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孝义:传承历史文化 延续非遗文脉——推动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孝义)高质量发展

来源: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 更新时间:2024-01-17

孝义市作为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9县市之一,紧紧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加大对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对非遗与旅游、文艺创作等板块的统筹推动,加深对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的系统性保护,非遗融入百姓生活、助力文旅融合作用日益凸显。

一、保护:培植文化根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非遗,本质上是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让人们能够以非遗为钥匙,打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之门。

近年来,孝义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将非遗纳入全市总体工作部署,与城乡建设、全域旅游、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融合实施。一是编制《晋中文化保护实验区孝义规划》,有效推动了非遗保护与地方经济、文化、旅游等各方面资源有效整合、协同发展;二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发挥力量,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保护机制。自孝义市列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累计投入2681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资金228万元,市财政投入1373万元,社会投入1080万元。孝义市还制定出台了《文化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非遗传承人传习活动补助管理办法》《非遗图书编撰补助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格遵守非遗资金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定期审计等流程,有力保障了保护区建设。

孝义市推动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转变,传承性保护向生活性保护转变。近年来,孝义市组织编辑出版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孝义非遗丛书32种,《孝义三弦书调查与研究》《孝义碗碗腔唱段选录》等抢救性记录丛书6种;恢复非遗传统剧目28部,包括孝义碗碗腔传统戏《三子争父》《乞丐与状元》《春江月》《福寿镜》等11部;皮影戏《收五毒》《红灯计》《白蛇传》《年年有鱼》等12部;木偶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徐策跑城》《走山》《忠报国》等5部,其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荣获文化部第七届儿童剧剧目展演二等奖。

对民间皮影老艺人进行录音、录像整理,恢复最古老的纸窗皮腔皮影剧本《封神演义》10本、制作《孝义皮影木偶艺人口述史》《非遗传承人纪录片》等数字化保护产品50个。在市文化馆、三皇庙景区和6个市图书馆总分馆试点单位布局非遗书屋,免费开放32种非遗图书阅览和50个视频剧目观赏服务。

目前,孝义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6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0项、吕梁市级17项、孝义市级32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3人,其中国家级5人,省级23人,市级71人,孝义市级104人。

二、传承:延续历史文脉

接续传承,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孝义市秉承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旅游发展、融入现代文创产业、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理念,不断创新实践,使非遗保护传承更加高效和精准,使保护区创建更具内涵与活力。 

孝义市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孝义皮影、木偶、碗碗腔和贾家庄汉民族婚俗等为主体,依托国家第三批传统村落贾家庄、4A级景区三皇庙等场所,逐步打造了集展示、传习、演艺、体验、产品展销于一体的非遗文化综合体验平台--孝义市非遗综合传习中心。支持社会资本建成南曹村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羊羔酒传统酿造技艺、杏野砂器传统制作技艺、孝义传统木雕制作技艺4个生产性保护基地。依托孝义面塑、苏家庄年俗等非遗项目建成了9个单体非遗项目展示馆。支持武兴、张建琴、王钟、王茂伟等非遗传承人设立了皮影木偶、剪纸、面塑等传习工作室18个。支持皮影研究会、秧歌研究会、秧歌票友协会、民间歌舞艺术研究会、碗碗腔票友协会等社会组织组建非遗文化艺术团6个。初步构建了以市非遗综合传习中心为主体,38个传承传习发展平台为辐射的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组合体,形成了活态与静态展示相互补充,保护、传承与开发良性互动的局面。

三、人才:培养传承人群

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传承人素养,接稳传好非遗保护传承的接力棒,才能让非遗在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在当代生活中愈加枝繁叶茂。

近年来,孝义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传承人管理发展机制,通过实施非遗传承人政策扶持、研修研培、以演代训等政策,非遗传承人群得到培育,传承人传承水平明显提高。

为了增强年轻人对非遗的认同感,孝义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实施非遗传承人培养工程,完成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孝义皮影戏、孝义碗碗腔传承人群培养项目,培养提升传承人80名;与吕梁艺术学校签订非遗传承人合作培训协议,专门培养皮影戏、木偶戏和碗碗腔传承人,目前已招收53名学员,并选派7人参加中北大学、省艺术科技研究院皮影艺术、装裱修复免费培训班;建立了孝义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培训基地,面向社会,特别是城乡贫困人口、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免费开展孝义面塑、剪纸、皮影、木偶等传统制作技艺培训,受益人群达1000余人次,培养壮大了非遗传承人队伍。

