个农业县(市、区)。

系统调查范围:临县、岚县、交口

实施进度:2021年,全面完成普查与征集任务,编写市、县资源普查报告;2022年,全面完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202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

(二)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与采集

普查范围:13个农业县(市、区)。

重点普查范围:临县、中阳县、柳林县、离石区

系统调查范围:中阳县

实施进度:2021年,全面完成基本情况普查。2022年,完成重点普查和系统性专业调查,市、县编制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202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

(三)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普查范围:13个县(市、区)的所有水产养殖场(户),重要河流、水库、湖泊等自然水域。

实施进度:2021年,完成基本情况普查工作;2022年,完成水产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重点区域现场核查;2023年,编写水产种质资源状况报告。

(四)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食用菌普查范围:13个(市、区)。

系统调查范围:食用菌在交城、兴县、临县、石楼、岚县、方山、中阳、交口8个县(市、区)开展系统调查。酿造微生物在汾阳、文水、孝义、柳林、交城、兴县、临县、岚县、方山9个县(市、区)的60余家酿造企业开展系统调查。土壤微生物在岚县开展系统调查。

实施进度:2021年,全面完成食用菌普查与征集,开展酿造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收集。2022年,全面完成农业微生物系统调查与收集。2023年,全面完成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编写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市级组织协调、县级具体实施、乡村全面覆盖、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全面谋划、统一部署、分类实施、整体推进。成立吕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科,牵头落实领导小组安排的各项普查任务负责与省普查办的对接,督促农作物、畜禽、水产和农业微生物四个普查小组的工作,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各县市区普查与收集工作。农作物、畜禽、水产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具体工作分别由种子站、畜牧技术站水产站、种植业科牵头负责,土肥站、产业化科配合种植业科完成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调查。各职能科站要普查办的领导下,围绕各自承担的普查任务,尽快制定本领域资源普查实施方案,负责做好相应普查领域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协调县市区开展好普查收集工作。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机构,分别组建农作物、畜禽、水产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队伍,并明确一名普查工作的联系人。要尽快制定普查工作方案,按部就班展开相关普查征集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

普查组织实施方式为市级普查机构组织协调,县级普查机构具体实施,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开展资源普查工作,逐级上报、逐级审核。层层参与实施,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确保高标准完成普查任务。

(三)强化技术支持

分别成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水产种质资源、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技术专家组,提供技术咨询,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各市县技术专家组开展工作。各县分别都要成立相应技术专家组,指导普查人员开展本区域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四)加强督导宣传

对执行进度和完成情况加强督导通过通报推动、现场推动、案例推动、督导推动等形式,抓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落实。建立每月上报工作进度、每季度情况通报的制度,对进度迟缓或完成质量不高的进行通报。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深入挖掘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相关传统农耕文化等,发挥好主流媒体、新兴媒体作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宣传,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提升地方品种文化品牌影响力、社会影响力。

  

1.吕梁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机构名单

      2.吕梁市农业资源普查工作机构联系方式

  

  

  


附件1

  

吕梁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机构名单

  

  长: 陈林强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副组长:  薛艳明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白海贵  吕梁市畜牧中心主任

  员: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

薛连萍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财务科科长

薛文平  吕梁市农业种子站站长

杨龙耀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技术站站长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站长

牛建中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

刘  勇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化科科长

领导小组普查办公室:

  任: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副科长

  员:薛文平  吕梁市农业种子站站长

杨龙耀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技术站站长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站长

牛建中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

刘  勇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化科科长

张玉娥  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干事

附件2

  

    吕梁市农业资源普查工作机构及联系方式

  

吕梁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吕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0358-3386920):    张玉娥,电子邮箱:llsnyk201@163.com  

吕梁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办公室(吕梁市农业种子站0358-3386920):    刘佳薇,电子邮箱llzzz0358@163.com

吕梁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吕梁市畜禽繁育工作站):杨龙耀  ,电子邮箱:yanzi68yan@163.com

吕梁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吕梁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    

吕梁市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吕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0358-3386920):    张玉娥,电子邮箱:llsnyk201@163.com  

  

  

  

  

  

吕梁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工作方案

  

为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我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工作,按照《吕梁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种质资源越丰富,基因开发潜力越大,就越有利于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通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明确不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品种多样性和演化特征,预测今后农作物种质资源变化趋势,丰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不仅能够防止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种质资源的灭绝,而且通过妥善保存,能够为未来国家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基因资源,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气候、自然环境、种植业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等的变化,农家地方品种消失速度加快,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为此,2020年,我按照农业部安排启动了山西省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目前已基本完成13个县(市、区)的资源普查征集,正在加快摸清全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保护携带重要基因的优异资源。  

二、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13个农业县(市、区)的普查与征集,以及其中种质资源丰富的3个农业县(市、区)的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明确各地农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演变趋势,为实现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抢救性收集珍贵、稀有、濒危、特有种质资源;提高全社会保护种质资源意识。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2021年,全面完成普查与征集任务。完成13个农业县(市、区)的资源普查,完成资源征集不足县(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完成3个资源丰富县(市、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

2022年,全面完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

202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普查、征集、收集种质资源及相关信息纳入全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

