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423LL00100/2008-00434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关于加快全市新水源工程建设的意见 |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 2008年04月14日 | |
吕梁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全市新水源工程建设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了实施山西省“兴水战略”,有效缓解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吕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市“十一五”新水源工程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新水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吕梁市是一个严重缺水地区。据2005年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082亿m3,人均占有312m3,不足全国平均的1/5。2005年全市苄杷课?/SPAN>6亿m3,而供水量仅有4亿m3,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紧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时我市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又呈失衡态势,一方面由于地下水大量开采,多数地区达到临界值,不少地区出现超采,使地下水的良性循环受到威胁;另一方面由于蓄水工程的长期欠帐,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仅占可能开发利用量的14%,开发潜力还很大。因此,摆脱吕梁地区缺水瓶颈制约、破解水难题的出路,在于大搞新水源工程建设。
当前我市实施新水源工程建设正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首先,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兴水战略”为我市建设新水源工程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十一五”期间,全省将拟建35处新水源工程,预示着山西水利建设又一历史性高潮的到来。其次,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由于资金不足不能上马的水源工程现在具备了上马的经济条件;同时随着外来资本、民营资本向水利注入,水利工程建设的多元投入主体逐步发育成熟,水利工程建设的市场化运作也具备了现实性。因此,加大力度建设新水源工程既十分迫切,又现实可行。
二、新水源工程开发目标与建设项目
新水源工程开发建设总体目标:通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一批工程项目建设,有效增加地表径流拦蓄储备,大力提高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增加和扩大供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同时逐步限制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维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和谐发展。
具体目标:在全市现状供水每年4亿m3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新水源工程,到2010年使我市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净增2亿m3,达到6亿m3;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由目前的34%达到38%;地表水开发利用率由目前的19%达到29%。
按照《吕梁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计划》和全市分区水资源配置规划,“十一五”期间拟建的新水源工程初选项目是:新建柏叶口水库、石楼坪底水库、离石千年水库、兴县阳湾子水库、交城魏家沟水库等5座中小型水库;建设横泉水库供水工程和引黄供水集群项目。这六个水库和一个引水项目,概括为“6+1”工程(详见附表)。“6+1”工程项目是“十一五”期间我市新水源工程项目的基本构架,随着项目的不断发育和调整,这一构架将被不断丰富完善。
三、新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及实施步骤
按照“项目统筹,梯次推进”的原则,对全市新水源工程项目进程作如下安排:
1、横泉水库项目:在全面完成主体工程扫尾的基础上,2007年推进输水管道网络建设,确保年底引水到离石,尽快建成受益。
2、离石千年水库、石楼坪底水库项目:2007年启动建设,确保在2008年建成受益。
3、柏叶口水库项目:2007年前半年完成项目建议书省级审查上报,积极争取国家立项支持,同时加快项目的省级筹备运作,力争2007年年底奠基启动。
4、兴县阳湾子水库和交城魏家沟水库项目:立即启动前期工作,确保在2007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并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内争取审查通过立项。
5、引黄供水项目:包括“沿黄四县优质红枣丰产园基地提黄河水灌溉工程”和“沿黄四县工业园区引黄供水工程”,两大工程构成一个系统工程。2007年要按照“总体打包捆绑与分项发育推进”的思路,在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上取得实质性进展。(1)“沿黄四县优质红枣丰产园基地提黄河水灌溉工程”,共涉131处提水灌溉工程,分五年实施。2007年要集中资金上马建设28处。(2)临县三交工业园黄河引水工程,2007年要完成可研论证批复,争取国家黄委会审查通过,年底立项开工。(3)兴县西川工业园黄河引水工程,年内全面铺开前期勘测设计工作,尽快完成引黄供水的项目建议书。
6、在全面推进“6+1”项目的同时,要积极发育和储备后续项目。方山县峪口沟水库、柳林县高红园区水库,作为我市新水源工程后续项目,工程所在县政府要认真调研论证,作出决策,尽快启动前期工作。交城县龙门渠引水项目,也要纳入全市新水源工程建设计划,统筹考虑,稳步推进。
四、新水源工程建设的保障与支持
1、组织保障。为了扎实有效推进新水源工程建设,市政府成立吕梁市新水源工程建设领导组,负责对全市新水源工程的组织领导。新水源工程项目所在县(市、区)都要成立由县(市、区)长担任组长的新水源工程筹建领导组。同时所有新水源项目都要落实具备法人资格的筹备办事机构。
2、机制保障。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和规则,发育新水源工程建设管理的新机制。所有新水源项目,除因涉及区域防洪保安、社会公益事业的部分,确需政府统筹投资管理外,其余一律放开,面向全社会招商开发建设。要创建“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新机制,以优惠的政策、优厚的回报、优裕的环境吸引一切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建设水源工程。鼓励和提倡股份制开发建设水源工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政府适度参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法人主体,实现资本运营。凡以私人资本为主体建设的工程,同等享受国家和省给予的资助,并在水资源配置和水权分割上给予优先。
3、投入保障。新水源工程建设要多方筹资,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助补贴。凡可能在国家和省立项的,一定要加大力度争取支持,特别要抓住省“兴水战略”的难得契机,充分发挥吕梁老区的政治优势和新区崛起的区位优势,争取省政府的投入倾斜支持;二是吸纳融合社会资本投入建设。要通过机制创新和完善,吸引驻吕企业和民营企业向新水源工程投入;三是建立新水源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资金来源有:煤炭水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扩大留成部分、水利基金、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等等。新水源工程的前期经费,各级政府要足额到位,大中型水源工程的前期经费由市级负担,小型工程的前期经费由县级负担;四是银行信贷资金。要按照国家关于水利基本建设“资本金”制度的有关规定,优化项目投资结构。新水源工程项目“资本金”一般不低于总投资的75%,由投资方分摊(包括国家和各级地方投资),其余25%的投资由项目法人申请银行贷款解决。
4、技术支持。建立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持体系是确保我市新水源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首先,要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主要是做好每一项目的科学规划和勘测设计,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水利基本建设前期工作有关程序和规范,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骤的技术工作。其次,建立我市新水源工程建设专家咨询组织,由市政府出面聘请一部分省内外资深专家,吸收我市水利专业技术干部,组成新水源工程建设专家咨询组,其基本职能是:为政府实施新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进行咨询论证,对项目实施进行专家督导,对项目建设中的复杂技术问题进行具体指导等。第三,要大力培养新水源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队伍。按照省统一要求,每一项新水源工程项目启动建设之际,要在认真选好项目法人代表的同时,再配备一名技术负责人担任总工。原则上技术负责人由水利专业院校毕业、长期从事水利工作、取得高级技术职称的同志担任,同时要尽快组织对项目技术负责人的业务技术培训,从而促进新水源工程的顺利建设。
二OO七年四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