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423LL00100/2024-41823 | 主题分类: | |
发文机关: |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4年04月24日 |
标 题: | 关于印发《吕梁市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吕农办发〔2024〕10号 | 发布日期: | 2024年04月23日 |
各县市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山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4年工作要点》(晋农组办函〔2024〕8号)文件精神,我们研究制定了《吕梁市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吕梁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4月23日
吕梁市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计划
2024年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关键一年。根据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山西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补齐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短板 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24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认真贯彻张春林副书记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会议暨全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优化政策机制,改进方式方法,聚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五大提升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重点任务
(一)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1.强化农村问题户厕整改。对列入2024年度计划整改的3842户问题厕所,要建立健全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分类分户制定方案,优先落实整改资金,严格整改质量标准,因户施策推动整改,确保应改尽改、群众满意。(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
2.搞好农村新建户厕。年内计划完成农村新改户厕7090户,合并去年未完任务13382座。既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布局,合理确定改厕优先次序,完成整村推进51个行政村。又要积极开展改厕模式试验示范,科学选择模式,推广农民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
3.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对采用三格式、双瓮(格)式等改厕技术模式的,引导农户正确使用,实现粪污户端无害化。对采取粪污集中处理(通风改良)等模式的,配套建设“大三格”,配置清淘车辆,建立运行管护制度,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启动设计并建设户厕改造智慧化后续管护平台,积极探索厕所革命“整县试点”。(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
4.推进公共厕所建设。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中小学、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和中心村等流动人口较集中区域为重点,科学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同步遴选建设一批示范性、标杆性旅游厕所,利用信息技术持续开展旅游厕所电子地图标注。(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
(二)分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5.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根据村庄人口分布和生活习惯,科学设置村庄垃圾收集房(点、站)、乡镇转运站,配套各类运输车辆,优化收运路线,降低运输成本,补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短板。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提高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开展偏远镇村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试点,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自然村年内覆盖比例达到99%以上。(市住建局牵头)
6.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四分法”试点。推行源头减量,做到可回收物有效利用、渣土垃圾就地就近消纳、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贮存和处理、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合理设置渣土垃圾消纳场所,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年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行政村数量达到410个。(市住建局牵头)
7.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再生资源企业、基层供销社与村“两委”合作共建“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开展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回收,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市供销社、市住建局牵头)
(三)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
8.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类选定治理模式和工艺技术,因地制宜采用截污纳管、收集转运、建设集中或分散处理设施等方式,推进不同区位条件的村庄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结合农村户厕改造,推进厕所粪污和农村生活污水协同治理。强化已建成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动态更新非正常运行设施清单,加快推进非正常运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优先治理水源保护区和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驻地、精品示范村、中心村、旅游风景区等人口集中区域,以及高铁高速沿线、重点河流沿岸农村生活污水,争取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以上。(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9.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面积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黑臭水体为重点,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完成35个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四)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建立健全农膜回收体系。大力推进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力争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建立健全监测点,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鼓励系统农资经营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推广可降解农膜应用示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11.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以玉米秸秆为重点,建设3个秸秆综合试点县,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强化科技服务保障。探索建立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和高效利用机制,引导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力争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12.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水平,完成30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任务。鼓励养殖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各类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力争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8%以上。(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13.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推动临县、兴县、岚县、离石区四县区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企业签订委托处理协议,新建15个病死畜禽集中收集点,力争到年底13县市区病死畜禽集中委托处理实现全覆盖。(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五)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14.清理脏乱差。聚焦村内外道路沿线、背街暗巷、河塘沟渠、庭院内外等重点区域,发动群众开展“五清一改”(清理村庄残垣断壁、生活垃圾、村内河渠、农业废弃物、农户庭院、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15.开展乡村绿化。实施农村“四旁”绿化(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引导村民在庭院中栽植果蔬、花木等,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以点带面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提质增效。(市林草中心牵头)
16.整治乱搭乱建。持续推进村庄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市文化和旅游局、国网吕梁市电力公司牵头)
17.强化河湖管护。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常态化开展河湖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建立健全乡村河湖日常巡查管护。(市水利局牵头)
18.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加强农村户外广告监管,规范广告发布内容,净化农村生活环境。(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牵头,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19.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严格落实动态保障工作机制,精准有效解决农村6类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问题。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指导做好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申报工作。(市住建局牵头)
三、保障措施
(一)优化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一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作用,压实行业部门责任。二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作为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三要加强乡村建设项目库和乡村建设任务清单管理。四要多形式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技术指导、业务交流等,促进互学互鉴。五要进一步加大督查检查。组建“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检查组,开展不定期“四不两直”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督促指导抓好落实。
(二)加大政策支撑保障力度。一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有关县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改厕、污水和垃圾治理重点任务落实。二要统筹中央、省级和市级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市级城镇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一泓清水入黄河”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三要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设施建设土地利用计划支持,规范推进增减挂钩工作。四要开展农村改厕各类宣传,印制改厕技术模式、政策、典型案例手册,组织开展改厕故事“大家讲”行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建立问题发现处置机制。一要制定农村人居环境领域负面清单,严禁搞脱离实际的“样板工程”“政绩工程”,坚决防止“穷折腾”、搞“花架子”。对不切实际推进农村改厕、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刷白墙”“堆盆景”等问题,列入纠治重点。二要推动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调研,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定期处理分析、分类列出问题清单。三要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处置为目标、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快速发现处置机制,健全问题发现梳理、分析研判、有序处置等工作规范。
(四)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一要以“清洁乡村、净美家园”为主题,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积极动员群众打扫庭院、清洁村庄,整治残垣断壁,凋敝老旧房屋,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动员群众开展清脏治乱大扫除。二要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拓展城乡一体化服务、设置公益岗位等方式,组织多方力量参与运行管护服务。健全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五有”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五)激发农民参与内生动力。一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党员联户等方式,示范带领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要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开展“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要支持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等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采取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建设,吸纳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四要大力推广采用党员责任区、街巷长制、文明户评选、“信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