三、重点任务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全面完成13个农业县(市、区)的普查,基本查清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多样性及其消长状况等基本信息,以及当地气候、环境、人口、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作物种质资源变化的影响等情况。各县(市、区)完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征集表》。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在普查基础上,对临县、岚县、交口县开展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各类栽培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40-300份。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调查表》。  

(三)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库和调查数据库,编写种质资源目录和重要作物种质资源图集等技术报告,有序开放共享。分别编制市级、县级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四、实施期限与范围

(一)实施期限。20217月至202312月。

(二)实施范围

普查范围:13个农业县(市、区)。

征集范围:13个农业县(市、区)。

系统调查实施范围:临县、岚县、交口县。

五、进度安排

2021年,全面完成普查与征集任务;2022年,全面完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202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一)2021

1.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

20217-8月,普查县(市、区)按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合同要求完成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各县(市、区)继续完善普查表和征集表,向普查办提交完整的数据信息。将普查数据录入系统数据库,将征集的所有农作物种质资源(每个县征集当地古老、珍稀、特有、名优作物地方品种和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20份以上)与征集表送交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审核不合格的县(市、区),要重新开展普查与征集,再次产生的费用自筹。

20219-12月,各县(市、区)编制并向普查办提交普查报告。

2.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

2021年4月-10月,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

202111-12月,完成总结,将本年度征集和收集的种质资源入库(圃)妥善保存。

(二)2022年

完成总结,将本年度征集和收集的种质资源入库(圃)妥善保存。

(三)2023年

2023年1月-10月,将上年度征集和收集到的1000份种质资源在适宜生态区繁殖和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结合农民认知进行编目。

202311-12月,完成总结,将征集和收集的种质资源入库(圃)妥善保存。

六、组织运行与保障

(一)明确任务分工

1.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全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方案,审核各县(市、区)上报的普查材料,编制本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相关报告。

2.县级农业农村局。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普查办公室、技术专家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县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制定本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方案,与承担本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的单位共同组建普查队,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编制本县(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相关报告。

(二)加强技术支撑

成立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技术专家组负责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普查与系统调查人员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征集和系统调查收集工作。

(三)强化督促检查

各县市区要加强管理,按照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经费使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办公室通过中期检查、年终总结和随机检查等方式对普查与收集行动执行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督导,确保行动方案稳步推进、顺利实施。

(四)加强宣传引导

组织媒体跟踪报道,宣传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成果,提升全社会参与保护种质资源的意识,营造良好氛围。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技术规范、系列表格和相应培训材料可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官方网站下载。

  

附件:吕梁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技术专家组人员名单


附件

  

吕梁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技术专家组人员名单

  

  长:薛文平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种子站       高级农艺师

  员:牛建中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          研究员

王建才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技术站     正高级农艺师

樊建东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蔬菜站     正高级农艺师

高燕平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       高级农艺师

张建峰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环保站       高级农艺师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种子站           农艺师

刘佳薇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种子站       助理农艺师

  

  

  

  

  

  

  

  

  

  

  

  

  

  

  

  

吕梁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与采集

工作方案

  

根据《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晋农种业发2021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由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农村散养户快速退出,加上受非洲猪瘟、禁养限养等影响,畜禽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保护形势日趋严峻,个别地方品种灭绝风险加剧。因此,亟需开展全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摸清我畜禽遗传资源底数,发掘新资源,科学评估资源珍贵稀有程度和濒危状况,实施最有力的保护措施,确保畜禽资源不灭绝,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资源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利用3年时间,摸清全境内畜禽(包括蜂、蚕,下同)遗传资源的群体数量、区域分布和利用情况,科学评估其品种特性和遗传潜力,挖掘新资源,保护好珍贵稀有濒危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2021年,启动全13个县(市、区)的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以县为单位汇总普查结果,编制畜禽种质资源状况报告,逐级上报至省级普查办公室;采集制作地方品种遗传材料;2022年,重点在13个县(市、区)核查地方品种的变化情况,指定承担单位完成2地方品种、1培育品种和新发现品种的系统性专业调查,开展测定评估,确定保护级别和濒危等级;2023年,完成全部普查任务

(一)畜禽遗传资源全面普查。以县为单位,对全所有行政村的现有畜禽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配套系、引入品种及配套系进行全面普查,查清全饲养品种的群体数量、特征特性、区域分布和保护利用情况,全面普查资源的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普查队伍进村入场(户)采集品种影像资料,标记普查位置,填报畜禽资源普查信息相关登记表。

(二)畜禽遗传资源系统调查与遗传材料采集制作。开展2个地方品种、1个培育品种及配套系和新发现品种的重点区域现场核查性能测定、特征特性等专业调查。根据群体数量、区域分布、生产性能和遗传潜力等现状,科学评估珍贵稀有程度和濒危等级,对濒危品种开展抢救性采集制作遗传材料。

(三)畜禽遗传资源评估和入库保存。对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组织技术专家组进行初步判定评估后,提交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依法依规进行鉴定。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保护实行“一品一策”,明确保护主体、保护措施,采取活体保护和遗传材料保存相结合,实施抢救性保护

四、实施期限与范围

(一)实施期限。2021年4月—2023年12月

(二)实施范围。

普查范围:吕梁市13县(市、区)

