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 > 教育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更新时间:2018-11-19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贡献力度,是新世纪新形势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使命。职业技术教育要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培训的主要方式和渠道,由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三个环节构成。它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完成或结束正规教育踏入社会走上就业岗位后的一种教育方式,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直接作用和效果如何,取决于其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程度。如果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盲目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活动,所生产出的劳动力产品就会无用武之地,就像是企业盲目生产出的商品,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者。时间一长,劳动力产品的效能就会减弱、质量就会下降,教育与培训投资就难以显现其应有的价值。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现状来看,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已近30年,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经济领域的各类企业组织已初步建立起以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观念,但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的市场意识还比较薄弱。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一是职业技术学校管理者缺乏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设计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环节薄弱等。二是职业技术教育缺乏职业培训。我国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绝大多数缺乏应有的职业培训设施和实习场所,许多教师也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职业教师资格和水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技能和素质水平不被社会和企业认可,缺乏应有的竞争力,不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所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就是以满足就业需求为中心和目标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其内涵主要有:(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应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改变和扩大受教育者的工作技能,提高人们对工作的适应性,保持就业状态或在下岗后能够迅速再就业。(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分层次的培训。由于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但要培养高级职业人才,还应培养适当比例的中级、初级人才;不但对高级管理人员和白领进行培训,还要对蓝领进行培训。(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就业培训活动。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等变化的,所以,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用短期、中期和长期以及动态教育与培训,分别满足劳动力市场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应兼顾劳动力市场质和量两方面的需要,只有这样,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劳动力,才不至于出现没人用的局面。检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否具有需求导向,主要应看经过教育与培训后的劳动力是否能充分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否被劳动力市场充分雇用。
怎样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制,促进和扩大就业呢?笔者认为,需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增强其对学生就业、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效能。有效措施与途径主要有:(1)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或以少量引导资金为杠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像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那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办或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办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其中心可以发挥两种职能:—是为企业在职员工提供在岗培训,以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更高要求;二是按照企业扩张需要为企业输送生产和管理型人才,实现培训与需求的紧密结合。(2)借鉴和推广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可以通过允许企业税前列支等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企业投资于职业教育,通过联合办学,加强实践环节,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3)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区域分割的局面,建立全国统一、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信息网,以整合劳动力资源、减少市场设施的重复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和培训功能。(4)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统计监控体系,为政府再就业培训机构提供准确的就业需求信息,以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
21世纪,知识经济独领风骚。可以肯定地说,职业技术教育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教育的时代特征。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全面融入国际社会,正朝着制造业大国的目标迈进。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的时代重任,以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制造业发展,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责任编辑 董甲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