孝义市拓展传承方式,激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制定出台《非遗传习活动补助办法》,对传承人进校园、农村开展培训活动每人每天给予50元补助。设立非遗文化第二课堂,开展剪纸、面塑、皮影、杨氏太极拳等8个非遗项目进校园系列活动,年均举办教学讲座2000余场、互动展演200余场,传习3万余人次,覆盖2所高校、16所中小学校,3所幼儿园。实行以演代训,在孝义三皇庙、临县碛口、大同云冈石窟等旅游景区,动态培养皮影、木偶制作表演专业人才100余名。

孝义市还积极发挥传承人在非遗展示和传播方面的作用,组织开展了非遗保护单位和传承人传习展览、展示、展演评比活动,设立民间艺术大师奖、带徒传艺奖和学艺有成奖,对优秀师父和徒弟给予奖励;组织青年学生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涌现出非遗义务普查员400余名;支持郭伟伟、侯建川等非遗传承人牵头成立皮影木偶民间表演团体;孝义皮影、木偶、孝义碗碗腔展示馆集聚一批戏迷票友常年开展活动。项目传承人评审实行“1+2”模式,即每1名传承人至少带2名徒弟。这样,既使民众收获了更多非遗文化的滋养,非遗传承也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四、创新:融入现代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在创新,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做好开发利用。

孝义市深入挖掘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富矿,连续组织七届孝义民俗文化节、孝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孝义非遗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导向,逐步打造贾家庄汉民族婚俗、南曹村豆腐传统制作技艺、苏家庄年俗、杏野砂器传统制作技艺等4个非遗文化生态村。推出汉民族婚俗体验游项目,带动形成晋商古驿道—三皇庙—南曹村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体验园—仁义村红色主题展馆为节点的孝义非遗文化一日游线路。依托古民居、古庙、古驿道设置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主题展馆8处,组织各类舞台展演、古驿道行进式表演56场,累计接待市外游客10万人次,初步形成“孝义非遗文化体验游”品牌。

孝义市发挥传统戏剧剧种资源丰富优势,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新创排了大型碗碗腔现代戏《酸枣沟》,碗碗腔小戏《连心曲》《风雨核桃情》,其中《连心曲》获延安戏剧奖、陕甘宁晋蒙七市小戏小品联赛优秀剧目奖,《风雨核桃情》在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播出。新排了反腐倡廉皮影戏《如此福利》《清风》等6部、消防安全皮影戏《楼道曲》《常闭防火门》等4部、公安题材皮影戏《片警老张》《大爷大妈捂紧您的钱袋子》等2部。新排了木偶戏《红军娃》《天女散花》《战马红旗》,其中《红军娃》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创排计划,《天女散花》在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播出。

五、交流:播种文明火种

向下走,让非遗保护惠及亿万群众;向上走,推动其成为民族国家主流文化;向外走,让非遗成为社会文明的火种,在中华大地燎原。

向下走,在4A级景区三皇庙设立非遗文化展示体验馆,列入景区免费开放项目,常态化演出非遗剧目,演出人员20余人,年演出场次200余场。建成临县碛口风景旅游区“孝义皮影木偶艺术展示馆”,创作《梦回碛口》皮影戏,列入碛口景区文化旅游项目。皮影木偶戏、碗碗腔列入“政府买单、群众看戏”项目,周末剧场年演出96场,送戏下乡每年均在200场以上。

向上走,孝义市碗碗腔、皮影、木偶戏等项目多次参加全国非遗博览会、中国古村镇大会、省文化艺术节、省文博会、市非遗博览会等文化交流活动,进行展览展示展演活动。

《孝义贾家庄汉民族婚俗》《孝义木偶戏》《孝义柿叶茶传统技艺》《南曹村豆腐传统制作技艺》4个非遗节目在央视7套《农广天地》和山西省电视台宣传播出。碗碗腔小戏《风雨核桃情》、木偶戏《天女散花》参加了央视《一鸣惊人》节目录制。

向外走,孝义皮影木偶戏走出孝义,入驻太原、大同、碛口、深圳等旅游景区,实现了晋中文化资源省域内外高质量传播。

目前,孝义市形成了市民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的良好局面,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成为孝义市独特风景,与现代化都市相映生辉。下一步,孝义市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作为,守正创新,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谆谆教导,深入挖掘孝义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奋力推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吕梁片区)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