重点普查范围:临县、中阳县、柳林县、离石区

系统调查范围:中阳县

五、进度安排

(一)2021年4月—2021年12月。组建本市各级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和技术专家组,制定并印发市县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方案,逐级开展技术培训。各县(市、区)组建普查工作队,以县(市、区)、乡(镇)为单位进村入场(户)普查,填报《畜禽和蜂资源普查信息入户登记表》,按村分品种汇总,以乡镇为单位审核填报《畜禽和蜂遗传资源普查信息登记表》等普查表,逐级上报、逐级审核,年底前各县(市、区)完成基本情况普查,普查数据录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蚕种质资源普查由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完成。市对县(市、区)普查情况进行重点督导检查。  

(二)2022年1月—2023年5月。市级普查机构现场核查数量发生重大变化、区域分布变化明显的地方畜禽品种,核实确认可能灭绝的品种,审核填报新发现品种

(三)2023年6月—2023年12月。配合省全面完成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数据录入工作并核查汇总上报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按照“全省统一领导、市县分级负责、乡村全面覆盖、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进行吕梁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由普查办公室和技术专家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日常管理、技术支撑和服务。吕梁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并参与各县(市、区)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

县(市、区)成立相应的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和技术专家组,负责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制定实施方案,审核乡镇级材料,编制本县(市、区)畜禽种质资源普查相关报告。

(二)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协调配合。市、县(市、区)技术指导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好技术培训、指导本区域开展资源普查,审查核实普查数据,承担品种特性评估和性能测定等,筛选和初步鉴定新发现资源,协助开展基因检测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村级防疫员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完成普查工作,按时上报相关数据,配合做好普查各项工作,撰写状况报告等。

(三)强化督导检查、加强宣传引导。市、县(市、区)普查办要对执行进度和完成情况加强督导。同时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深入挖掘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相关传统农耕文化等,发挥好主流媒体、新兴媒体作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宣传,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提升地方品种文化品牌影响力、社会影响力。

山西省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名录,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技术规范、普查系列表格和相应培训材料可从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下载。

  

附件:1.吕梁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技术专家组人员名单

2.吕梁市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名录

3.吕梁市畜禽遗传资源重点普查及系统调查范围表

4.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信息登记系列表格


附件1

吕梁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

工作技术专家组人员名单

  

组  长:杨龙耀  吕梁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正高级兽医师

副组长:张汝俊   吕梁市动物检疫站          正高级兽医师

成  员:李  澍   吕梁市水产技术站          正高级工程师

张生明   吕梁市牧草饲料工作站        高级畜牧师

        刘志坚   吕梁市饲料兽药工作站        高级畜牧师

        郭志文   吕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高级兽医师

        梁  宏   吕梁市畜禽屠宰工作站        高级畜牧师

  

  


附件2

吕梁市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名录

——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配套系

类型

数量

畜禽遗传资源名称

(国家品种名录)

畜禽遗传资源名称

(省级品种名录)

地方品种

2

吕梁黑山羊、临县驴

  

培育品种及配套系

2

晋汾白猪

  


吕梁市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名录

——引入品种及引入配套系

序号

畜种

畜禽遗传资源名称

1

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巴克夏猪、斯格猪、皮埃西猪

2

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娟姗牛、德国黄牛、南德文牛、皮埃蒙特牛、短角牛、 海福特牛、和牛、比利时蓝牛、瑞士褐牛、挪威红牛、婆罗门牛

3

夏洛来羊、考力代羊、澳洲美利奴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萨福克羊、无角陶赛特羊、特克赛尔羊、杜泊羊、白萨福克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羊、澳洲白羊、东佛里生羊、南丘羊、萨能奶山羊、安哥拉山羊、波尔山羊、努比亚山羊、阿尔卑斯奶山羊、吐根堡奶山羊

4

纯血马、阿哈-捷金马、顿河马、卡巴金马、奥尔洛夫快步马、阿尔登马、阿拉伯马、新吉尔吉斯马、温血马(荷斯坦马、荷兰温血马、丹麦温血马、汉诺威马、奥登堡马、塞拉-法兰西马)、设特兰马、夸特马、法国速步马、弗里斯兰马、贝尔修伦马、美国标准马、夏尔马

5

德系安哥拉兔、法系安哥拉兔、青紫蓝兔、比利时兔、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力克斯兔、德国花巨兔、日本大耳白兔、伊拉肉兔、伊普吕肉兔、齐卡肉兔、伊高乐肉兔

6

隐性白羽鸡、矮小黄鸡、来航鸡、洛岛红鸡、贵妃鸡、白洛克鸡、哥伦比亚洛克鸡、横斑洛克鸡、雪佛蛋鸡、罗曼(罗曼褐、罗曼粉、罗曼灰、罗曼白 LSL)蛋鸡、艾维茵肉鸡、澳洲黑鸡、巴波娜蛋鸡、巴布考克 B380 蛋鸡、宝万斯蛋鸡、迪卡蛋鸡、海兰(海兰褐、海兰灰、海兰白 W36、海兰白 W80、海兰银褐)蛋鸡、海赛克斯蛋鸡、金慧星、罗马尼亚蛋鸡、罗斯蛋鸡、尼克蛋鸡、伊莎(伊莎褐、伊莎粉)蛋鸡、爱拔益加、安卡、迪高肉鸡、哈伯德、海波罗、海佩克、红宝肉鸡、科宝 500 肉鸡、罗曼肉鸡、罗斯(罗斯 308、罗斯 708)肉鸡、明星肉鸡、尼克肉鸡、皮尔奇肉鸡、皮特逊肉鸡、萨索肉鸡、印第安河肉鸡、诺珍褐蛋鸡

