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大数据应用局关于印发吕梁市“十四五”大数据发展应用规划(2021-2025年)等10个市级专项规划的解读

来源:市大数据应用局 更新时间:2023-02-13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吕梁市“十四五”大数据发展

应用规划(2021-2025年)等10个市级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吕梁市“十四五”大数据发展应用规划(2021-2025年)》《吕梁市“十四五”新技术规划(2021-2025年)》《吕梁市“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规划(2021-2025年)》《吕梁市“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吕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吕梁市“十四五”市域中心城市及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规划》《吕梁市“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吕梁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吕梁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吕梁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等10个“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吕梁市“十四五”大数据发展应用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全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目标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全力打造“数谷吕梁”大数据产业基地,助力吕梁高质量转型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编制《吕梁市“十四五”大数据发展应用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的重大机遇和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契机,把加快大数据发展应用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倾力打造“数谷吕梁”,大数据产业蓄能起势、蓬勃发展,数字经济趁势而上、稳步发展,大数据融合应用逐步深入、成绩显著,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发力、不断加快,吕梁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呈现出优势显现、生机勃勃的良好态势。

(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网络基础设施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1.9T,其中移动出口带宽300G、联通出口带宽1.2T、电信出口带宽400G,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实现村村通网络覆盖,互联网服务、电商服务惠及千家万户。抢抓5G发展先机,成立5G建设和应用服务专班,出台《2020年度吕梁市5G规划建设行动计划》,制定《吕梁市免费开放5G公共资源清单》,第一批免费开放236项公共资源用于建设5G基站。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5G基站建成1490个、开通1354个,实现全市区和各县(市、区)主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

数据基础设施优势不断凸显。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建设“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组,计算能力达4550万亿次/秒。建成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和“天河二号”吕梁云计算中心,机柜总量1300多个,在政务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0多个党政机关信息化系统、平台已在云上运行。正在建设山西中交高速中西部数据中心,将建设机柜40000个。“天河二号”吕梁云计算中心2020年7月成功挂牌“山西省超级计算中心”,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2020年10月获得全省首个国A认证。

(二)数字产业蓬勃发展

基础数据服务不断拓展。“天河二号”省级超算中心累计服务用户1200余家,为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提供算力支撑,在国家安全、新材料、工业金属、煤炭化学工业等方面已形成应用优势。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吕梁云计算中心为市直部门和企业提供数据服务,业务已拓展到省内外。

数据标注产业加快布局。引进深圳莫比嗨克公司,与吕梁经开区信息化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吕梁数霖科技有限公司;与北航共建吕梁北航中汇科技孵化器,发展数据标注产业,覆盖场景化图片数据、人脸人像数据、OCR数据、视频数据等。依托吕梁数霖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实施“星火计划”,着力打造1个中心、13个基地、N个驿站,逐步形成“1+13+N”数据标注产业布局,吸纳贫困人口参与数据标注,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大数据企业日益增多。总部落地吕梁的山西共致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映目云-智能会议大数据云平台”,用户10万多家,使用4亿多次;山西对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非接触式体征监测系统,入选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防治技术和产品研发项目(第一批)》;山西众烁微电子有限公司拥有超高频RFID芯片设计能力,已流片成功;山西朗凯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智能洗肺机,获得2019年山西省科技工作者双创大赛金奖;山西翰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智能空气焊炬、火焰钎焊废气智能回收处理装置、助焊剂自动涂覆装置和焊接机器人;吕梁硕为思大数据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汽车客户行为分析,为车企提供数字内容服务;离石网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打造垂直细分领域的单品电商平台,为我市铝行业提供基于单品供应链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北京思源政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吕梁成立了吕梁思源政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吕梁通”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努力实现“便民利企优政惠治”目标。随着一批市外大数据企业的引进落地和产品上市,我市本土大数据企业实现同步发展,涌现出了山西天河云计算有限公司、吕梁农数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兴动时代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吕梁市智信网络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吕梁博通网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大数据企业。

(三)产业载体初步形成

创新生态逐步构建。吕梁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5G工业互联网创新实验室、山西省智能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成立山西省微纳卫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吕梁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吕梁学院、山西天河云计算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大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联合实验室”。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联通山西分公司联合成立“5G+智慧煤化工创新实验室”。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通(山西)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合作建立“5G+智能矿山应用创新孵化基地”。

产业生态逐步形成。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布局数字产业,打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集群。吕梁北航中汇科技孵化器入驻中阳县,孵化出汽车智能服务、数据标注、电子商务等科技企业,被评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柳林李家湾光电子产业园区以卫星通信运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攻方向,聚焦新兴产业发展。交城县大数据产业园、孝义市和汾阳市大数据应用示范区等正在建设有独特比较优势的数字产业发展平台。搭建“智聚数谷吕梁”招商引资平台,常态化、开放式、全天候开展大数据产业政策发布、成果展示、案例分享、交流互动、招商引资活动,实现我市大数据应用需求与最新技术和成功案例的高效率、零成本对接解决。

(四)融合应用成果丰硕

实体经济融合应用快速推进。全市煤炭、焦化、钢铁、氧化铝、电力、化工、机械制造和现代物流、养殖业等传统产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重构再造企业管理模式、生产体系和生产方式,传统企业获得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中阳东岩煤矿等20户煤矿全面展开智能矿山建设;吕临能化庞庞塔煤矿智能化矿山获得全国第一张“5G井下专网”证照,建成170个井下5G基站,实现5G网络井下全覆盖;孝义鹏飞实业打造“5G+智慧煤化工”;中阳钢铁建成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和能源管控系统;文水晋能清洁能源建成智能化工厂;孝义信发建成国内首家氧化铝智慧工厂;离柳焦煤、吕安危化、吕农生物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成晋能快成物流服务平台、汾阳拉货王大宗商品物流电子商务平台,推动现代物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交口南山百世食安建成数字化生态农业生猪养殖项目,实现生猪养殖数字化、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可追溯。

