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保世纪行看山西】| 探寻汾河又现好风光背后的故事

来源: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更新时间:2020-10-09 14:53:00


汾者,大也。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全长710余公里,流经太原境内188公里,养育了近半数的山西人,被誉为山西的母亲河。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的诗句来形容汾河的美景。但是,工业排污、地下水超采、煤炭大规模开发等让汾河不堪重负,最严重时干流全线近70%为劣Ⅴ类水质。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近年来,山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方位融入高质量转型发展之中。

为从根本上解决汾河流域水生态问题,围绕“风光美起来”的规划总目标,山西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作出对汾河流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大决策。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监管,以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面退出劣Ⅴ类水质。

如今,这条山西的母亲河又现大好风光。9月21日至25日,2020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采访团走近汾河,探寻汾河水再次“哗啦啦”背后的故事。

 

 

 





“锦绣太原”美景照进现实

 

 

 

一川清水,两岸锦绣。

9月21日,采访团首站来到了太原市汾河三期治理美化工程晋阳桥段。

夕阳映衬下的汾河,水清景美。宽阔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让人再次想起那首广为传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正如歌中所唱到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然而,在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播李桂琴的记忆中,想看到汾河水哗啦啦的美景一度是很难的事情。

李桂琴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她至今都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做过一个节目叫《谁不说俺家乡好》,当时节目组很想拍一个“汾河流水哗啦啦”的场景,可那时候流经太原市的汾河根本就没啥水,更不要说“哗啦啦”了。无奈之下,节目组最终开车跑到汾河水库才拍到了点儿有水的镜头。

让李桂琴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在太原城区,汾河沿岸全长33公里的城市景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这让她惊喜不已。“我相信,锦绣太原城的盛景很快就会重现”。

汾河之所以发生如此沧桑巨变,源于几年来山西省的迅速行动持续发力,连续出台了多部指导性法规文件,2015年印发《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7年出台《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2018年出台《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2019年发布《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提出2020年全面消除劣Ⅴ类国考断面。今年又印发了《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将在15年内投入870多亿元进行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

据悉,按照规划要求,目前,13.5公里先行示范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以上,年内将可实现主体完工;总投资29.43亿元、涉及太原、晋中、吕梁3市6县(市)的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今年年底将全面开工。




生态治理经济发展协调推进


水变,山也在变。

汾河水越来越清,流域内的山也越来越绿。9月22日上午,采访团来到太原市西山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

曾经的玉泉山一带,有石膏矿、采石场等矿产企业百余家,形成了200多处、近100万平方米的破坏面,刮风扬黑灰,下雨流污水,成为城市一大污染源。2009年,在太原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支持下,复转军人、山西晋峰供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俊平“认养”了玉泉山,带领1000多名复转军人开展了长达十余年的艰苦修复治理,终于将一座座废矿山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后花园”。

十余年间,像玉泉山这样的奇迹在太原东西两山接连上演,如今已初步形成30处城郊森林公园。

为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生态资源透支的问题,山西省力求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综合治理,解决流域生态环境“流域之病”。根据《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山西省共设置68个工程项目,总投资83.07亿元,项目类型主要为河流水系及水生态保护恢复、造林绿化治理、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农用地综合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六大类。

今年上半年,山西省营造林完成315万亩,占年度任务的78.75%。待项目全部完工后,将有效缓解汾河中上游周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构建汾河中上游“水丰、质好、河美”的汾河生态廊道。

生态扶贫让百姓吃上“生态饭”


汾河在变,两岸人民的生活也在变。

9月23日,采访团一行来到忻州市静乐县。这里是深度贫困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省深度贫困县。

位于静乐县的庆鲁沟,坡陡沟深,生态极度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老百姓收入低,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贫困连片区。

近些年来,秉持“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为了民生”的理念,庆鲁沟流域被作为示范区,为全县35条整沟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庆鲁模式”。通过规划先行,整体推进,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整沟治理组合拳”。一方面实施易地搬迁,对岩子等6个村308户832人实施整村异地搬迁;另一方面,抓好产业发展,根据各村特色发展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同时,推进光伏扶贫,抓好退耕还林,提升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

如今的庆鲁沟,昔日的山庄窝铺已经拆除复绿,荒山变绿洲,2019年所有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收入稳定增加。汾河流域内生态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吕梁山集中连片绝对贫困区的生态扶贫工作。在“一个战场”上,打赢了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

汾河水又现“哗啦啦”,母亲河重现秀美身姿。汾河沧桑巨变的背后,是绿色发展之路带来的力量,是三晋儿女还黄河一泓清水、实现碧水长流的决心和勇气。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