7

咔叽·康贝尔鸭、奥白星鸭、狄高鸭、枫叶鸭、海加德鸭、丽佳鸭、南特鸭、樱桃谷鸭

8

莱茵鹅、朗德鹅、罗曼鹅、匈牙利白鹅、匈牙利灰鹅、霍尔多巴吉鹅

9

美国王鸽、卡奴鸽、银王鸽、欧洲肉鸽

10

鹌鹑

朝鲜鹌鹑、迪法克 FM 系肉用鹌鹑

11

特种畜禽

新西兰赤鹿、羊驼、尼古拉斯火鸡、青铜火鸡、BUT 火鸡、贝蒂纳火鸡、珍珠鸡、美国七彩山鸡、鹧鸪、番鸭、克里莫番鸭、绿头鸭、非洲黑鸵鸟、红颈鸵鸟、蓝颈鸵鸟、鸸鹋、银蓝色水貂、短毛黑色水貂、北美赤狐、银黑狐、北极狐


附件3

吕梁市畜禽遗传资源重点普查及系统调查范围表

序号

重点核查的县(市、区)

系统调查的县(市、区)

1

吕梁市

临县、中阳县、柳林县、离石区

中阳县


附件4

表1  畜禽和蜂资源普查信息入户登记表

      省(区、市)                  乡(镇)      村  普查员签字       日期  有□  无□  联系电话            

序号

户主姓名及联系电话

品种名称

品种类群

群体数量

其中:

饲养环境

种公畜

能繁母畜

1

  

品种1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2

  

品种2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3

  

品种3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4

  

...

  

  

  

  

  

注:1.本表用于组织各村入户摸底,仅用于纸质填写,不需要在系统里填报,留存3年,以备数据核查;2.此次普查实行零报告制度,普查员根据普查村的畜禽养殖情况,在□打“√”标注;3.本表只登记传统畜禽、特种畜禽和蜂的具体品种,蚕另行统计;4.品种名称应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中名称一致,如该品种存在不同的类群,如海南猪有临高猪、屯昌猪、文昌猪和定安猪四个类群,则在“品种类群”中标注;5.群体数量均为某一品种纯种的数量,对于猪、羊、牛等畜种还需填报群体中种公畜和能繁母畜数量,单位为头、只、羽、箱,蜂直接填箱数,不分公母;6.饲养环境,畜禽选散养或集中饲养,蜂选定地或转地,如果两者均有,全部打“√”。散养指该品种在散养户中饲养,集中饲养该品种集中在一个单位或养殖场饲养。


表2  畜禽和蜂资源普查信息登记表

    省(区、市)      乡(镇)    填报人签字    联系电话       日期  

序号

行政村名称

品种名称

品种类群

群体数量

其中:

饲养环境

种公畜

能繁母畜

1

村1

品种1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品种2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

  

  

  

  

  

2

村2

品种1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品种2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

  

  

  

  

  

3

...

...

  

  

  

  

...

注:1.本表按村分品种汇总数据,需要同时系统填报和纸质填写,纸质填写留存3年,以备数据核查;2.本表只登记传统畜禽、特种畜禽和蜂的具体品种,蚕另行统计;3.品种名称应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中名称一致,如该品种存在不同的类群,如海南猪有临高猪、屯昌猪、文昌猪和定安猪四个类群,则在“品种类群”中标注;4.群体数量均为某一品种纯种的数量,对于猪、羊、牛等畜种还需填报群体中种公畜和能繁母畜数量,单位为头、只、羽、箱,蜂直接填箱数,不分公母;5.饲养环境,畜禽选散养或集中饲养,蜂选定地或转地,如果两者均有,全部打“√”。散养指该品种在散养户中饲养,集中饲养该品种集中在一个单位或养殖场饲养。


表3  县级畜禽和蜂资源普查信息汇总表

          省(区、市)       市      县            填报人签字         联系电话      日期          

序号

所属

目录

品种

名称

品种类群

群体数量

其中:

县域内分布区域

饲养环境

保种场保护区

保种场保护区级别

种公畜

能繁母畜

1

  

品种1

  

  

  

  

***乡(镇)***村、***村、...;

***乡(镇)***村、***村、...;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有  

¨

¨县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2

  

品种2

  

  

  

  

***乡(镇)***村、***村、...;

***乡(镇)***村、***村、...;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

¨

¨县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3

  

...

  

  

  

  

...

