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省政府新闻办 更新时间:2021-06-07 16:01:00
6月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省疾控中心主任冯立忠,省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石秀萍,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侯天慧,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专家光明,通报我省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学英: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省始终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防控举措,科学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情防控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省疾控中心主任冯立忠,省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石秀萍,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侯天慧,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专家光明,通报我省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冯立忠主任通报全省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情况。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省疾控中心主任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再次与大家见面。4月15日,我们向大家介绍了全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相关情况。今天,我们再次向大家通报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进展。
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印度疫情快速反弹,并加速向周边国家蔓延,防控形势异常严峻。进入5月以来,国内安徽、辽宁和广东等地相继出现本土局部聚集性疫情。目前,全国共有2个高风险地区、8个中风险地区。本轮疫情呈现出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特点。警示我们,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慎终如始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一、时刻绷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根弦
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站在“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方针,坚持“面上放开、点上精准、关口内置、闭环管理”工作策略,始终扎紧“四个口袋”,织密筑牢疫情防控网。
一是扎紧国际航班经停太原入境人员管控的口袋。我们持续做好国际航班经停太原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工作。截至6月2日,共有64架次国际航班经停太原入境,累计11229人在我省接受隔离诊疗、留院观察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未发生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疫情。
二是扎紧中高风险区入晋返晋重点人群管控的口袋。我们密切关注全国中高风险区调整变化情况,加强对中高风险地区入晋返晋人员的摸排管控,做到“六个第一”,即第一落点闭环管理、第一时间推送信息、第一时间排查管控、第一时间核酸检测、第一时间流调溯源、第一时间反馈信息,严密防范中高风险地区疫情输入风险。截至6月2日17时,全省通过信息推送和主动排查,累计排查到安徽、辽宁、广东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县入晋返晋人员8797人(其中广东省4953人),其中中风险地区入晋返晋人员250人(其中广东省96人),已全部实施了隔离医学观察,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县其他低风险地区来返晋人员8547人(其中广东省4857人),均采取居家健康监测;8440人核酸检测阴性。针对近期广东疫情形势,我省将加大广东入晋人员的排查管控力度,也就是在相关机场、车站(动车、火车、汽车)第一落点设置核酸检测点,根据到达时间、乘客人数等实际情况,配足配强核酸检测人员,实施对广东入晋人员进行全员免费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无一遗漏,并发放《个人健康监测告知书》。
三是扎紧陆路口岸入晋返晋重点人群管控的口袋。对由其他省份入境隔离期满返晋人员,实施点对点转运,人盯人管控,第一时间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居家健康监测,开展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织密防控网格,及时发现隐患,第一时间处置。截至2021年6月2日24时,累计追踪到境外入晋人员18853人,尚在晋隔离治疗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86人。
四是扎紧进口冷链物流管控的口袋。关口前移,定期监测,防患未然。对进口冷链物流物品实行“一总三全面”集中管理,即设置总仓,实行全面索证、全面检测、全面消毒,严密防范进口冷链物流疫情输入风险。截至6月2日,全省累计完成农贸市场、海鲜水产品市场、屠宰场等重点场所食品、环境和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421807份,其中9种货品共检出阳性样本68份,环境阳性样本8份,协调指导相关市县和监管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处置工作。
二、全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进展顺利
山西省委、省政府把疫苗接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省委书记林武高位谋划、全面部署、靠前指挥、系统推进。全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平稳有序,截至6月3日上午9时,全省累计报告接种疫苗1439.6万剂次,覆盖126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数的36%,其中179.3万人已完成两剂次疫苗接种。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第一时间建立最强领导专班,省委书记林武亲自担任省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市、县政府一把手牵头挂帅,建立起涵盖11个市、117个县的疫苗工作专班,实施疫苗接种网格化管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省政府与各市逐级签订疫苗接种目标责任书,全面形成“省级统筹、市县主责、街镇实施、单位社区和乡镇组织、行业促进、条块结合”的疫苗接种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未雨绸缪、科学研判、提前谋划,2020年6月,省政府就与中生集团签定了一揽子疫苗研发供应框架协议,为全省疫苗使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举措,按照“属地管理、区域分开、重点推进、先易后难、知情同意、免费接种、安全有序”的原则,全省一盘棋,上下齐动员,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确定4月为“窗口准备期”,5-6月为“集中攻坚接种期”,按照“接种40%是底线、50%是目标、60%是方向,除有禁忌症外,18岁以上人群应种尽种”的原则,“分区、分级、分批”扩大疫苗接种人群覆盖率。
