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擂战鼓踏征程 千林万树启宏图

来源:吕梁日报 更新时间:2020-09-18 18:51:32

   ——吕梁市造林专业合作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动实践

  

  山,还是那座山。但变了模样,如今,吕梁山上,山川着绿,林海生金,一棵棵树枝繁叶茂、迎风招展,它们是绿水青山的底色,筑牢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地,还是那片地。却生机勃发,一粒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种子”,正在吕梁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激励各行各业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持续奋斗。

  水,依然在这片充满红色基因的土地上静静流淌。绿树栽起来、口袋鼓起来、百姓富起来、生活乐起来,吕梁在造林护林的“战役”中,肩扛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以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始终不变的决心和信心,打响、打赢了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

  英雄的吕梁人民再一次发扬新时代吕梁精神,在吕梁大地上风雨兼程,书写精彩的脱贫故事,描绘美好的民生画卷,铸造了一个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样本。

  艰难困苦、玉汝已成。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他们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截至目前,吕梁共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1398个,吸纳贫困户社员2万余户,完成造林30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递增,林地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62.8%,通过生态扶贫带动50余万人脱贫致富。

  金色秋风今又是,山还是那座山,只是换了人间。

  以造林合作社为突破口,创新生态扶贫机制

  吕梁是革命老区,境内沟壑纵横,坡陡沟深,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山西10个深度贫困县有9个分布在吕梁山区。这是吕梁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硬骨头。

  让一方水土养好一方人,让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这是吕梁市委、市政府的夙愿。

  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期盼,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便是吕梁的奋斗方向。林业生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吕梁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思路决定出路,吕梁做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围绕“荒山增绿、群众增收”两条主线,采取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将贫困人口组织起来,打破以往招投标的工程管理机制,搭建起群众参与生态治理、获取劳务收益的平台,让他们在绿化家园的过程中增收致富。

  两年多的实践,吕梁探索出一条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路径,形成崇尚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造林合作社成为新时代吕梁人民的重要实践成果。

  岚县是第一个“吃螃蟹”者。2016年,该县结合实际把原有的“公司造林”变为“合作社造林”,先后组建了47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揽政府的购买式造林工程,即由合作社社员自主购买树苗,在政府指定的区域植树造林,并负责一定期限的林木管护,在林木经过验收合格后,由政府购买回收。当年承揽造林5万亩,参与造林的社员人均增收5000元。

  石楼县创造的“合作社造林加支部、造管营结合能禁牧、村社员分配都兼顾、两战役双赢快致富”的模式,建立了村、社、员三者分配的利益联结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参与造林的积极性。今年石楼县除14.5万亩退耕任务全部完成外,又追加了6000亩,全县146个村靠“支部+合作社”的模式,让集体经济破了零。

  吕梁市所有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均可获得退耕奖补、造林务工、森林管护、苗木销售、经济林提质增效、合作社利润分红等6个方面的收入,有7.6万人靠这6项收入脱了贫,直接受益贫困人口40万以上。

  用一句话表述,这便是:政府出钱,百姓造林;政府购买服务,百姓受雇护林,大山变绿了,百姓有钱花。这一创新模式,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参与造林的积极性和脱贫的内生动力。

  在吕梁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和政策指引下,当地构建起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长效机制。从岚县燃起的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当地合作造林的“激情”。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视察工作,专程前往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明确指出,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把脱贫攻坚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是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也是生态建设的好路子。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先后三次肯定吕梁的做法,并做出重要批示在全国推广。

  2017年9月25日,全国林业生态扶贫现场观摩会在吕梁召开。

  吕梁经验为贫困地区生态建设、脱贫攻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发展样本、清晰的发展路径。