  

  

  

注:1.所属目录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选择(见附录),蜂所属目录填蜂;2.群体数量均为某一品种纯种的数量,对于猪、羊、牛等畜种还需填报群体中种公畜和能繁母畜数量,单位为头、只、羽、箱,蜂直接填箱数,不分公母;3.本表只登记传统畜禽、特种畜禽和蜂的具体品种,蚕另行统计;4.如该品种存在不同的类群,如海南猪有临高猪、屯昌猪、文昌猪和定安猪四个类群,则在“品种类群”中标注;5.饲养环境,畜禽选散养或集中饲养,蜂选定地或转地,如果两者均有,全部打“√”。散养指该品种在散养户中饲养,集中饲养该品种集中在一个单位或养殖场饲养;6.保种场保护区选“有”或“无”,选“有”则需在保种场保护区级别里选择相应的级别。

  


表4  市级畜禽和蜂资源普查信息汇总表

  省(区、市)  市(州、盟)          填报人签字  联系电话          日期  

序号

所属

目录

品种

名称

品种

类群

群体数量

其中:

县域内分布区域

饲养环境

保种场保护区

保种场保护区

级别

种公畜

能繁母畜

1

  

品种1

  

  

  

  

***县(区、旗);

***县(区、旗);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有  

¨

¨县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2

  

品种2

  

  

  

  

***县(区、旗);

***县(区、旗);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有  

¨

¨县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3

  

...

  

  

  

  

...

  

  

  

注:1.所属目录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选择(见附录),蜂所属目录填蜂;2.群体数量均为某一品种纯种的数量,对于猪、羊、牛等畜种还需填报群体中种公畜和能繁母畜数量,单位为头、只、羽、箱,蜂直接填箱数,不分公母;3.本表只登记传统畜禽、特种畜禽和蜂的具体品种,蚕另行统计;4.如该品种存在不同的类群,如海南猪有临高猪、屯昌猪、文昌猪和定安猪四个类群,则在“品种类群”中标注;5.饲养环境,畜禽选散养或集中饲养,蜂选定地或转地,如果两者均有,全部打“√”。散养指该品种在散养户中饲养,集中饲养该品种集中在一个单位或养殖场饲养;6.保种场保护区选“有”或“无”,选“有”则需在保种场保护区级别里选择相应的级别。


5  蚕资源普查信息登记表

  省(区、市)                             填报人签字  联系电话      日期  

序号

分类

品种名称

品种来源

保存单位名称

保存地址

  

  

  

  

  

  

  

  

  

  

  

  

  

  

  

  

  

  

注:1.“分类”填家蚕、柞蚕或其他;2.品种填某一分类下的具体品种;3.有具体保存单位的填保存单位名称和保存地单位地址;4.无明确保存单位的只填保存地址,细化到村。

  

  


6  新发现资源信息登记表

  省(区、市)      乡(镇)       填报人签字  联系电话      日期  

序号

资源名称

所属目录

行政村名称

群体数量

其中:

饲养环境

区别于已有资源的

特征特性

种公畜

能繁母畜

1

新资源1

  

村1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þ定地  ¨转地

  

村2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

  

  

  

  

  

2

新资源2

  

村1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村2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

  

  

  

  

  

3

...

  

村1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村2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注:1.资源名称填写当地该新资源的名称即可;2.所属目录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选择(见附录),蜂所属目录填蜂;3.群体数量均为某一品种纯种的数量,对于猪、羊、牛等畜种还需填报群体中种公畜和能繁母畜数量,单位为头、只、羽、箱,蜂直接填箱数,不分公母;4.本表细化到行政村,留存至新资源鉴定结果出来;5.饲养环境,畜禽选散养或集中饲养,蜂选定地或转地,如果两者均有,全部打“√”。散养指该品种在散养户中饲养,集中饲养该品种集中在一个单位或养殖场饲养;6.重点描述新资源区别于已有资源的特征特性。

  

7  县级新发现资源信息汇总表

  省(区、市)    县            填报人签字  联系电话      日期  

序号

资源名称

所属目录

县域内分布区域

群体数量

其中:

饲养环境

区别于已有资源的特征特性

种公畜

能繁母畜

1

新资源1

  

***乡(镇)***村、***村、...;

***乡(镇)***村、***村、...;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2

新资源2

  

***乡(镇)***村、***村、...;

***乡(镇)***村、***村、...;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3

...

  

...

  

  

  

  

  

注:1.资源名称填写当地该新资源的名称即可;2.所属目录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选择(见附录),蜂所属目录填蜂;3.群体数量均为某一品种纯种的数量,对于猪、羊、牛等畜种还需填报群体中种公畜和能繁母畜数量,单位为头、只、羽、箱,蜂直接填箱数,不分公母;4.饲养环境,畜禽选散养或集中饲养,蜂选定地或转地,如果两者均有,全部打“√”。散养指该品种在散养户中饲养,集中饲养该品种集中在一个单位或养殖场饲养;5.重点描述新资源区别于已有资源的特征特性。


8  市级新发现资源信息汇总表

  省(区、市)  市(州、盟)           填报人签字  联系电话    日期  

序号

资源名称

所属目录

市内分布区域

群体数量

其中:

生存环境

区别于已有资源

的特征特性

种公畜

能繁母畜

1

新资源1

  

***县(区、旗);

***县(区、旗);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2

新资源2

  

***县(区、旗);

***县(区、旗);

  

  

  

畜禽:¨散养  ¨集中饲养

蜂:  ¨定地  ¨转地

  

3

...

  

...

