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423LL00100/2023-01560 | 主题分类: | |
发文机关: | 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日期: | 2022年08月25日 |
标 题: | 关于政协吕梁市四届一次会议 C类第021号提案的答复 |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 2022年08月25日 | |
尊敬的民革吕梁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吕梁康养文旅深度融合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和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原则,努力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从以下方面做了不懈努力。
一、抓基础建设,完善文旅融合的保障体系。一是抓规划融合。2021年编制完成了《吕梁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吕梁市黄河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吕梁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2年启动编制吕梁市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康养旅游等专项规划,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做好顶层设计。二是抓市场融合。进一步整合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宣传资源,深入开展“游山西·读历史·品吕梁”活动,推出《文旅之声》电台专题栏目,已制作播出200余期。2022年启动了碛口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紧推进吕梁市文旅集团重组整合工作,为我市文旅市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抓政策配套。草拟、出台了各项配套政策,强化金融对文旅产业的支持,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机制。2019年研究制定了《吕梁市促进文旅产业复苏的若干措施》、修订了《吕梁市大宗旅游接待奖励办法(试行)》、2022年出台了《吕梁市文旅体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草拟了《吕梁市振兴工艺美术行业工作方案》(准备以市政府名义出台)。
二、抓载体建设,打造文旅融合的品牌产品。一是打造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建设高等级旅游景区,全市建成国家A级景区25处(4A级旅游景区11处、3A级旅游景区1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2022年拟新创3A级景区5处、4A级景区4处,启动创建5A级景区5处。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出文化旅游特色线路6条、乡村旅游线路25条,全市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二是丰富文化旅游活动。以举办重大节会活动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活动品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承办了临县碛口第四届古村镇大会、中阳神圪垯首届世界乡村复兴大会,举办了“万人游吕梁”、黄河摄影采风等文旅体主题活动,形成了石楼槐花节、临县“枣儿红了”、岚县“土豆花开”等文化旅游节日活动。积极开展工美、非遗产品及演出进景区活动,推动孝义皮影、交城堆绫、金银器、琉璃咯嘣、刺绣等非遗产品长期在碛口、三皇庙、如金温泉展出、销售,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木偶戏、文水长拳等非遗项目在三皇庙、贾家庄、碛口皮影木偶馆、武则天纪念馆等景区演出300余场。各类文化活动与旅游业的融合,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果。三是拓展文旅融合空间。创新开发一批文旅体综合体。碛口古镇、千年景区、白马仙洞景区、苍儿会旅游度假区等景区通过不断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增加文化内涵,增强其感染力和吸引力。四是丰富文旅融合载体。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红色革命馆藏资源,开展红色旅游,我市被评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省文旅厅发布推荐的全省十条红色经典旅游线路中,我市就入选了4条,市委命名的18处红色教育基地成为省内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的重要基地。依托碛口古镇打造的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如梦碛口》,为游客呈现了一场高水准的视听盛宴,成为碛口景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五是推动文旅融合项目建设。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推动建设杏花村酒文旅融合项目、交口农业迪士尼、中阳尚养桃园等一批文旅融合的标杆性项目。2022年实施了总投资325.22亿元的34个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包括续建项目16个,新建项目18个。
三、抓产业主体,构建文旅融合的产业体系。一是建立起专班工作机制。在市委市政府主导下,建立了吕梁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工作专班,为全方位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二是推动产业融合。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多彩的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旅游与教育、体育、医疗、康养等业态的融合,推广红色革命馆址研学游、体育运动游,布局文旅康养集聚区、发展文旅夜间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