  强化党建引领,推进生态扶贫,为深化农村改革蹚出新路

  三年来,吕梁人民坚定初心,砥砺前行,汇聚激情,凝聚力量,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绘就造林专业合作新蓝图、谱写脱贫攻坚的新篇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大力发展造林专业合作社的同时,吕梁积极探索由支部引领、村支两委主干或能人领办的“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以乡镇为单元成立的造林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合作社+合作社”模式;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驻吕梁国有林局和大型绿化企业参与合作造林,发展林业产业的“合作社+企业(国有林局)”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借鉴贵州等地壮大集体经济好做法的同时,吕梁充分吸收在农村改革方面的好经验,把造林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党建引领、能人带头、农民主体、共同富裕”,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

  加快规范合作社股比结构,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股比结构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原则上控制在15%,能人或带头人的股份原则上不超过20%,农户总的股份不低于65%。这样,既解决了贫困户入股和合作社运营缺资金难题,又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和参与农民的增收,推动造林专业合作社实现长远发展、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白家塔村是柳林县高家沟乡5个贫困村之一,先后获得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五个好支部、县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他们蹚出一条农村新型合作化道路。

  党支部领跑、党员带跑、群众跟跑。白家塔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依托造林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造林合作社+红枣合作社+企业”模式发展,村集体占15%的股份,社员占65%的股份,领办人占20%的股份,与红枣合作社联合发展,与哪哈沟煤业公司结对,由村委主任领办、村支两委为主干,全体村民参与,形成了“党支部领跑、党员带跑、群众跟跑”的浓厚氛围。

  农民变工人、土地全流转、促三变增三金。该村党支部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引导本村197户以土地、资金等不同方式入股合作社;全村2103亩分散土地以入股形式统一流转到合作社。促进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转变,达到了“无闲地、无闲人、有工资、有分红”的效果,实现了“一地变三金”(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

  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该合作社对流转后的土地全盘规划,对多年不务作冲毁变废的沟沟渠渠进行了全面整理,将2103亩分散土地建成了“七大特色农业基地”。党支部积极研究市场发展、科学分析市场变化,推广实施喷灌滴灌、推广使用宽膜覆盖技术实现一地四种,可面对市场因时制宜、及时调整产业,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按照合同约定,土地入股的分红为200元/亩、资金入股的分红为保底2000元/股、青壮劳动力工资为120元/工。

  产业稳发展、群众稳增收、村集体经济稳增长。白家塔村以发展“七大特色农业基地”为着力点确保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苗木花卉基地种植的菊花,在清明期间3天售卖17万枝,“保护环境、森林防火、产业增收、乡风文明”一举四得;西瓜基地种植的西瓜,在今年7月份举办的“西瓜开园了”活动当天,就订购西瓜30万斤,预计收益50万元。1至6月合作社完成旧村复垦工程一处、土地整理项目一处,帮扶企业环境卫生整治项目一处,合计收入126万元;正在实施红枣、核桃林提质增效、农业生产服务托管、自来水入户工程等,预计纯收入达34.5万元。

  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白家塔村开展“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举办“回家过大年”活动,凝聚民心,激发内生动力。完善爱心超市“积分制”运行模式,实现了“要我清洁”到“我要清洁”的观念转变。通过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和柳林“红枣文化节”,召开农特产品展销会、招商引资洽谈会,初步形成“一台三文三亭六墙一市场”的生态田园旅游景观。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造林专业合作社+红枣合作社,让白家塔村走上了新型合作化道路,“党建全统领、村民全覆盖、土地全流转、产业全带动、农村新风貌”成为白家塔村的真实写照。

  目前,吕梁市1398个合作社,按照“党支部+”的模式,重新调整股比结构,健全机构、健全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已注销合作社262个,规范1136个,规范完成率100%。通过完善手续,按照新的要求,重新换发营业执照,新(换)发营业执照1136个,换(发)证率100%。

  各县正按照示范社标准要求,进行示范社的评选,力争规范后的合作社100%达到县级示范社标准,10%达到市级示范社标准。全市已评选出659个县级示范社,占到规范合作社总数61%,其中柳林、交口、离石、孝义、岚县5县(市区)规范后的合作社,100%达到县级示范社标准。合作社在不断拓展业务,成员人均承揽1.7万元的工程任务。