  

  

  

  

  

注:1.资源名称填写当地该新资源的名称即可;2.所属目录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选择(见附件3);3.群体数量均为某一品种纯种的数量,对于猪、羊、牛等畜种还需填报群体中种公畜和能繁母畜数量,单位为头、只、羽、箱,蜂直接填箱数,不分公母;4.饲养环境,畜禽选散养或集中饲养,蜂选定地或转地,如果两者均有,全部打“√”。散养指该品种在散养户中饲养,集中饲养该品种集中在一个单位或养殖场饲养;5.重点描述新资源区别于已有资源的特征特性。


  

  

吕梁市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工作方案

  

按照《山西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要求,为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吕梁市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各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水产种质资源作为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替代的渔业生产资料,是推动现代水产种业和水产养殖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的重要资源。伴随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种业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只有自主掌握重要的核心种质资源,创制过硬的拳头型新品种,才能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主动权。全省水产种业起步晚、基础差,种质资源家底不清、育种创新能力和良种自给能力不强、水产种业企业发展滞后,特别是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鉴定评价水平不高更是短板和弱项,严重制约了全省渔业高质量发展。因此,亟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全水产种质资源的家底状况,加大收集保护力度,为推动全水产种质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利用3年时间摸清全水产种质资源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保护利用、特征特性及遗传结构等状况,进行资源收集与保护,编制发布吕梁市水产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和吕梁市水产种质资源种类名录,促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2021年,启动全市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完成水产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采集并制作遗传材料25份纳入国家种质库保存,采集并制作遗传材料50份纳入山西省种质库保存。

2022年,完成水产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系统调查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发布一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一批种质资源纳入保种场保护或原位保护,相应遗传材料25份纳入国家种质库保存,50份纳入山西省种质库保存;各市、县(市、区)编制水产种质资源状况报告

2023年,全面完成吕梁市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任务,编制吕梁市水产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发布山西省水产种质资源种类名录。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水产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对全水产养殖场(户)(含水产良种场、苗种场和普通养殖场等)的鱼、虾蟹、贝、两栖爬行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包括原种、地方品系、新品种和引进种)及自然水域(河流、水库、湖泊)的水产种质资源的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和保护利用等基本情况进行普查,采集品种影像,填报《山西省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信息登记表》(另行通知)。

(二)开展水产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在基本情况普查基础上,开展水产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填报《山西省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系统调查表》(另行通知)。根据种群数量、区域分布等,科学评估特征特性和遗传多样性,采集制作遗传材料。

(三)水产种质资源评估和入库保存。组织技术专家组对水产种质资源进行重要特征特性、遗传多样性评估,根据基本情况普查和系统调查结果,活体资源纳入保种场或原位保护,相应遗传材料纳入种质库保存。

(四)核实录入普查数据和编制资源状况报告与名录。各相关承担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全面完成普查相关数据的核实与录入。组织编写吕梁市水产种质资源状况报告,编制吕梁市水产种质资源种类名录。

四、实施期限与范围

(一)实施期限:2021年4月—202312月。

(二)实施范围:13个农业县(市、区)的水产养殖场(户)以及主要河流和各类型水库等自然水域。其中,主要河流是汾河、黄河干流吕梁

五、进度安排

(一)2021年4月—202112月。制定印发普查实施方案,制定普查提纲及相应普查表格(另行通知),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全面启动普查。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承担本辖区内各类水产养殖场(户)的养殖种质资源和中小型水库的水产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并采集影像资料、制作遗传材料。市级对本辖区内普查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重点区域普查情况进行核实抽查和督导检查。202111月前,全面完成普查任务,各将普查汇总表(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报市局。

(二)20221—20235月。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完成水产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系统调查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相关数据录入山西省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并将其中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相关数据录入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发布一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一批活体资源纳入保种场保护或原位保护,相应遗传材料纳入国家种质库和山西省种质库保存。

2023年底5月底前,各县(市、区)编制完成水产种质资源状况报告。

(三)20236—202312月。全面完成全水产种质资源数据库数据核实和入库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全省统一领导、市县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全面谋划、统一部署、分头实施、整体推进。各县农业农村部门成立县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负责本县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二)强化协调配合。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成立专业普查队伍,充分发挥村级防疫员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完成所承担的普查工作,按时上报相关数据,配合做好普查各项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履行职责、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本次资源普查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普查任务。

(三)强化专业支撑。山西省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主要职责是负责为普查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指导普查与调查人员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与系统调查收集工作。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聘请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技术专家培训普查工作人员,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由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组织开展省级和市级技术专家组普查培训,解读实施方案和普查提纲。省级技术专家组选派专家,对各县普查队开展培训、现场指导和咨询等工作,确保普查方法统一规范,调查数据全面真实可靠。

  

吕梁市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范围表

  

  

  

  

  

  

  


附件

吕梁市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范围表

  

水产品产量的300吨以上人县(市、区

名称

数量

文水县、交口县

2

水产品产量100吨~300吨的县(市、区)

交城县

1

水产品产量100吨以下的县(市、区

岚县、方山县、汾阳县、中阳县、临县、柳林县、兴县、石楼县、孝义市、离石区、

10


  

吕梁市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

普查与征集工作方案

  