四抓服务管理,提升文旅融合的质量效益。一是提升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品质。在构建便捷畅达的交通网络、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推动文化元素融入基础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各个环节,持续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实现A级景区A级厕所全覆盖。二是实施文旅品牌引领战略。鼓励支持文旅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文旅品牌体系,积极参与各类博览交易会、联盟推介会,扩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构建由目的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管理与服务品牌构成的文旅品牌体系,大力塑造吕梁文旅品牌形象,通过文旅融合共同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吕梁文旅品牌。三是完成智慧文旅服务项目建设。围绕“一机”游吕梁的目标,智慧旅游云平台吕梁分中心硬件配备、云终端初步部署与调试已完成,初步完成“游吕梁”公众号信息架构开发和内容完善,基本搭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智慧吕梁APP移动管理端,实现基础展示展演功能,游客可以通过“游吕梁”公众号完成城市介绍、景区介绍、新闻动态、旅游指南、门票预定、微商城、订单管理、导游导览、语音讲解、找厕所、在线投诉等功能。
目前,我市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未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旅融合品牌。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我们在推动文旅融合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如定位不明确、“本土文化”开发力度不足、缺乏代表性的文化品牌活动等问题。我市文旅产业基础薄弱、文旅融合程度不够深入,加之近年来的疫情影响,市场对文旅行业投资信心不足,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困境。今年以来,全市文旅系统通力合作、提振信心,进一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准确把握文旅市场发展新趋势,结合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以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平台为抓手,以文旅康养深度融合促进全市文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我局将认真采纳你委提出的建议,围绕促进文旅康养深度融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和康养旅游两大新业态,根据吕梁文旅资源现状,启动编制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旅游专项规划,发展具有吕梁特色的文旅康养产业。今年布局建设20余个文旅康养集聚区,对不同规模的集聚区分别给予20—50万元的梯度奖励扶持。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对创建成功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给予奖励20万元,强有力地带动了全市乡村旅游建设发展。
以提升创建高等级景区为抓手,串联打造有竞争力的景区景点。力争2022年新创3A以上景区5处,到“十四五”末我市5A级景区创建有突破。以精品龙头景区建设吸引客流,带动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结合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发展现代演艺、数字文化、特色文创、工美非遗、乡村旅游、森林康养、运动休闲、中医药养生等15类文旅新业态,为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发展需要做好准备:
1.建设一批文旅康养示范区。因地制宜地培育涵盖民俗、避暑、温泉、森林、乡村、中医药等主题的康养示范区,重点布局建设临县碛口、文水苍儿会、汾阳贾家庄、柳林三交、交口云梦山、中阳闹泥山庄等文旅康养示范区,集聚一批精品旅游饭店、精品民宿、餐饮、文创、康养等方面市场主体。
2.打造一批文旅康养特色小镇。根据各地区位、文化、交通、生态等特点,打造以民俗文化、非遗技艺、生态镇。坚持政策激励、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推动建设离石信义文旅康养小镇、中阳车鸣峪非遗小镇、临县孙家沟中央后委红色文化小镇、文水少年胡兰研学小镇等一批文旅康养特色小镇,实现小镇建设推动文创工坊、演艺娱乐、非遗体验、饮食住宿、生活休闲、研学教育市场主体发展。
3.发展一批文旅康养村落。充分发挥传统古村落、历史
文化名村、农家院、农家乐、农家菜的吸引力,结合乡村度假、观光、餐饮、民宿、传统手工艺、农产品加工、电商等业态发展,以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为契机,实施乡村生态康养示范工程,打造集农业创意、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名村和乡村文旅康养度假小院,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成以临县李家山、西湾、前青塘、孙家沟、方山张家塔、兴县六郎寨、离石彩家庄、柳林后冯家沟、孝义宋家庄、交城磁窑村等为代表的省内知名文旅康养村落。
4.创建两大文旅康养度假区。以旅游景区、国家(省)
级旅游度假区、全国旅游重点村为载体,创建两大文旅康养度假区:关帝山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黑茶山森林探险康养旅游区,构建生态康养、文化康养、旅居康养、运动康养四大产品体系,建设航天主题休闲园、户外康养园、森林拓展、航天主题餐厅、森林木屋酒店等多业态融合的市场主体。
四、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链工作专班的协调推动作用,围绕“文化旅游基础产业——文化旅游景区核心产业——文化旅游衍生产业”成链,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链上重点项目招商、建设、投产,争取市财政文旅产业发展专项经费、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旅行业,大力构建文旅康养全产业链。
五、继续加大吕梁文旅外宣力度,营造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氛围。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媒体宣传活动,做好《文旅之声》电台专题栏目,播发过境数字短信,在主要城市、重要客源地播放吕梁旅游品牌广告,制作口袋书、宣传片,形成文化和旅游营销的合力,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文化旅游宣传促销体系。二是积极组织文旅企业参加推介会,借助推介会、博览会的影响力,宣传推介具有吕梁特色的旅游项目、旅游创意产品,进一步打响吕梁文旅品牌。三是加大对我市文旅康养产业网络宣传力度,利用好抖音号、今日头条号“吕梁文旅”,扩大吕梁文旅知名度与影响力,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推介,逐步构建起“新老媒体结合、线上线下同步”的宣传格局,营造我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文化产业及文旅融合发展的关注和关心,欢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承 办 人:刘小枫
联系电话:13593410750
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