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更新时间:2025-04-16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检阅“十四五”期间各项规划落地见效及承上启下、描绘今后蓝图的关键之年。市住建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抓中心重点、增强使命意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扎实基础。
一、以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为引领,加快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一是综合施策稳市场。积极推动“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住房交易契税优惠等各项存量政策、增量政策落实到位,充分释放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切实稳定商品房销售规模,全市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26万平方米以上、增长5.2%,其中,市本级29万平方米、汾阳24万平方米、孝义18万平方米、交城11万平方米、文水8.3万平方米、交口2万平方米、中阳5.8万平方米、柳林5.2万平方米、方山11万平方米、岚县6.7万平方米、兴县2万平方米、临县0.6万平方米、吕梁经开区3万平方米,房地产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速2%。充分利用春节到一季度末的时间窗口,贯彻落实省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关于做好春节期间活跃房地产市场工作推动实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的通知》《吕梁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公积金贷款认定方式、贷款额度等利好政策,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开展让利活动,释放住房消费需求潜力,推动一季度商品房销售“开门红”。
二是做好保交房“后半篇文章”。按照省住建厅要求,2024年“保交房”项目需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验收。目前,我市34个保交房项目中有31个项目未完成验收,分别是:市本级3个、汾阳16个、孝义1个、交城1个、文水9个、吕梁经开区1个,我局将督促涉及的6个县市区要进一步落实保交房工作协调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由住建部门牵头,会同行政审批、规划和自然资源、人防等部门联动,进一步压缩竣工验收时间,在2025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项目验收。
三是源头防控化风险。积极推进商品房销售制度改革,推动对新出让土地上建设的商品房项目全面施行封顶预售。实行预售资金封闭运行,坚决杜绝新增风险项目。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积极推广“房证同交”经验,从根本上解决商品房预售带来的“货不对板”、逾期交付、办证难办证慢等问题。完善房地产全过程监管,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保障房建设。统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供给,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431套,分别是:市本级735套、柳林600套、文水96套;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大武三村城中村改造300套;尽快开展城市危旧房改造摸排,对群众改造意愿强烈、条件比较成熟的项目重点支持,再帮助一大批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等实现安居。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应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标准,做好户型设计、配套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好房子”,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
五是持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深化巩固党建引领社区物业管理能力提升成果,进一步明确物业服务企业的责任清单和禁止作为。厘清住建部门和乡镇(街道)对物业企业的管理职责,划清物业职责边界,持续提升物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加快智慧物业平台建设,建立共享共治的物业管理全市一张网。
二、以谋划推进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更新建设
一是一体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体检。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建立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查找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找出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体检出的问题就是更新改造的重点。市本级、汾阳市、孝义市完成年度城市自体检工作,其余各县主动探索开展体检工作。市本级将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二是全面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坚持试点先行,加快推进汾阳市杏花村镇汾酒社区和孝义市留义社区2个省级完整社区试点建设,逐步完善居住社区功能,提升居住空间环境品质。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6个,分别是:汾阳28个、交城10个、柳林28个、方山20个;完成已开工未完工城镇老旧小区190个,分别是:市本级68个、汾阳43个、孝义33个、交城15个、文水15个、交口4个、石楼5个、临县7个;完成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60部,其中离石、孝义、柳林各8部;汾阳、中阳各6部;交城、文水、兴县各5部;交口、石楼、方山各3部。对全市200个住宅小区开展线路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其中,市本级95个、各县市105个(汾阳、孝义、柳林、兴县各12个,交城、文水、中阳、岚县、临县各9个,交口、石楼、方山各4个)。
三是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镇。积极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指导汾阳作为省级试点县切实担负先行先试任务,立足分类方向,持续探索特色发展路径,形成积极成效;指导其余各县(市)加快完成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建设县城试点,兴县要积极做好项目续建工作。不断加强农房建设管理,精准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房安全常态化巡查,及时消除全市261486户农村六类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隐患。大力提升村镇建设水平,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继续优化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四是持续强化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健全市县两级向本级党委专题报告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情况制度。加快汾阳、孝义、柳林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规划报审报批,开展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探索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新模式。继续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项目,柳林主要开展西坡村、兴隆湾村、曹家塔村、军渡村沿黄完成四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项目。柳林穆村镇、离石街上村、文水北辛店村、孝义昔颉堡村完成历史文化测绘任务,临县前青塘村、孙家沟村和柳林县兴隆湾村、南洼村完成数字影像资料制作和编制古村镇丛书任务。