根据《山西省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和《吕梁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要求,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吕梁市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作为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是农业微生物原始创新、生产、科研工作的基础,是推动农业微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只有自主掌握重要的核心种质资源,培育出新品种,才能有效突破产业瓶颈,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主动权。特别是对食用菌产业集群化、高质量、高效益、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市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尚未开展,因此,亟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家底状况,加大收集保护力度,推动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种质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摸清全市食用菌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区域分布、特征特性、经济价值与利用前景等状况,建立完善的资源普查、收集、菌种保藏、标本保存、评价鉴定、综合利用等技术体系。调查酿造微生物资源区域分布、保护利用等状况,开展样品采集,进行酿造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性能检测,保存菌种,促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调查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种类、分布区域、功能特性等状况,进行资源收集与菌种保存,促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2021年,启动第一次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摸清食用菌种质资源基本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初步完成我市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普查与采集保藏,进行酿造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收集,新增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270份,分离保藏一批具有经济价值的种质资源。

2022年,继续开展不同区域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藏。食用菌在重点区域进行系统调查与收集,新增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190份,完成270份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整理入库保存。

2023年,全面完成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入库保存种质资源190份,编制吕梁市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三、重点任务

(一)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县域为单位,开展食用菌种质资源全面普查,基本查清食用菌种质资源种类、生态环境和区域分布等重要信息。平均每县(市、区)征集当地野生珍稀和人工栽培种质资源10-15份,采集品种影像,填写《山西省第一次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表》。

(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根据食用菌、酿造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等农业微生物的特点,选择种质资源丰富的县(市、区)进行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与收集,收集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460份,分别填写《吕梁市第一次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表》、《吕梁市第一次酿造微生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表》、《吕梁市第一次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表》。

(三)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编目入库。对征集和收集的食用菌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进行编目,入库保存180份。对收集的酿造微生物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进行编目,入库保存250株。对收集的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的种类鉴定和评价,对功能微生物种质资源进行系统鉴定及功能分析,经过整理、整合并进行编目,入库保存30株。

(四)建立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我市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分别编写食用菌、酿造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状况报告。

四、实施范围与进度

(一)实施期限。20214月至202312月。

(二)实施范围

1.食用菌

普查与征集范围:在13县(市、区)开展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与征集。

系统调查范围: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的交城、兴县、临县、石楼、岚县、方山、中阳、交口8个县(市、区)开展系统调查。

2.酿造微生物

调查范围:在汾阳、文水、孝义、柳林、交城、兴县、临县、岚县、方山9个县(市)的50余家酿造企业开展系统调查。跟踪酒、醋、乳制品酿造全过程,开展酿造微生物资源的全面调查与收集。

3.土壤微生物

在岚县开展系统调查。

五、进度安排

(一)2021年4月—2021年12月。印发吕梁市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以县域为单位全面启动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年底前完成普查与征集任务,并将县级普查相关材料(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报市农业农村局汇总。在汾阳市、文水等县(市)的酿造企业,跟踪酒、醋、乳制品酿造全过程,采集酿造过程中的样品,开展酿造微生物资源的全面调查与收集。在岚县开展农田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收集。

(二)2022年1月—2023年6月。食用菌在交城、交口等重点区域进行系统调查以及现场核查,继续采集保藏各类食用菌种质资源,完成省下达采集任务,配合省普查办完成生态特性、多样性评价等工作。酿造微生物继续在全市酿造企业采集酿造过程中的样品,收集菌种资源,配合省普查办完成上一年度酿造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筛选出一批优良的酿造菌种资源等工作。土壤微生物继续新增资源,配合完成所有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鉴定,整理入库,筛选一批土著功能微生物种质资源。

(三)2023年7月—2023年12月。全面完成我市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按照要求将普查、征集、收集的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及相关信息数据纳入吕梁市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编写吕梁市、县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状况普查报告等相关报告。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吕梁市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专家技术组,负责本市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审核各县(市、区)上报的普查材料,编制本市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相关报告。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队伍,并明确一名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联系人,尽快制定普查工作方案,按部就班展开相关普查征集工作。要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和合作社等主体作用,加强与林场等单位协调,普查采集林场内的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加强与酿品企业主管单位协调,全面调查与收集酿造微生物资源

(二)强化专业支撑。要发挥技术专家组作用,根据工作需要,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下设食用菌、酿造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3个工作组,解读实施方案及普查要点,开展普查培训、现场指导和咨询等工作,邀请省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确保普查方法统一规范,调查数据全面真实可靠。食用菌工作组由种植业管理科负责,酿造微生物工作组由产业化科负责,土壤微生物工作组由土肥站负责。

(三)加强督导宣传。各工作组、各县(市、区)普查办要通过通报推动、现场推动、案例推动、督导推动等形式,对执行进度和完成情况加强督导,抓好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落实。建立每月上报工作进度、每季度情况通报的制度,对进度迟缓或完成质量不高的进行通报。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发挥好主流媒体、新兴媒体作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宣传,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提升地方品种文化品牌影响力、社会影响力。

  

附件:1.吕梁市第一次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表(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

2.吕梁市第一次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表(人工栽培食用菌)

3.吕梁市第一次酿造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

4.吕梁市第一次土壤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

5.吕梁市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专家

技术组成员名单

  


附件1

吕梁市第一次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表

[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

  

1.样品编号:  ,日期:      

采集地点:  ,采集者及联系方式:  

2.照相:样品照片编号:  

3.该品种的生长环境:GPS定位(必填):海拔:  米,经度:  °,纬度  °

土壤类型:  ,分布区域:  ,

植被类型(必填,具体到树种):  

4.生物学:物种拉丁名(可不填):        ,俗名:  ,其他:  

5.该种菌盖宽  厘米,菌柄高  厘米,菌肉厚  厘米.