政务服务融合应用不断深入。建设智慧政务服务应用平台,建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和智慧文旅监管服务平台,初步构建起“互联网+审批”、“互联网+监管”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吕梁工业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建设厂矿企业综合信息采集平台,构建煤炭生产经营信息源头采集、超限超载治理和污染防治源头监管体系。建设农业“五库两平台”,打造“312”农业供应链模式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农保网上办事大厅,打造农业产供销、农资农机金融保险一条龙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城管大数据平台,构建数据实时上传、沟通快速便捷、处置及时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建设智慧环保平台,形成立体式、高密度的“大气环境监控网络”,助力吕梁市区空气质量连续3年位居全省和汾渭平原11市前列。建成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无人机河道巡查系统和5G+三川河流域河道、黄河生态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源、森林防火等监测监控平台,河道管理、生态治理、污染防治、森林防火实现数字化。建成“三零单位”创建平台、智慧警务大数据平台,为平安吕梁建设提供了智能化支撑。

民生服务融合应用成效明显。建成“吕梁通”城市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医疗保障、行政审批、缴费服务、教育服务等10大类249项便民服务事项,用户注册量达48万余人次。上线“一网通、一次办”平台,让群众办事最便利、最快捷、最贴心。建设“党建红云”、“智慧社区”,不断拓展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渠道和提升服务社区群众水平。上线吕梁山护工服务平台,让吕梁山护工找工作更容易、让雇主找吕梁山护工更简便。建成吕梁市人民医院、汾阳市人民医院眼科人工智能、远程协同诊疗信息系统,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实现医、人、数据、知识共享,让偏僻乡村百姓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建成“村医通”系统,打通乡、村两级医保报账实时结算通道,让参保农民享受到便捷的门诊报销政策。建成“一码清”管理平台,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党委政府清、工作队员清、帮扶责任人清、贫困群众清,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五)支持体系逐步强化

政策配套日臻完善。出台《吕梁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吕梁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吕梁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设立大数据发展应用专项资金,从用地、用房、用电、用网、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各方面对大数据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或补贴。部分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出台相应的政策引进企业和项目,离石区成立山西佳信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吕梁佳信德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从事数字经济产业风险投资,引进10户高科技企业,涵盖大数据、电子信息材料、芯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一委三院”组建发力。包括5位院士、3位少将科学家在内的36位全国大数据领域专家教授组成吕梁市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吕梁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吕梁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和吕梁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引进3名博士,组建30人研发团队,开展项目研发和智库服务;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开设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智能化控制技术四个专业,吕梁学院设立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18年以来累计招生1000余人。

(六)发展氛围持续浓厚

持续举办发展大会。2017年以来,连续举办四届“数谷吕梁·智赢未来”吕梁大数据产业发展大会,设有院士专家演讲、应用成果展示、应用案例交流、招商对接洽谈、项目合作签约等活动环节,累计有“两院”院士27人次、少将科学家9人次参加大会,累计签约项目69个、总投资106.2亿元。特别是“数谷吕梁·智赢未来”第四届吕梁大数据产业发展大会,7位省部级领导(其中:2位中央委员、1位中央候补委员、1位中纪委委员)、9位两院院士、3位少将科学家、46位专家教授和86户大数据企业参加,省委书记楼阳生同志亲临大会并作重要讲话,6位院士、1位少将科学家、7位专家教授和4位企业家作大会演讲;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52.73亿元,其中引资39.3亿元,投资额比上届增长近13倍。

持续开展业务培训。市大数据应用局组织开展全市县级领导干部集中培训;华为公司开展县域5G应用巡回培训;吕梁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北航、腾讯专家举办5期大数据讲堂,学院师生及全市相关部门、企业2000多人次聆听讲座;吕梁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举办入企入校大数据讲座12期,听众达5000人次。

“十三五”期间,我市大数据发展应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储能算力急需释放。我市已建成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和“天河二号”吕梁云计算中心,正在建设山西中交高速中西部数据中心,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2020年10月获得全省首个国A认证,但缺乏重量级大数据企业入驻,数据存储能力亟待发挥。“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组,计算能力达4550万亿次/秒,2020年7月成功挂牌“山西省超级计算中心”,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营销队伍和服务队伍,产品细分不够,造成算力大量闲置,亟待利用释放。

2.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大数据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尚未涌现出贯穿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服务全产业链的大数据龙头企业。大数据产业基础还十分薄弱,特色、优势尚未显现,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产学研用各环节协作亟待加强,产业引进培育还十分不足。

3.发展要素较为缺乏。大型骨干研发机构、平台缺乏,在科研和技术储备方面严重不足。产业聚集平台目标性有待加强,产业聚集政策落实有待提高。收入水平、宜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等方面政策优势不明显。综合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及应用领域知识的综合性数据科学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既熟悉行业业务需求、又掌握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4.融合应用不够深入。行业覆盖面不够广泛,典型示范不多,特别在农业、现代服务业方面融合应用不够。部分传统企业内生动力不足,应用意识不强,对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产能、拓展服务缺乏有效措施和途径。大数据应用嵌入水平不高,党政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由于较多系统由上级部门统一筹建,部门内部信息不能畅通,大数据价值挖掘水平较低。

5.数据“孤岛”依然存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意识不强,多数部门和机构对数据资源建设尚未足够重视,数据只是完成了简单存储,未考虑其交换共享能力。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企业之间信息相互割裂,共享数据比较缺乏,政府向社会开放的数据资源不多。

