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来源:吕梁日报 更新时间:2019-02-26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转型发展步伐。要坚定转型不动摇,落实好中央和省里减费降税各项措施,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抓住能源革命机遇,打造区域电网优势,在煤电铝镁材一体化上迅速突破。要坚持创新驱动,提高谋划项目、引进项目、建设项目的能力。要坚持以环保倒逼转型,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好吕梁山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在汾渭平原生态环保工作中走在前列。

  找准抓手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型项目建设年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抢抓政策机遇,增投入,强后劲,转型项目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把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开展“3331”大会战,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社会民生3大领域,实施总投资3600亿元的亿元以上300多个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20亿元。要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将我市打造成项目落地的热土,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市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权威

  ● 去年5月23日,山西省规模最大、装备技术水平最高、吕梁第一个电解铝项目中铝华润一期43万吨合金铝项目在兴县通电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铝锭1万余吨,结束了号称全国最具优势而无原铝的历史。下一阶段,我们要积极争取省政府的支持,推动二期50万吨项目尽快开工。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要特别注重推动铝工业下游产品的发展,积极和下游企业对接,加大铝水、铝锭的销售力度,同时要加快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促进兴县铝工业转型发展。

  ——市人大代表、兴县县长刘世庆

  ● 要抓住这一轮电解铝产能的转移动向,牢牢抓紧机遇,加快推进局域电网项目建设,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打造增量用电价格洼地。 ——省人大代表冀树军

  夯实基础 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市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的重要机遇,加快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

  ● 一个地区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近年来兴县交通基础设施取得了较快发展,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省道岢大线吕家沟至魏家滩段路面破损严重,通行能力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目前此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完成,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好土地预审、项目选址、征地拆迁等工作,尽快时改建项目早日落地生根,缓解工业园区交通压力,助力兴县脱贫攻坚。 ——市人大代表尹新明

  ●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进国道209、307和省道340等8条改线工程。307国道改建可以进一步提高周边区域内的路况质量、改善行车条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文水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保证,从而加快了文水县转型发展步伐实现转型发展。 ——市人大代表王吉

  改革创新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大数据+”业态新模式,成立了吕梁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华为大数据中心等11个项目落户吕梁,吕梁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绿色云计算中心智慧能源示范项目被列为全国首批55个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大数据产业让外界了解到了‘数谷吕梁’,让吕梁在转型的路子上越走越快。他建议,要把大数据发展与吕梁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真正把大数据打造成为引领我市转型的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我市逐步实现从“挖煤”向“挖数据”的转变。 ——市人大代表秦亮

  ● 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加快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步伐,提高煤炭产业竞争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未来发展的新型煤化工技术,力求在煤化工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取得突破。鼓励企业采用现代煤化工技术,改造工艺路线,延伸产业链条,积极研发市场需求大、升值空间大的新产品,发展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同时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给予特殊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特殊奖励。要在技术先进的企业,设立煤化工技术研究机构,并结合生产实际,强化对全市煤化工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市政协委员李开宇

  《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持续推进“大项目”战略举措,实施“3331”项目建设大会战,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社会民生3大领域,实施总投资3600亿元的30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开花遍地,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出席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认为,近年来,我市一批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火热上马、加快建设,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要继续以转型项目建设年为抓手,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解读人:

  本报记者 刘子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