三是加强信息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助力疫苗接种,释放信息效能。为全力打通制约接种效率的信息堵点,依托“政务云”开发上线了支付宝健康码、健康山西公众号(健康山西APP)、三晋通APP、微信支付医疗健康入口等4个自助登记查询平台,实现多渠道网上个人信息登记,减轻现场登记压力,实现个人信息登记、疫苗接种预约、接种记录查询、疫苗数据上传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截至5月底,全省已采集超过2800万名应种人员信息,完成6月底既定接种任务人数的232.2%,占全省常住人口数的80%以上。6月2日起,接种过疫苗的民众健康码中将呈现金色注射器和金色边框,并配有“已经接种新冠疫苗”字样,实现健康码与疫苗接种“一码通”。
四是加强能力建设。抢抓4月份这个窗口期、准备期,抢抓时间,倒排工期,夯基础、提能力。灵活采取“固定接种点”+“临时接种点”+“移动接种点”的模式扩充接种能力,现有接种点数量2733个,设置接种台7548个,组织4.4万余名医务人员和1.1万余名保障人员坚守一线,确保疫苗配送、预防接种、医疗救治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近一周平均日接种量保持在60万剂次以上,最高日接种量达到85万剂次。
五是加强疫苗调度。为确保疫苗足量供应,省卫健委多次派出工作组进驻北京与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疫苗生产企业汇报沟通,协调疫苗保障供应。省疾控中心专门成立疫苗保供组,充分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开展疫苗精准调配,全省各级疾控系统投入260余台疫苗冷藏车和运输车,实施疫苗精细化调度,日配送疫苗能力达390万剂,确保疫苗及时达到接种点。严格执行日调度机制,掌握各市疫苗需求,科学做好分发工作,实行项目化、精细化管理,确保上下联动,保证接种工作的计划性、连续性、科学性、精准性,做到“人苗匹配”“苗苗匹配”“剂剂匹配”。
六是加强精准管控。进入5月“集中接种攻坚期”,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行政管理、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基层卫生机构和相关事业单位,除保留必要人员维持日常工作和医疗服务外,全员下沉接种第一线,节假日不休息,各接种点每日接种服务时间至少延长至22时。省卫健委、省疾控中心实行集中办公,严格执行“日调度、周通报”制度,突出接种“四个明确”要求(即:明确目标,坚持“一城一策”,以市为单元管理,制定刚性底线目标;明确任务,按照疫苗供应量下达任务数,按供应量实施接种。明确时限,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接种点、基层单位、社区网格员。明确督导,对接种进度慢的地区加强现场驻点督促)。同时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相关单位,公安、交通、财政、医保、药监、工信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保障和管控力度,协助开展经费预算、物资储备、运输保障、质量监管等各项工作,确保疫苗接种全流程、各环节安全、规范、高效。
七是加强安全保障。充分利用全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如实记录疫苗流通、接种等各环节信息,做到疫苗全程可追溯。规范开展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医疗救治、调查诊断和医学鉴定等工作。省卫健委组建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加强对全省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的指导。省、市、县各级医疗机构落实二级以上医院分区包片负责接种点医疗保障要求,“四有”措施实现全覆盖,即每个接种点有驻点医务人员值守、有急救设备药品保障、有120救护车转运患者、有转运渠道和救治绿色通道。各地协调公安、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及街道、居委会等组建工作专班,负责接种现场秩序维持、交通疏导、应急处置等工作,保障现场接种工作安全有序。
八是加强组织发动。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贯穿于疫苗接种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打好疫苗接种这场人民战、群众战、舆论战。各级政府牵头主抓,各行业部门系统推进,条块结合,层层落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接种网格;形成党政组织、社会动员、领导带头、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目前全省有超过80%的居民进行了疫苗预约登记,群众接种意愿强烈。
九是加强宣传教育。4月1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组织省卫生健康委、省药监局、省医保局、省疾控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就全省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及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介绍。省卫健委还组织省内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录制抖音小视频、制作网站专栏、举办电视专题讲座等新媒体形式向公众解疑释惑,引导公众理性看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偶合反应等,切实让公众消除疑虑,形成合理预期。各地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讲解,取得公众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增加公众对国产疫苗的信心,营造全社会科学认识疫苗、积极参与接种的良好氛围。
十是加强督导指导。省卫健委组建了11支由厅级干部任组长的省级驻点督导指导组,实行厅级干部包片、处级干部包市的驻点巡回督导机制,层层传导压力,督促各级落实责任。同时还抽调预防接种、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各方面专家组成技术指导组,驻点加强疫苗接种技术指导,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通”,及时查找薄弱环节,推动工作落实。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6月份主要针对已接种第一剂的人群集中开展第二剂疫苗接种工作,确保6月底前完成群众的两剂次接种任务,有序推进需求人群的第二轮接种工作。
当前全球、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借此机会我们再次向广大公众提出如下提示:一是近期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二是如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要主动向社区报告登记个人行程。三是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牢记“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的防疫“三件套”;做好“防护口罩还要继续戴、双手还要经常洗、社交距离还要留、窗户还要尽量开、咳嗽喷嚏还要遮”的个人防护“五还要”。四是要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尽快形成免疫屏障,巩固我省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以优异的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
马学英:
谢谢冯立忠主任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按照惯例,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光明日报记者:
现在社会有6月10日停止疫苗接种这个说法,具体情况您能做个介绍吗?还有未接种的人群出行会不会受到限制?