6.数据安全体系欠缺。尚未形成数据全过程管理、监测、监控机制,数据所有权、隐私权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够,信息安全、开放共享等技术安全防范和管理能力不够。数据开放、管理和安全审计尚未开展,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数据交换、共享和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数据安全管理模式还未构建,数据治理体系还未搭设,数据治理能力尚待形成。

二、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深度拓展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历史性交汇,以大数据发展应用为牵引,以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为核心,加快大数据同各领域深度融合,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机遇难得,需求迫切,潜力巨大。

(一)从产业创新看,大数据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当前,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数据资源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大数据同各领域深度融合,加速驱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随着高速互联、智能感知、高端存储、先进计算等技术快速演进,大数据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深刻调整,创新能力和扩散效率持续增长,极大地激发大数据发展应用潜力。数据上升为重要生产要素,带动传统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和价值倍增溢出,持续为经济社会注入发展新动能。大数据与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科学等领域加速融合,创造了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智能材料、生物芯片等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引发多领域、多维度、系统性、革命性群体突破,为我国大数据发展应用提供了重要机遇。

(二)从国际竞争看,大数据在大国博弈和格局调整中逆势发展、日益重要

世界正处于经济增速放缓、经贸规则重建、竞争位势重塑、力量格局重构的大变局阶段,数字经济新动能优势日益突显,围绕大数据发展应用主导权的竞争日趋激烈,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随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宅经济”、“云消费”、无人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却逆势增长,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数字内容等领域持续保持发展活力。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瞄准数字经济战略高地,纵深推进大数据战略,加强在数据资源、数字技术、数据治理、数字贸易规则等方面的争夺;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也在加快追赶。我国大数据技术、产品、平台研发推广日益紧迫,数字贸易空间无限,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三)从全国进展看,塑造大数据发展应用新优势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我国已经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中心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成为最重要的工作切入点和发展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积极参与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制定,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为全国各地推动大数据发展应用指明了方向。对山西省而言,当前正处于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快谋划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深度转型期,充分发挥大数据创新引领、全域赋能作用,不断拓展大数据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加速释放数据要素红利,积极培育大数据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必将对全省率先蹚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如期实现“十四五”时期转型出雏型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从自身需求看,大数据发展应用成为吕梁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时期,吕梁市进入全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战略机遇期,也面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攻坚关键期。为顺应新工业革命发展潮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我市坚持把大数据发展应用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强大的储能算力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优势,以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发展带动产业能力升级,以数字化创新应用加快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活力,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探索形成具有吕梁特色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径。

三、“十四五”时期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市委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工作要求,围绕“数谷吕梁”建设目标,着眼“国际视野、全国一流”,以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产业发展和融合应用为重点,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建设“数谷吕梁”大数据产业基地,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为实现由“挖煤”向“挖数据”转变、率先蹚出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奋勇争先。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数据基础设施能力显著提升,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数谷吕梁”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大数据产业成为支撑吕梁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大数据融合应用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三中心两基地”,即环首都数据存储中心、国家重要数据资源灾备中心、全国有影响力的山西省超算中心、国内先进的信创产业适配基地、国内先进的数据服务应用基地。

四、“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聚焦数字新基建,提升新型基础设施能力

1.统筹数据中心建设

建成环首都数据存储中心和国家重要数据资源灾备中心。通过用地、用房、用电、用网、税收、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的促进,加快山西中交高速中西部数据中心建设,努力发展成为以全国高速智慧交通平台为核心的大数据集聚区和大数据存储基地;加快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扩容建设,努力发展成为汇聚全省乃至全国数据资源和带动大数据采集、加工、分析、应用全产业链发展的存储应用基地。通过建设高品质大数据中心,广泛吸引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专业运营企业和应用企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等入驻,积极争取国家、省直机关和国内、省内大型企事业单位将中西部数据中心、华为(吕梁)大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存储平台和数据灾备基地,努力将中西部数据中心、华为(吕梁)大数据中心建设成为环首都数据存储中心和国家重要数据灾备中心。

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山西省超级计算中心。充分发挥吕梁“天河二号”高性能计算优势,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发挥吕梁市高新技术发展研究院作用,加强与国防科技大学的合作,推动“天河二号”机组的升级扩容工程,重点打造超算产业发展新范式,发展重大工程计算服务、中小型超级计算生产制造、高性能计算工业软件应用新业态。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山西省超级计算中心。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引进先进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算力技术市场领先,提升信创计算能力,为全国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引进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和领军人物,打造“超级计算基地”、“信创联合攻关基地”。

打造国内一流的绿色云计算中心。全面推进基于“天河二号”的云计算与大数据创新基地、天河云产业基地、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超前部署续建工程,扩大云计算中心规模。重视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工业设计、科学研究、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开发与利用,创新云计算和大数据商业模式。重点推进政务云的建设和应用,完成“天河云”、“华为云”政务数据对接,实现全市政务数据互联互通,面向全市各部门提供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的专业化系统托管、业务协同、容灾备份服务,并实现与省级政务云平台对接。积极发展面向山西及周边省市的云服务业务,助推吕梁云计算中心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绿色云计算中心。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5G建设和应用。落实5G基站建设规划,推动公共区域向5G基站建设开放,按照市区、县城、乡镇和发达农村逐步推进,稳步实现5G室外连续覆盖。加快以5G网络为重点的无线宽带城市建设,推进全省交通干线与重要交通枢纽场所、热点区域5G网络建设,构建连续覆盖的5G网络。大力推进应用场景建设,着力深化智能矿山、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教育的5G应用,带动实现5G与实体经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以及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加快IPv6的建设和应用。推动实施通信网络设施城域网和接入网的IPv6升级改造,加快实现面向公众用户和政企客户开通商用IPv6宽带接入服务。扩容升级互联网省际出入口,保障省际互联网IPv6流量有效转接互通。推动互联网应用服务IPv6改造升级,重点推动我市政府网站、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的IPv6改造,推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门户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APP)以及应用商店等系统服务器全面支持IPv6,推动电商等典型互联网应用的IPv6改造。通过加快推进通信网络IPv6改造升级,切实解决互联网接入地址不足的问题。