  吕梁生态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崭新的吕梁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紧抓合作社管理规范化,为新型经营主体开拓发展空间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吕梁将创新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提高造林合作社创新创业能力。

  脱贫关键靠产业,一个个特色产业在吕梁大地上茁壮成长,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

  站在风口上,随着“造林专业合作+”模式按下加速键,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一模式的健康发展,需要政策扶持,也需要规范管理。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加强引导,才能行稳致远,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范提升造林专业合作社,其目的就是为了在促进增绿基础上发挥更大的带动效应,从而实现生态建设“绿化、彩化、财化”全达标,脱贫攻坚劳务收入、资产收入、经营收入、转移收入全增加的“两全”目标。

  吕梁紧紧抓住“规范管理”这个关键。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法的要求,他们建立起一套规范严格的决策、经营和监督体系。造林合作社要按照合作社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建立成员账户,公开合理分配收益,依规成立经营监督组织机构,使用全国统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系统,通过银行转账形式逐阶段支付合作社成员劳务工资,实现经营资金闭环管理、盈余收入公平分配。

  岚县森生财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郑二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规范管理的受益者。

  省政协副主席、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曾寄语郑二小:岚县有个郑二小,合作造林搞得好。一二三产要融合,沙棘产业为主导。都来学习郑二小,合作造林要搞好。规范提升闯新路,绿水青山宝中宝。

  郑二小,多年从事植树造林,成绩斐然,在岚县界河口镇他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2016年,东口子村支部书记郑二小,做为领头人号召本村33户村民一起组建了岚县森生财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并取得了造林资质,当年就承接1350亩造林任务,社内贫困户通过参与造林,人均收入达5000余元。

  合作社初见成效后,2017年,郑二小又组织人员前往内蒙古考察沙棘良种,经多次讨论研究,最终确定了在退耕地中种植中蒙杂交杂雌1号沙棘。退耕农户(其中贫困户98户287人)自愿委托村委流转退耕林地经营权20年和国家、省级配套的种苗造林补助资金,统一入股岚县晋森园绿化有限公司,由公司经营管理,造林合作社组织劳动,建立了“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态脱贫运营模式。村集体每年每亩提取不少于10元的公益金,农户将按不低于持股份额的6%进行收益分红,保底收益每年每亩不低于50元,社员还可参与劳动赚取劳务收入,人均年增收3500余元。

  2019年,东口子村又建设了沙棘冷库,引进了山西秀容沙棘制品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合作社沙棘原料使合作社社员变成了沙棘产业工人。

  2020年,该村对造林合作社进行了规范提升,业务范围拓展到美丽乡村建设、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并联合4个造林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山西绿缘造林联合社,不但承接了界河口和其它乡镇2900亩退耕还林和蚂蚁地埂沙棘项目,同时还承接了东口子村的修桥筑坝工程,总投资233万元,联合社预计收益可达46.6万元,入股社员分红预估在2000元左右。

  郑二小领头的合作社交出的这份答卷,是吕梁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缩影。

  吕梁市通过造林合作社的规范提升,创新了“村集体主导、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参与、全民投入、按股分红”的产业发展模式。将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合作社由“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实现基层党建与合作社发展“同频共振”,为巩固脱贫攻坚蹚出新路子,谱写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

  日前,吕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基层一线,通过与合作社成员面对面交流、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规范提升具体做法。在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社有关规定,制定了合作社示范章程(示范文本),为合作社规范提升提供了范本。

  在此基础上,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农经局、市扶贫办、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5部门共同印发了《吕梁市造林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工作方案》,从组建运行模式、机构设施、管理制度、财务规范、能力信誉等五方面细划了具体规范标准,明确了规范指标。

  如今,吕梁市造林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

  借生态扶贫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升农业劳动者职业素质和生产能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吕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扶技、扶业相结合,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

  生态扶贫最直接、最根本的评判标准是群众生活的改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吕梁搭建的造林专业合作社这个舞台上,开创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未来!

