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423LL00100/2009-00561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关于印发吕梁市封山禁牧实施办法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吕政发〔2009〕24号 | 发布日期: | 2009年08月26日 |
吕梁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吕梁市封山禁牧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吕梁市封山禁牧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八月五日
吕梁市封山禁牧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省直属林局范围以外区域的封山禁牧工作。
本办法所称封山禁牧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划定的林地、草地等区域进行封育并禁止放养牛、羊等人工饲养的草食动物的管护措施。
第三条 封山禁牧应当坚持统筹规划、以封为主、禁牧与圈养、恢复生态和保护农民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封山禁牧工作,市、县两级政府主要领导为封山禁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
市、县两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封山禁牧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两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舍饲圈养及草地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两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封山禁牧的有关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封山禁牧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修订和补充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要落实封山禁牧工作经费和舍饲圈养补贴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规划,合理确定林地、草地面积,安排家畜圈舍用地;农业部门要积极引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水利部门负责组织水土流失工程治理区、小流域治理区域的封山禁牧工作;公安部门要加大对毁坏森林、林木行为的查缝力度。
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本区域内的家畜禁止放牧和舍饲圈养工作。
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其经营管护林区的封山禁牧工作。
第五条 封山禁牧工作的实施范围包括:
(一)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区域,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等造林绿化工程区域,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二)吕梁市“三大覆盖”工程区;
(三)其它未纳入的林地和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划定的宜林地。
第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组织林业、畜牧等有关部门科学划定封山禁牧区域,并对封山禁牧的具体区域、范围和时限发布公告。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在封山禁牧区域的主要路口、山口等地设立明显标志、标牌和界桩等设施,注明封山禁牧区域和有关要求。
第八条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停止散养、舍饲圈养成绩突出的饲养户予以表彰,对家畜圈舍设施建设等给予补贴。
补贴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并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严禁截留和挪用。
补贴资金办法由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等有关部门制定。
第九条 市、县两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以下工作:
(一)引进和改良家畜品种,提高圈养家畜比例;
(二)引进优良草种,改良退化草地,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提高饲草产量;
(三)推广农作物秸杆、可饲树叶、收割牧草等农林副产品,拓宽饲草、饲料来源;
(四)加强饲草加工、储藏和家畜圈养的设施建设。
第十条 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合理安排家畜圈舍用地。
第十一条 禁止在封山禁牧区域从事下列活动:
(一)放养牛、羊等草食动物;
(二)焚烧、野炊、垦荒、非法采伐和损毁树木;
(三)违法猎捕、采集野生动植物;
(四)非法采矿、采石、采砂、取土;
(五)移动、损毁标志、标牌和界桩等封山禁牧设施;
(六)其他破坏封山禁牧的行为和活动。
第十二条 市、县两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布电话、网络、通信等联系方式,接受群众对封山禁牧问题的举报。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在封山禁牧区域放牧和移动、损毁标志、标牌、界桩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责令停止放牧行为,按照《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规定,处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造成森林、林木毁损的,补种毁损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拒不补种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处以林木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截留、挪用家畜舍饲圈养补贴资金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在封山禁牧工作中,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