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依托我市现有的“天河二号”省级超算中心、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和中交高速中西部数据中心的优势资源,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全面增强网间通信服务能力。争取提升我市在全省的通信业务出入口地位和出口带宽,大幅提高数据中心访问省际、国际互联网的品质与速度。升级骨干传输网,扩容网间带宽,构建灵活高速、调度智能的骨干传输网络,更好地满足大数据发展应用需要。

实现互联网乡村全覆盖。加快光纤到户网络改造,在“光网城市”建设基础上,实现城镇地区光网全覆盖。抓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的实施,推动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各电信运营企业加大投资,进一步将宽带网络向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无线、宽带网络协调发展,实现行政村、道路沿线、旅游景区、矿区等区域的有效覆盖,消灭城乡“数字”差别。

(二)聚焦数字产业化,打造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

1.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支持多种模式建设创新平台。深化与中科协、北航、北理工、国防科大、太原理工大学等单位的战略合作,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探索以政府出资参与、社会投资共享的形式,吸引中科协、北航、北理工、国防科大、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在吕梁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吕梁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吕梁智慧国土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性、关键性、应用型技术攻关。支持我市传统骨干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搭建企业创新交流平台,设立一批产学研合作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创新标杆企业。支持各省级开发区和示范区建设“双创”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和解决方案大赛。推动本土大数据企业与国内外优秀团队、机构合作开展创新研发,建立产业生态联盟,发布吕梁大数据产业生态全景图和大数据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支持在一线城市和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研发中心,利用异地创新要素,形成研发在市外、生产在市内的产业发展模式。

支持山西省超算中心打造创新标杆。“超级计算”是推动经济转型和驱动科技创新的加速器,山西省超算中心作为最典型的新型基础设施,要努力发展成为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和汇聚高端创新人才团队的创新平台。大力推动山西省超级计算中心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健康、工业智能制造、大气环境科学等重点方向,联合相关领域优秀团队建设专业计算创新平台;结合山西实际,创新引领超级计算特色应用,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建设新一代超级计算服务支撑平台和应用生态;通过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应用课题,提供通用高端计算服务和专属计算平台,打造超级计算产业基地。

2.加快构建大数据产业链

发展基础设施服务产业。加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云计算中心的业务推广,积极拓展大数据IAAS层和PASS层业务,吸引、争取国内需要大量数据存储资源及容灾备份的企业业务落地,通过良好的数据存储服务和云计算服务大力发展相关服务产业。发挥山西省超算中心优势,积极拓展超算业务,通过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研究课题,提供新型材料研发、能源勘探、生物医药与智能医疗、工业计算与工程仿真、天气预报与环境以及区块链等方面的研发应用超算服务,集聚更多高端行业用户,培育壮大超算应用和服务产业。

发展人工智能数据服务产业。以吕梁经开区为引领,以数霖科技公司为示范,支持各县市区和各省级开发区,大力引进国内知名企业、优秀团队成立合资企业落地开展数据标注。鼓励本土企业加入数据标注行业,建设国内知名的“数据标注基地”。积极引导县乡村标注产业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培育线上标注小企业,将数据标注产业辐射全市。大力实施“星火计划”,着力打造1个中心、13个基地、N个驿站,逐步形成“1+13+N”数据标注产业布局,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参与数据标注、巩固脱贫成效。制定完善数据标注行业管理制度,打造吕梁数据标注品牌,集聚人工智能发展势能,建设全国有影响的数据标注品牌基地。

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以吕梁经济开发区数字经济园信创适配基地为基础,继续加大信创基地建设。大力加强与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合作,积极打造基于鲲鹏处理器和龙芯、飞腾、兆芯等不同架构的信创自主安全适配中心。通过信息化业务带动信创生态的发展,联合生态伙伴开展信创产品的适配、测试工作。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信创设备、软件迁移、适配、集成、试运行环境和优良服务,吸引中西部乃至全国的信创适配业务。积极引进信创产品(电脑、服务器等)在吕梁落地、生产,形成一批信创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为信创产品全面替代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保障和人员培训等,力争建成国内先进的信创适配基地。

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支持类似山西众烁微电子有限公司的企业开展芯片研发和生产,推进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等物联网芯片设计及相应解决方案的落地。支持山西对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非接触式体征监测系统的研发生产,扩大医疗养老机构及相关领域的应用,鼓励企业做强做大。支持山西朗凯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智能洗肺机、山西翰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空气焊炬、火焰钎焊废气智能回收处理装置、助焊剂自动涂覆装置和焊机机器人等电子信息企业产品落地生产、扩大规模、发展壮大,不断拓展大数据产业链。

3.加快大数据企业引进培育

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大数据企业。立足我市优势产业,引进国内外领先的大数据龙头企业,在煤炭、煤化工、氧化铝、非煤矿山、交通运输、特色农业、林业、文旅、医药卫生、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提供行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形成面向行业应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大数据产品与服务体系,向国内外辐射推广。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上游技术研发与下游推广应用协同互动,加快构建完整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鼓励国内外龙头企业在吕梁成立独立子公司或合资公司,推动吕梁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持续提升,培养更多的企业管理人才和大数据专业人才,为吕梁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引进培育一批围绕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云计算的应用开发、运行维护的大数据企业。围绕山西省超算中心、华为山西(吕梁)大数据中心、中交高速中西部数据中心,积极引进数据存储、算法、算力等相关研发应用团队,大力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引进培育一批专业的运维团队,服务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发展,形成大数据基础设施强大的技术支持、应用支持、服务支持能力,为国家级超算中心、环首都数据存储中心和国家重要数据资源灾备中心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培育壮大本土大数据企业。鼓励吕梁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家成立大数据相关企业,吸引吕梁籍在外的大数据技术人才回家乡创办大数据企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环境,力争培育发展出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大数据企业。立足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着力培育发展服务煤炭、煤化工、氧化铝、非煤矿山、特色农业、林业、文旅、医药卫生、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的大数据企业,力争创出一批行业解决方案成为全国示范标杆。