省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关于第一个问题: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梯次推进、突出重点,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和我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百日攻坚行动”的工作安排,5月份我省全面开展接种攻坚接种工作,截至6月3日9时,全省有超过1260万人接种了1439万剂次新冠病毒疫苗。
下一步,为保证受种群众能够按时完成全程的接种,获得更好的免疫保护,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结合疫苗供应的实际情况,6月10日至30日,我省主要针对已经接种过第一剂次的人群集中开展第二剂疫苗接种工作,暂缓接种第一剂次。但是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如出国和其他疫情防控需要等情况,还将继续提供第一剂次疫苗接种服务。暂未接种第一剂次的人员也无需担忧,7月以后,我省会继续全面推进第一剂次和第二剂次的接种工作,持续提高疫苗接种人群覆盖率,请广大群众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6月份,第二剂次疫苗接种的组织工作更加复杂,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为统筹做好第一剂次和第二剂次的衔接,保证第二剂疫苗按时完成接种,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接种计划,精准测算不同剂次疫苗需求,加强疫苗保供,做到人、苗数量匹配、疫苗种类匹配、接种剂次匹配。同时,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接种点数量不减少、接种速度不放慢、接种人员节假日不休息,举全卫生健康系统之力,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在此,提醒已完成第一剂次接种的居民朋友们,请大家了解自己的接种时间、疫苗品种、生产企业等相关信息,关注接种点信息发布,在第一剂接种21天后,56天之内尽早主动前往接种点,完成第二剂疫苗接种。还未接种疫苗的市民可从7月起就近选择接种点进行接种,尽早构筑起群体免疫的“防疫长城”。
关于提问的第二个问题: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基本原则接种,即使目前暂未接种疫苗,也不会对个人出行造成影响,体温正常、凭健康码绿码可以正常出行。但接种疫苗可以建立个人免疫,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同时也能为建立群体免疫屏障作贡献。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国内多地发生局部疫情,我们始终暴露在疫情风险之下,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是打赢疫情歼灭战的利器。6月2日起,我省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的群众健康码会呈现金色注射器和金色边框,并配有“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字样。在此也呼吁大家,还是要积极踊跃接种疫苗。
谢谢大家!
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
在对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者的医疗保障方面,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
加快新冠疫苗接种,必须守住安全底线。国家对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工作提出“四有”要求,即:有驻点急诊急救人员,有急救设备药品,有120急救车现场值守,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目前均已落实到位。具体来说,全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重点从三个方面来保障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
一是定点医院做好救治准备。省市县三级共确定了155所医院为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都开通了绿色通道,也为疑似异常反应患者预留了床位。
二是组建了高水平专家团队。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省市县三级成立了由2547人组成的134个医疗救治专家组,涵盖了神经内科、心血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科、眼科等专业。此外,11个市成立了由254名高水平专家组成的42支巡回医疗队,在各疫苗接种点开展巡回医疗工作。
三是多措并举做好医疗保障。全省所有疫苗接种点,都按规定配置了急抢救药品和设备;每个接种点至少由1名医师和1名护士驻点进行全程的医疗保障;同时统筹120急救资源,在疫苗接种方舱等重点区域安排120救护车值守,在其他接种点部署120救护车巡回,确保异常反应患者可以第一时间转运至最近的定点医院进行救治。
我们将持续加强对疫苗接种者的疑似异常反应监测和接种后人员跟踪随访,做好信息报告和管理,以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保障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医疗救治工作。谢谢!
山西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记者:
我省使用的疫苗有哪几种?两剂次如何做到匹配?
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专家
谢谢你的问题。目前在我国批准附条件上市和紧急使用的疫苗有三种,分别是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我省目前使用的是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重组蛋白疫苗需要接种3剂之后才会得到最佳的免疫效果。这两类疫苗都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疫苗,都达到了我国和国际上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标准,公众完全可以放心地选择任何一种疫苗来进行接种。
在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高度关注全程免疫的完成情况。根据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规定,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影响、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因此,为了保证第一、二剂疫苗的有效衔接,我们要求各地进一步细化接种计划,精准测算不同剂次需求,留足周转量。合理安排第二剂次接种,确保第二剂接种的需求。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加强技术指导,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谢谢。
人民网记者:
接种国产新冠疫苗对目前的变异株是否有效?
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专家
谢谢你的问题。病毒的变异一直是疫情防控,特别是疫苗研发和使用中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根据相关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公布的数据看,接种国产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在交叉中和实验中,仍然能够和目前发现的流行株病毒发生良好的中和反应,应该说疫苗还是具有良好的保护性的。
另外,病毒的变异是自然发生的过程,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种变异,是因为感染者基数很大。基数越大,病毒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就越大,自然选择筛选下来的这些毒株就比较适合传播。只要病毒的变异可控,疫苗应该还是可以能够持久的保护。因此我们目前要做的首先要尽快去接种疫苗,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把病毒生存的场所限制在很小的范围,新变异毒株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小。我们的相关机构和部门也在开展密切监测,包括病毒变异可能对一些检测手段特异性、灵敏度的影响等,为后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有关疫苗研发生产企业也已经做好了应对突发重大变异研发新型疫苗的准备,可以迅速的开发出针对变异株的疫苗,来满足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接种需要。谢谢。
马学英:
非常感谢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4位负责同志和专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