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423LL00100/2022-64034 | 主题分类: | |
发文机关: |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2年06月23日 |
标 题: |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做好抗旱保苗保丰收工作的紧急通知 | ||
发文字号: | 吕农发〔2022〕131号 | 发布日期: | 2022年06月23日 |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做好抗旱保苗保丰收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5月20日08时至6月22日08时我局对全市的降水量(气象站提供)进行了统计分析,我市日降水量19.8毫米,常年同时段降水量48.9毫米,同比降水量减少60%,根据土壤墒情与旱情等级评价大部地区土壤墒情处于干旱状态,局部处于适宜或不足。我市为做好抗旱保苗保丰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压实责任,抓好农业抗旱工作。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做好抗旱保苗保丰收工作,对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供给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意义重大。各地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理念,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当前农业抗旱保苗工作,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压实责任,广泛动员,强化措施,确保完成今年市里下达的粮油播种面积和产量指标任务。受旱严重县把抗旱减灾作为稳粮保供中心工作,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亲自组织协调,深入一线调查解决问题。
二、积极防范,减轻“干热风”等危害程度。据气象部门预计,未来10天,我市小麦主产区气温仍偏高,局地缺墒地块可能出现“干热风”。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仍在灌浆的地块要提早落实叶面喷水、喷施叶面肥等措施,及时浇灌“麦黄水”,增加田间湿度,切实减轻“干热风”危害。
三、迅速行动,落实落细抗旱措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的联合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旱情态势,及时调度播种进度和苗情,科学研判旱情发生趋势,提早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预警信息“全覆盖”,制定有效抗旱措施,指导农民科学抗旱。有小水、小溪、水库、水渠等水浇条件的地区,要充分利用流动灌溉设施,采取“小白龙”输水、“小地龙”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对周边耕地进行灌溉,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杜绝大水漫灌。夏播地区,要指导农户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模式,根据天气预报选择适宜播期,抓住降雨过程,在雨前及时播种,适度增加播种量。在播种后,于行间覆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根层土壤的湿润,降低旱情危害。要加强已出苗作物的田间管理,对已出苗但因旱缺苗断垄的作物要尽快查苗、补苗,保证田间种植密度和面积,适时喷施矮壮素等生长抑制剂,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植株抗旱能力,及时做好肥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对因旱绝收或死苗地块,要根据条件和农时季节,储备晋荞系列、晋黍系列等小日期作物品种,指导农民适时改种作物。
四、深入基层,做好技术指导服务。“三队”包联专家团队要把抗旱保苗保丰收作为当前技术服务的重点内容,组织专家深入受旱地区,查苗情、查墒情,指导农民采取有针对性的抗旱措施,千方百计稳定播种面积,对旱情发展快、影响程度重的地区,统筹组织抗旱服务队,采取进村入户、蹲点包片等形式,帮助农民解决抗旱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加强研究,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实地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要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物资的储备、调剂、调运,大力推广抗旱农作物品种,增加农资供应点,保障供应充足。要充分利用短信、微信、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因墒因苗落实各项抗旱措施。
五、统筹协调,推动抗旱保苗保丰收工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全力推动抗旱保苗保丰收工作。要加强工作调度,掌握夏播进展及苗情长势,及时将受灾情况和在抗旱工作中能现出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报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协调水利部门充分利用现有水利条件,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加快灌溉能力建设,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农机部门要及早准备农机具,尤其是干旱发生较重的地方,随时准备抢时抢墒抢种。协调气象部门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利用一切可能气象条件,增加有效降水,改善土壤墒情。积极对接保险部门做好投保定损理赔等工作,稳定农民收入预期。
附件:2022年抗旱保苗保夏播技术措施要点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2022年抗旱保苗保夏播技术措施要点
为应对持续的高温干旱,采取适宜的农艺抗旱措施,缓解旱情对春播作物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保证夏播复播作物及时下种,确保苗全苗壮,保障粮食丰收,制定本技术措施要点。