开展大数据企业倍增行动。制定《吕梁市大数据企业倍增行动计划》,组织各县市区、各省级开发区(示范区)开展大数据企业倍增行动,大力引进培育大数据企业,大力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每个省级开发区(示范区)力争每年大数据企业数量、产值、主营收入、税收贡献实现倍增,力争每年培养或引进2户以上大数据规上企业,带动全市大数据企业数量、产值、主营收入、税收贡献逐年实现倍增,逐年涌现一批大数据企业入统上规,推动大数据产业成为支撑吕梁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成为吕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极。

4.大力发展全域大数据产业

抓好吕梁经开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围绕“三中心两基地”建设目标,以“三化三制”和“放管服”改革为契机,依托吕梁市高新技术发展研究院、吕梁经开区信息化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吕梁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机构、企业,以引进的华为、科大讯飞、朗新数据、共致科技等省内外企业为示范,吸引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大数据研究机构和企业入驻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及产品研发,提供一站式、保姆式、定制化服务,发展数据清洗、数据加工、数据分析等知识密集型大数据产业,聚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集群,布局大数据上下游全产业链,争取将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抓好交城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依托中交高速中西部数据中心,开展高速公路网和高铁网数据、国家级重要数据灾备中心存储服务,开展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及大数据、虚拟现实、无人机、服务机器人、智能穿戴、智能终端等行业龙头企业数据存储服务,借助引进的数据存储企业,积极引进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应用解决方案团队、机构和企业入驻,建设行业应用平台,发展工业、交通、能源、金融、健康、教育、食品等行业大数据应用产业,争取将交城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抓好省级开发区(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方山生态文旅示范区依据各自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本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大数据产业。各省级开发区(示范区)要按照自身产业定位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引进相关产业大数据研究机构和企业,广泛开展相关领域大数据研究应用,大力培育服务当地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大数据产业,鼓励优势大数据企业走出去,向晋陕蒙周边乃至全国辐射拓展。通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争取建成汇聚产业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经济“双轮驱动”、“双经济模式”竞相发展的省级开发区(示范区)。

抓好县域大数据产业孵化园建设。支持中阳吕梁北航中汇科技孵化器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在入驻的汽车智能服务、数据标注、电子商务等科技企业的基础上,根据中阳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引进相关大数据企业,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大数据产业集群。支持兴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需求,依托兴动时代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云数据呼叫中心扶贫车间。与此同时,大力引进更多相关企业,形成云数据呼叫产业集群,逐步拓展数据服务产业,孵化更多的本土大数据大中小企业,通过大数据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和实现乡村振兴。支持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利用大数据技术服务实体经济和主导产业发展,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大数据产业孵化园,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大数据产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蹚出一条以大数据应用为特征、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

(三)聚焦产业数字化,扩展大数据融合应用场景

1.积极推动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

推进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推动大数据在重点工业领域各环节应用,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远程控制、质量诊断等在线服务,推进工业大数据全流程应用。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以企业上云、智能制造为抓手,加快建设信息系统、传感感知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等,逐步实现企业所有信息实时精准采集、高可靠网络化传输、规范化信息集成、实时可视化展现、生产自动化运行,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依托ERP和MES系统,构建实时、透明、清晰的生产经营等数据链条,建立安全、共享、高效的大数据平台,实现对企业各系统的集成操控及多源异构数据的深度融合与价值挖掘,为企业生产提供数据处理服务,提升企业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支持离柳焦煤、吕临能化、孝义鹏飞、孝义金晖、孝义东义、中阳钢铁、孝义信发、文水建龙实业等煤焦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代表性企业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加快省级、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以杏花村汾酒集团为龙头的白酒行业、以中阳钢铁为龙头的钢铁行业、以金兰化工为龙头的硝基复合肥行业、以孝义鹏飞为龙头的煤化工行业的工业大数据服务系统,开展服务功能开放共享,引导大数据融合应用逐步实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

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开展矿山大数据应用,整合煤、铁、铝等矿业生产过程的数据资源,在开拓、采掘、运输、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数据采集、挖掘分析,运用数据实施科学管理和决策,逐步向智慧管理迈进。抢抓5G建设和应用机遇,抓好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庞庞塔智能矿井、正利煤业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沙曲二号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等为代表的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推动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加快主运输、供电、通防、排水等安全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大力开展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建设,逐步实现远程操控和少人到无人的目标。

2.深入推进农业大数据融合应用

推进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吕梁市数字乡村种植养殖大数据服务等项目建设,有效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方面数据资源,稳步推进大数据在“三农”领域以及功能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农民群众、农业生产和经营主体提供惠农政策、农业技术、市场价格、分析预测等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加快形成农业领域相关产业链的多维数据体系,汇集和采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市场监测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灾害预警、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等方面数据资源,实现农业大数据共享开放。

推进农业智能化改造。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改造,积极发展数字田园、AI种植、农业智慧工厂。运用地面观测、传感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大数据技术,加强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设施和动植物本体感知数据的采集、汇聚和关联分析。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积极运用区块链、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在产品溯源、环境自动监控等环节广泛应用,不断形成农业物联网大数据,逐步实现农林水利、畜牧生产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可控化和全程监管。鼓励各县打造特色旱作农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吸引农业领域相关大数据企业落地发展。支持中阳木耳、临县红枣、岚县土豆等特色种植业、林果业和交口韦禾、南山百世食安、文水大象集团、牧标牛业、野山坡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推进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种植、林果、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建设智慧农业、智慧农业企业。