菌柄空心与否  ,菌肉受伤变色与否  ,菌柄受伤变色与否  

6.生长环境:活木□,腐木□,草地□、林地□、粪便□、虫体□。

7.当地的利用情况:食用□,食用方法  ,

药用□,药用方法  ,其它□  ,

8.如果为食用种类,当地中等品质的销售价格鲜品  /kg,干品  /kg

9.其它记载和说明的重要情况:  

  

10.样品提供者:姓名:  ,联系方式:  ,性别:  ,民族:  

年龄:  ,文化程度:  

注:(1)照片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应有多张照片,含成簇子实体的生态照,单个子实体的生态照,生境环境照,以及菌盖表面、菌柄、菌褶、纵切剖面照等局部照。(2)在无特殊情况下,每份野生资源样品都必须制作12份相应材料的典型、完整的标本,标本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若有多个标本,用“样品编号”加“-”加序号。)(3)取样:在无特殊情况下,自然干燥或硅胶干燥分装保存野生种每个样品,干品保存量大于100g,确保该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作为今后繁殖、入库和研究之用。


附件2

吕梁市第一次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表

[人工栽培食用菌]

栽培规模(袋///m2

栽培品种数目

具有保健、药用、工艺品等

特殊用途品种

地方或野生品种

培育品种

名称

用途

单产(kg/(袋///m2))

生物学效率%

数目

代表性品种

数目

代表性品种

名称

规模(袋///m2

单产

kg/(袋///m2))

生物学效率(%

名称

规模(袋///m2

单产

kg/(袋///m2))

生物学效率%

  

  

  

  

  

  

  

  

  

  

  

  

  

  

  

  

  

  

  

  

  

  

  

  

  

  

  

  

  

  

  

  

  

  

  

  

  

  

  

  

  

  

  

  

  

  

  

  

  

  

  

  

  

  

  

  

  

  

  

  

  

  

  

  

  

  

  

  

  

  

  

  

  

  

  

  

  

  

  

  

注:栽培品种自然干燥或硅胶干燥后保存,干品保存量大于100g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附件3

吕梁市第一次酿造微生物

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

  菌种编号

  

采集日期

    

采集地点

(县/企业)

  

  

  °

  

  °

菌种中文名称

  

菌种拉丁文名称

  

菌种来源

□自然富集  □市场购买  □前人留下或其他人馈赠  □其它途径  

生境

  

常共生微生物类群

  

形态学特征

描述及照片

  

  

(细胞形态、菌落形态)

菌种照片编号

  

注:照片编号与菌品编号一致,若有多张照片,用“菌种品编号”加“-”加序号,菌种提供者、生境、伴生物种壤等照片的编号与菌种样品编号一致。

生长特征

  

  

(培养基、培养条件)

发酵特性

  

  

(产酶、产醇、产酸、产香等)

耐受特性

  

  

(耐高温、耐乙醇、耐糖、耐酸、耐胆盐等)

产生理功能活

性物质特性

  

(产乙偶姻、川芎嗪、多酚、黄酮、r-氨基丁酸、胞外多糖、多肽、短链有机酸等)

利用该品种的部位

□菌体细胞  □发酵代谢产物  □其它:__________

菌种保藏方法

□斜面  □冻存管(甘油管)  □冻干粉管  □液氮管

菌种提供单位

  

负责人

  

联系方式

  

其它需要记载的

重要情况:

  


附件4

吕梁市第一次土壤微生物

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

调查采集编号:

采集日期:

采集人:

采集监测地点:    市或县(区)    

采集单位名称:

经度:

纬度:

海拔:

年降雨量:

降雨季节:

地形:  (沼泽、平原、丘陵、山巅、山坡等)

土地使用:  (耕地、改良土地、自然草原、改良草原、栽培、路边、水边)

土壤类型:  (砂、壤、黏等)  

土壤发育类型:  (红、黄、褐、黑等)

土壤采集时间:  (播前、苗期、生长期、花期、果实期、收获后)  

监测地点土壤温度:  

监测地点土壤湿度:

土壤取样深度:

土壤pH

土壤盐分含量:

排水:  (完全、良、弱、泡水)

植生型:  (农作物、森林、草原、灌木、沙漠)

种植作物及品种:

种植年限:

植物组织采样:  (根、茎、叶、果实等)

  

种类

名称

用法用量

施肥情况

NPK

  

  

有机肥

  

  

  

农药使用情况

  

杀虫剂

  

  

杀菌剂

  

  

除草剂

  

  

微生物菌剂使用情况

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农药

  

  

采集记录人:

审核人:


附件5

  

吕梁市第一次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

专家技术组成员名单

  

组长: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    副科长

成员:牛建中  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    研究员

    市农业农村局市产业化科    高级农艺师

王美玲  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          高级农经师

成美清  市农业农村局市产业化科     四级主任科员

张玉娥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     助理农艺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