一、综合抗旱保苗技术
大力完善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建立以防为主的抗旱播种思想和技术体系。树立用地养地的观念,加大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和保水剂等旱作施肥、保水技术、探墒播种、坐水补墒播种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1.选育抗旱耐旱优良品种。选择“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的品种,是提高作物抗旱能力,获得稳产的关键。
2.抢墒适时早播技术。对于墒情较好的秋耕农田,可以利用土壤返浆水和秋耕保蓄的自然降水,适时抢墒早播。早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早播时期,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7℃以上,5-10cm耕层土壤温度稳定通过6-7℃、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即可播种,如果覆膜,播种时间还可提前。
3.探墒抗旱播种技术。探墒播种实际是豁干种湿,即通过机械手段把表层干土拨开将作物种子种植于湿度土之上,可以有效解决轻中度干旱下无法正常播种问题,实现无需补水亦能抗旱播种保苗目的。探墒播种还促进作物根系下扎,能明显提升后期抗倒伏能力,起到稳产增产作用。大力推广“秸秆归垄探墒沟播”种植技术,该技术综合集成半免耕、探墒沟播、菌肥同穴、化肥条施、秸秆归垄等技术,可确保秸秆高效还田、苗全苗壮,实现旱地适期播种保苗、水地节水播种保苗的效果。
4.造墒抗旱播种技术。干旱严重情况下,常规抗旱措施无法播种,必须通过造墒措施才能实现播种保苗。一些直播作物可以通过机械化种下穴状补水方式将外源水补充于种子之下,营造良好的微水环境,可满足种子出苗所需水分,实现造墒播种保全苗。
5.集雨沟垄种植技术。在播前将耕地做成沟垄相间的形状,垄面作为集雨面汇集雨水,作物播种于沟底,降雨时垄背上的雨水径流向沟底汇集,从而达到无效雨变有效雨、小雨变大雨的目的,使作物在出苗和生长过程中有更多的水分供应,实现水分的高效利用。当作物植株长到一定的高度后,逐渐将垄背上的土覆于作物根部以利保墒。在降雨量偏少的地区,采用宽垄窄沟的办法增加集雨量。也可以修建集雨水窖设施,集蓄雨水,在作物生长期及时配套滴灌等节灌技术进行节水补灌。
6.抗旱钵苗补墒移栽保苗技术。利用纸筒或秸秆容器,结合添加保水剂的营养土,在移栽时补少量水即可抵御较长时间的干旱。大部分作物都能通过育苗移栽方式实现抗旱保苗目的,但移栽费工费时,需有配套的补水移栽机具才能提高效率。目前应用的作物有玉米、蔬菜类、甜菜等,如秸秆容器玉米苗稀穴密株艺机一体化技术、甜菜地下式补水移栽保苗艺机一体化技术、甘蓝脉冲式注水移栽艺机一体化技术。
7.人工气候干预。气象部门加强降雨预测预报和人工增雨作业,一方面及时向社会发布降雨信息,使广大农业工作者和农民及时调整修正抗旱预案;另一方面随时做好人工增雨准备,只要云层符合人工增雨条件,迅速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
8.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做好水、电、农机、种子、地膜、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调配,做好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分片包点,指导和带领广大群众抗旱播种,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墒适种。
二、春播作物抗旱保苗技术
1.起垄覆膜聚墒抗旱播种技术。起垄覆膜可有效地将无效雨、微效雨聚集到垄沟内变为有效降雨,同时还能抑制土壤蒸发,能明显改善旱地作物苗期根系水分状况,聚墒保墒抗旱效应显著。
2.及时补灌。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按照作物需水规律,采用滴灌方式及时补水。充分利用一切可用水源和水利设施、做好服务,大力推广应用滴灌、喷灌等节灌技术和措施,力保已出苗、播种农作物正常生长。
3.查苗补苗。如连片缺苗,可在刚齐苗时用多1-2片叶的大苗补栽或催芽补种,如零星缺苗,可在缺苗的相邻穴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双株苗,或在缺苗处补种菜豆角等。选择比原品种成熟期短的作物品种,保证苗齐苗壮,散粉期一致。在播种之前,可将种子浸泡24小时左右.加快发芽速率。补种选择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时候进行,如果墒情不好,可以适当浇水,提高出苗率。
4.中耕抗旱保苗。在高温干旱期间,密切注意高温的动向,当前对作物要进行浅中耕,以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抑制土壤水分蒸腾,增强抗旱能力。还可采用杂草、秸秆、遮阳网等物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三、夏播复播作物抗旱播种技术
1.良种选择。根据当地的热量条件及麦收至早霜所余无霜期的长短,选择相应生育期品种,品种的生育期与当地麦收后至下茬小麦播种之间空余的时间要基本一致,不影响小麦的播种,尽量避免光热资源浪费或成熟度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2.小麦留茬高度要合理。小麦收获尽可能选用装有秸秆切碎和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作业,将粉碎后的麦秸均匀地抛撒在地表并形成覆盖。小麦机械收获时留茬高度一般应控制在20cm以下。对于留茬较高的地块,播种前可用灭茬机械先进行一次灭茬作业后再播种玉米。
3.抢时早播抓全苗。小麦收获后要结合当地墒情抢时早播。可边收麦边浅旋耕施肥抢时播种,也可麦收后免耕直接硬茬播种。播种时要做到深浅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保证播种质量,一播全苗。有条件的地方可选用单粒点播机进精量播种,确保苗全、苗齐、苗均、苗壮。采用免耕直播方式播种时,要合理协调小麦收割机和玉米免耕播种机,力争当天完成小麦机收和玉米机播。
4.浇蒙头水。夏季作物播种后,土壤墒情不足时,可浇“蒙头水”(“出苗水”),以保证正常出苗。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70%时,播种后1-2天内应及时浇蒙头水,黏土地浇水深度在10cm左右,沙土地浇水深度在15cm左右。
5.补苗移栽。复播区出苗速度快,移苗成活率高,发现缺苗时可抢时移栽补苗,最好在阴天或者是雨天进行,这样更加有利于根系恢复生机,快速成活。也可以在缺苗处补种其它作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