3.全面推动大数据与服务业融合应用

推动大数据在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的融合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分散在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相关数据汇聚、分析、融合、发布,为企业提供融资需求发布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发布平台,实现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推动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中形成的大数据资源为政府实施市场监管和调控服务。推动大数据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借助快成物流、“拉货王”“货运达”等大数据服务平台,促进物流行业全面实现线上服务和大数据支撑,提高物流效率。利用大数据支持品牌建立、产品定位、精准营销、认证认可、质量诚信提升和定制服务等,研发面向服务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推动大数据在文化旅游领域的融合应用。以吕梁市全城智慧文旅项目为牵引,建设完善吕梁市智慧文旅大脑,打造吕梁文旅资源云和吕梁文旅大数据中心,将各县区、各部门、各系统等各种分散独立的数据进行分类采集、集成、管理和分析,开展有效的信息共享,实现文旅数据大融合。大力推动民间手工艺品、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实施数字内容创新发展工程。谋划并适时实施汾阳市博物馆数字化保护、汾阳太符观古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保护等项目,建设于成龙故居VR展馆等项目,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开展数字化转化和开发。依托吕梁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开发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依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数字文化产品,提高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创新交互体验应用,带动公共文化资源和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消费品工业和信息业、旅游业、广告业、商贸流通业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推动大数据与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融合应用。支持汾阳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酒文化+大数据建设,在杏花村古村修复、酒文旅小镇、仰韶文化遗址公园、中国白酒祖庭博物馆、老作坊太符观扩建、汾酒博物馆迁建、现有汾酒厂区及周边村落风貌改造等项目中融合5G、大数据、VR、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成有大数据支持的现代文化旅游项目。借助山西杏花村汾酒厂智慧化升级改造、杏花古镇酒文化+大数据,力争“十四五”期间带动5-8家相关产业大数据企业入驻。支持方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加强各类旅游数据采集,实现文旅数据融合,为文旅营销、监管、运营决策、游客服务、文旅产业升级提供统一、全面的数据决策支持,并带动相关大数据企业发展壮大。

(四)聚焦数字化治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统筹政务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县两级政务信息系统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和统一管理,整合分散的云计算软件和硬件资源,为全市各级政务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数据资源、政务应用、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充分发挥天河云、华为云对政务数据资源的集聚作用,全方位完善提升政务外网、政务云等政务基础设施,推动政务数据资源汇聚。持续推动市直单位政务系统政务上云“应上尽上”,逐步整合分散的视频数据资源,实现高清视频大规模实时传输,构建高效便捷、资源共享的全市电子政务视联网。

推进政务基础数据库建设。着力推进基础数据库、部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共享数据库建设应用,加快完善全市人口、法人单位、社会信用、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六大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统筹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各部门专业数据库布局,加强婚姻、社保、纳税、住房、教育等政务信息主题数据库建设,丰富专题内容和数据接口,实现各重点领域主题信息资源的汇聚整合、共享共用。

建立宏观调控数据体系。建立吕梁宏观调控数据体系,及时发布有关统计指标和数据,重视互联网数据资源利用,开展互联网数据与政务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为政府开展工业、农业、消费、投资、城乡建设、劳动就业、电力及产业运行、质量安全、节能减排等领域运行动态监测、产业安全预测预警、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分析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不断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加速商事服务便捷化进程。加快各部门数据的聚集融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按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要求,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业务办理和审管衔接功能。由市级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整合市级各部门自建业务办理系统,实现应接必接,并将数据推送至省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必上、办件数据应传必传。发挥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优势,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每件事为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实现系统性审批流程再造。加快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力争市县两级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推动“好差评”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实现“一事一评”。提升“吕梁通”APP服务能力,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吕梁通”,实现“吕梁通”APP和各部门办理事项全面贯通;将行政审批事项、市民办事、网格化管理、社会保障、养老助残、环境保护、生育服务、12345市民热线等服务和应用,全部接入“吕梁通”,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一网通办”“一次不用跑”,不断提高市民和企业办事的便利度、市民社会治理的参与度。

推动“互联网+监管”应用。按照全省一个系统管监管的要求,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联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重点监管以及移动监管、非现场监管等,联通各地各部门监管数据,汇聚重点领域监管数据与第三方数据,实现监管数据互联互通。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监管、质量安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推动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将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统一公示企业信用信息,预警企业不正当行为,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提高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推动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变革,借助大数据实现政府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数据监督,促进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拓宽纪检监察领域大数据应用空间,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监督、精准办案,开通纪检监察信息查询专项通道,全面提升监督执纪执法效能,构建高效、管用、安全“智慧监督”“智慧办案”平台,建立健全我市“智慧监督”“智慧办案”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推进公共安全保障高效化运行。推动有关执法部门间的数据流通,加强对社会治理相关领域数据的归集、发掘及关联分析,强化对妥善应对和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数据支持,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吕梁市智能防控、综合治理的公共安全体系。整合全市应急物资储备、社会生产能力、应急物流资源、应急专业服务等保障信息,以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逐步归集人口、行政区域界线、地名、地貌、植被、水利、气象、风险点、地质灾害、地震监测、危险源信息等数据,形成应急指挥资源库。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协同保障和信息共享,提高各类应急资源的综合协调、科学调配和有效利用水平。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建设水旱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水保生态治理管理平台、水资源管理平台,提升我市水治理体系和水治能力信息化水平,推动新时期水利事业新发展。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产生的传染病监测数据基础上,建设吕梁全民健康大数据平台。整合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全员人口库,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医疗数据、病原监测数据、地理信息、互联网信息等进行关联分析,建立动态预警模型,分析患者到过的场所,确定其时空轨迹,利用关联算法、神经网络等大数据技术分析患者的时空轨迹,查找传播源、传播途径关键信息,实现对传染病和新型传染病暴发的早期监测预警分析。