  郭锋平是临县大禹乡“葱山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他对领办人高文祥说:“跟着我们村的合作社,我春秋两季能挣2.5万元,今年我要用这钱翻新房子。”

  岚县界河口镇会里村村民贾引民,靠着在合作社的打工收入和分红,以及国家的其他政策性补助,不仅脱了贫,还在2017年娶了老婆,过上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柳林县鼎盛源造林专业合作社位于柳林县三交镇宋家垣村,2017年以来,合作社累计实施造林工程共计15239.3亩,先后吸收社内外39名贫困劳力参与造林,共发放劳务工资93.5万元,贫困社员年户均增收1.75万元,实现了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双赢的目标。

  一张张笑脸,一件件实事,传递着一个个脱贫故事。

  吕梁生态扶贫的喜人成就,改变了贫困百姓的人生轨迹,让他们不仅仅增收、致富,还能掌握一技之长。

  日前,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下文,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造林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和普通成员技能培训工作。

  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他们计划从2020年开始,分三年时间对吕梁全市2.7万名造林专业合作社成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其中2020年培训1.2万人。培训完统一组织考核鉴定,合格者颁发职业技能证书和培训结业证书,职业技能证书持证率达到95%以上。

  培训内容包罗万象:从造林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到苹果树的修剪、樱桃树修剪、枣树修剪、核桃树修剪、葡萄树修剪、育苗、造林、生态林管护、经济林管理、林业产业发展;再到美丽乡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小型公益基础设施等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等。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劳动技能,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产业兴则群众富。关键在于通过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构建“输血造血”的长效机制,需要大力发挥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邮政储蓄银行联合研究制定《金融支持吕梁市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创新融资机制,着力解决造林合作社缺资金难题。贷款对象分为三种类型:合作社法人创业担保贷、合作社贫困社员贷和合作社非贫困社员贷。

  其中合作社法人创业担保贷、合作社贫困社员贷这两种,根据有关政策,给予全部贴息。贷款期限最长3年。合作社法人最高可贷30万元,贫困户可贷5万元,非贫困户可贷15万元。贷款额度不超工程结算总额60%。造林专业合作社与林业(乡镇)部门签订林业生态建设协议,在邮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就可以申请贷款。贷款可用于造林、护林、营林,发展林业产业或参与美丽乡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小型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经营托管、承揽交通养护、小型农田、小型水利建设等项目所需相关费用。

  三种贷款模式将持续给当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如何让造林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扩宽造林专业合作社和参与群众增收渠道?

  吕梁市副市长尉文龙始终在思考、谋划,他认为:一要拓展参与空间,由原来的单纯造林变为造林、营林、管林一体,由造林专业合作社经营林业产业发展全链条,真正把森林可持续经营落实落地。二要延伸经营范围,鼓励规范管理的造林专业合作社参与经济林管理、小型公益事业建设、农业托管等涉农活动,支持其将“蛋糕”越做越大。三要增加造林收益,鼓励造林专业合作社采用“购买造林”模式承担绿化任务。支持造林专业合作社在整地造林的同时,发展林下产业,增加综合收益。如,在造林预整地时播种萝卜、蓖麻或中药材等,实现长短结合,也可采用植苗加直播的办法,丰富中间抚育利用,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四要降低经营风险,通过金融支持、保险托底、提供技术培训及国有林场、大型企业的种苗优势和技术支持,大大降低造林专业合作社经营的风险。

  十年树木,百年树林,吕梁人民将继续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儿,发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潜下心来做精、做细、做实造林专业合作社这块“金字招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信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吕梁山增绿了,老百姓增收了,生态环境也在逐步改善了,每年平均降水量增加81.8毫米,流入黄河泥沙量减少700万吨。生态好了,投资商也多了,吕梁连续5年招商引资名列山西前茅。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未来,英雄的吕梁人民,将继续在三晋大地书写浓墨重彩的“吕梁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