三、以转型升级为引擎,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业
一是全力保障建筑业企稳回升。充分发挥建筑业运行专班统筹作用,对全市1089个房建市政、水利、工业、工信、能源、交通六类行业项目开展“敲门”入户服务,通过实地走访、现场答疑、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尽快复工。建筑业产值增速和增加值增速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按照5.2%的增长目标,全市建筑业产值达到93亿元。其中,市本级43.6亿元、汾阳5.4亿元、孝义10亿元、交城15.4亿元、文水1.55亿元、中阳2亿元、柳林1.4亿元、方山2338万元、岚县4255万元、兴县6126万元、临县12.4亿元,交口、石楼入统企业破零、产值破零。建筑业增加值完成57.4亿元。
二是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加强审批和监管联动,切实提高监管效能。加强《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山西省建筑市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政策宣传,积极探索在审批阶段介入监管,为监管工作赢得主动。加强监管和执法联动,形成强烈震慑。积极落实一项目、一监管人员、一执法人员,减少监管和执法的程序延误,着力形成对违法违规行为快查快处、严查严处的工作氛围。以用工实名制为抓手,着力破解工程领域农民工欠薪难题。运用好省住建厅项目监管小程序,与人社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做好用工信息基础工作,进一步压实建设单位源头责任、施工总承包单位主体责任、劳务单位直接责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深入推进住建领域能源革命。开展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新开工项目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项目、大型公共建筑、超限高层建筑执行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同步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集成应用,到2025年底力争申报认定2项绿色建筑创新项目。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统筹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025年完成35.75万平米。
四、以强化监管为手段,切实筑牢行业安全稳定底线
一是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按照《全市住建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今年是三年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问题整改落实机制、风险评价机制、安全培训机制和创新技术应用机制等工作机制,更加注重源头治本解决问题。运用好“通报、督促、暗访、拍摄隐患场景”等直观工作方法,完善警示约谈、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细化考核评价指标,压茬推进年度任务。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在着力消除一批当前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同时,健全闭环整改和责任倒查机制,建立完善企业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对主动报告重大隐患并采取措施的企业减免处罚,对不查不改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把排查整治工作融入日常、做在经常,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解决问题。对2024年完成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再进行“回头看”,确保没有遗漏、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二是着力强化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建筑市场专项整治。加大建设程序履行情况排查检查力度,凡发现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一律责令立即停工,对相关参建单位依法实施顶格处罚,严禁“未招先建”“未批先建”;大力整治肢解发包、违法转包分包、挂靠资质、监理企业审查把关不严、监理工程师不在岗履职等问题。扛牢行业监管职责,每季度对全市在建建筑工地进行“企业自查、县级检查、县级交叉检查、专家一季度不间断巡察、市级抽查”五轮安全检查。对重大安全隐患一定严处重罚,就通过严处重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危大工程监管。要把危大工程作为日常监管的重点,加大抽查频次和力度,加强重点环节、重要部位的监控。持续抓好高支模、深基坑、起重机械、脚手架等专项检查,发现违法行为,一律顶格处罚。严格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控。要加强临边洞口防护,落实各项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健全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统筹开展防高坠和有限空间作业“两个专项整治”,着力消除薄弱环节安全隐患;狠抓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认真落实动火审批“六个必须”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管理。
三是持续抓好城镇燃气安全监管。持续实施城镇燃气领域专项整治,继续开展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督促燃气企业每季度一次入户安全检查服务,夯实户内管道设施本质安全。严厉打击违规转包、违法分包、违章作业等行为,严肃整治“黑气瓶”、非法储存充装点等问题。健全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值班制度,加大设施设备和管网隐患排查维护力度,坚决杜绝私接私改、使用燃气燃煤灶具不规范、使用不合格气瓶等问题。加快推进吕梁市瓶装液化石油气标准站离石站、汾阳站和兴县站建设,2025年9月底前全部建成。实施人员密集区域餐饮场所“瓶改管”改造,精准摸排,底数清晰,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贴及地方配套资金支持,确保“瓶改管”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切实提升既有建筑安全监管水平。组织开展自建房隐患整治“回头看”,重点摸排学校周边、医院周边、旅店、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重点核查三层及以上、加改扩建、钢结构等三类自建房重点房屋,重点关注学校、医院、养老院、红白理事厅及一些承办红白事务酒店的房屋,切实摸清问题底数,确保各类隐患整治到位。加强物业服务区域安全管理,指导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对物业管理区域内共有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管理,进一步强化物业管理区域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加大防火巡查检查,及时制止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