加快“领导驾驶舱”系统建设。依托省级领导驾驶舱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市县级“领导驾驶舱”。对市县两级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数据进行汇聚和统计分析,对火灾、地质灾害、疫情等突发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快速响应和指挥调度,展现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巩固脱贫成果、污染防治、预防和化解重大风险等重点领域的进展和成效,实现市领导对全市各级各部门视频调度。对汇聚的各类数据、信息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展示,进一步提升领导决策科学化水平、指挥调度信息化能力。

2.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

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推进吕梁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建设,按照“1+2+3+N”的模式,采用1个大脑(城市大脑)、2个中心(城市指挥中心、数据运营中心)、3大版块(市域治理、民生经济、政务服务)、N项扩展(各类智慧城市应用无限扩展)建设运营城市大脑,实现城市管理全流程数字化,带动全市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管理。通过智慧城市“新基建”,将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打造成为全市核心平台,提升吕梁市域治理水平、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力争成为“山西省智慧城市建设标杆城市”。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建立智慧城市综合监管执法体系,实现数字城管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功能。深化城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推动智慧照明设施建设改造,推进道桥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等系统智能化升级。构建智慧水务综合管理中枢,开展排水、环卫等城市管理智能监测监控。推动信息化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深度融合,构建智慧住建综合监管体系。加快智慧消防建设,实现消防数据与行政审批、科技、市场监督管理、住建等部门数据的“横向交换”,将监管部门、行业部门消防管理纳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一张网”,建立监管部门、行业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单位齐抓共管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推进吕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与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应急、海关、市场监管、气象等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汇聚形成全覆盖、高质量的综合交通运输政务大数据,支撑综合交通运输政务大数据跨部门应用。推动基于大数据的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全流程监管,实现重点营运车辆、超限车辆、重点建设工程装卸存储设施以及铁路运输、民航运行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通过数据共享、数据挖掘分析,深化吕梁“平安交通”建设。推动吕梁货运物流数字化发展,促进多种运输方式之间数据交换共享,鼓励网络平台道路货运、车货匹配、智能航运等“互联网+货运物流”新模式发展。建立完善道路货运行业运行监测分析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预测发展趋势,引导货运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水平。继续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采用“精细化监测+多元数据融合分析+全流程网格化监管”模式,组合布设微观站设备,不断形成立体式、高密度的“大气环境监控网络”,逐步将网络部署到有需要的县域乡镇,通过物联网监控、大数据分析及时监测解决环境问题。继续完善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功能,建成无人机河道巡查系统,河湖治理、河道管理实现数字化分析决策。将5G+三川河流域河道、大气污染源、黄河生态综合治理、森林防火等监测监控平台打造成国内先进的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管理能力,助力吕梁生态环境建设跃上新台阶。

3.提升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

推进医疗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支持吕梁市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吕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存储、应用、共享,依托已建成的吕梁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统筹开展全市卫生健康领域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医疗资源等为核心基础数据,建立卫生、中医药与教育、科技、民政、人社、扶贫、公安、医保、检疫检验、食品药品监管、保险等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打通数据资源共享通道。推进基于5G技术的远程医疗应用,建设健康医疗服务集成平台,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远程心电诊断服务以及远程示教服务。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积极推广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和产品,延伸放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吕梁市院前急救指挥系统建设,完善提高全市各急救站、急救分站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打造功能完善的市级院前急救业务数据闭环,共享全市医疗健康大数据,为院前急救提供便捷、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智慧医院建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医院智能化应用。开展医疗、护理、管理、后勤、科研和教学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提高医疗质量、增强就医体验、提升医院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推进教育领域大数据创新应用。推进校园网络基础环境建设,推动所有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在全市范围内普及推广无线校园、智能设备应用,更好地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推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大数据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支持在离石等县(市、区)设立“智慧教育示范学校”,推动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持下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推进大数据服务社会保障相关领域。推动建设“互联网+民政服务”平台,打通内部信息孤岛,集中汇聚各级各类民政政务数据资源,建立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的统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民政大数据资源体系,实现底数清、数据准、情况明,提升大数据服务支持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完善吕梁扶贫信息平台,实现扶贫部门与相关行业部门之间数据交换共享,对扶贫对象基础数据及相关行业部门精准帮扶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五)聚焦数据价值化,夯实大数据管理、共享、应用能力

1.加强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持续开展数据综合治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根据“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发挥社会数据资源化值”要求,制定《吕梁市数据战略》,形成数据治理、数据能力、数据资源经济价值提升的顶层设计,以更好地指导全市数据综合治理工作。成立各级各部门数据能力提升领导机构,建立全市统一的数据能力提升标准规范,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数据能力提升工作。围绕数据能力提升,选取试点单位开展数据能力提升工作,探索数据能力提升经验,培养数据综合治理标杆。建立公务人员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培训制度,制定数据技能要求,提升其数据资产的管理能力。

切实搞好数据标准规范。贯彻推广国家、行业制定的有关数据采集、清洗、应用、安全等环节标准规范,建立落实检查制度。按照国家、省相关要求,结合吕梁实际,制定全市数据管理总纲、办法、标准要求和实施细则,指导全市数据能力提升工作。增强标准规范先行理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鼓励制定地方、行业、企业数据标准规范,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全面提升数据管理能力。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培训,提升全社会数据管理意识和能力。选择开展DCMM试点评估,支持相关研究机构加强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争取DCMM评估机构资质,为提高全市数据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搞好服务。

2.提高数据生产、采集和应用能力

加强数据生产、采集和汇聚。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科学规范项目建设,从源头确保一数一源、一次采集、一源多用,建立跨部门数据采集、共享校核机制和比对、清洗系统,有效提升政府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加强数据质量监管,研究开展数据信息资源质量评估,对数据的数量、质量以及更新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全面评价。建立企业、社会机构数据上报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数据和社会数据采集汇聚。利用互联网数据采集渠道,加强社会动态、舆情民意等线上数据资源的采集。支持通过购买数据等方式不断丰富数据资源,构建数据管理能力强、数据汇聚质量高的大数据采集体系。推广利用数据自动化采集工具,加强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中的有效应用,推动线下生产生活数据汇聚。

建设数据汇聚服务平台。鼓励政府、社会行业建设综合性数据中台,汇聚政府、行业内各相关部门、企业、机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形成共享数据池,提供实时数据分析。激活数据服务市场,挖掘海量数据隐含的关联价值,指导各行各业决策活动,为政府、行业应用提供数据资源服务。

3.探索数据开发利用有效路径

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全面加强吕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推进跨业务、跨系统、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大与省级平台数据互联互通的深度与广度。基于吕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优化完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全面构建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目录动态采集、更新、发布和校正机制,形成完整规范的政务信息资源“总账本”。打造政府数据资源池,适时发布一批共享数据资源,开放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建立健全城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大范围、深层次、高复用的大数据集成汇聚与互通共享格局。

强化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研究完善政府相关领域政务信息资源开放机制,明确各部门数据开放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权限,构建政务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开放目录。加强对政府部门、公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服务机构数据开放的统筹管理,推动水务、电力、燃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公用企事业单位,逐步开放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形成良好数据开放生态。推动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原始性、可机器读取、可供社会化再利用、自主可控的数据集,优先开放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需求迫切、有利于激活市场活力的公共信息资源,形成公共信息资源有序开放,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提高数据提供者的积极性,加强企业、社会机构数据资源以及互联网数据、生活数据的利用,为大数据发展应用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建设数据汇聚交易服务平台,激活数据市场,发展数据交易产业。

4.保障数据应用安全

建立大数据安全管控合规应用机制。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明确敏感信息保护要求,实施数据的分类管控。健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数据安全风险信息的获取、分析、研判、预警工作,明确数据安全管控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原则,实现数据使用可追溯、安全责任可落实。

加强核心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强对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等国家核心数据的严格保护。认真执行数据信息资源分类分级、脱敏、溯源、标识等规定规范,对列入目录的本地区、本部门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重要数据进行重点保护。在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个人信息保护试点,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应当具有明确、合理地使用目的,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强化政府机构、企业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保护用户信息和国家基础数据的责任,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数据,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数据,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可靠。

加强数据质量安全管控。加强数据质量监管,研究开展数据信息资源质量评估,对数据的数量、质量以及更新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全面评价。明确数据质量安全管控责任,做到“谁采集、谁负责”、“谁校核、谁负责”,实现数据状态可感知、数据使用可追溯、安全责任可落实。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危害扩大,消除安全隐患。建立数据安全审计制度,开展市县两级数据安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及时发现数据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安全隐患问题,推动提升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和技术措施。

五、“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

围绕优质项目抢占先机、引领发展、促进转型。建立项目协同机制,各县(市、区)、各部门在项目建设中要积极融入大数据解决方案。把重点项目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建立大数据领域重点项目库,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建设调度机制,助推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经过征集筛选,重点抓好97个大数据项目,总投资302.2亿元。

(一)数据基础设施项目

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建设等,共4个项目,总投资150.8亿元。

(二)大数据产业项目

包括创新平台、大数据产业链、大数据产业、大数据产业基地等,共13个项目,投资25.9亿元。

(三)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应用项目

包括工业大数据、能源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文旅大数据、物流大数据、电商大数据等,共29个项目,投资78.2亿元。

(四)大数据与政务民生服务融合应用项目

包括数字政府、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等,共51个项目,投资47.3亿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构建市、县大数据发展应用组织体系,建立大数据发展应用协同推进机制。市大数据发展应用推进领导组统筹推进全市大数据发展应用工作,制定议事规则,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督促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健全组织体系、形成协同机制、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大数据发展应用推进机制,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亲自主抓、亲自推动,保障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取得成效。

(二)创优发展环境

继续在市级财政预算中设立吕梁市大数据发展应用专项资金,鼓励县市区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大数据发展应用专项资金,积极争取省级数字经济发展资金和技改资金,对“十四五”大数据发展应用重点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及时调整完善大数据发展应用优惠政策,对大数据产业发展和融合应用项目在用地、用房、用电、用网、税收优惠、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主体培育、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对争取到国家级、省级大数据重大项目的县市区、市直部门和省级开发区(示范区)予以表彰,对在大数据领域招商引资、引智作出贡献、取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持续释放大数据发展应用政策“洼地”效应。

(三)强化人才支撑

加强基础型人才培养,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和骨干企业合作建设大数据人才教育实训基地。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选拔,依托重大专项、重大创新平台、创业创新大赛以及技能竞赛等培养、选拔人才,提升全社会大数据发展应用能力。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培养贯通大数据技术研发、行业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政府领导、企业家的大数据意识和利用大数据技术赋能各领域发展的能力,发挥大数据使能作用。充分发挥我市“一委四院一协会”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体系作用,依托吕梁市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我市大数据发展应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等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依托吕梁学院、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培育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依托吕梁市高新技术发展研究院和吕梁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机构的大数据技术、产业研发项目培育研发人才和创新人才。

(四)实行考核评价

将大数据发展应用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建立大数据发展应用水平评估体系,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发展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全市大数据发展水平开展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改,为全市大数据发展应用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