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更新时间:2021-04-15 10:06:00
“十三五”期间,我国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土壤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各项任务指标如期完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任务圆满完成;不断夯实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基础,碧水保卫战有关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但与此同时,我国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水平不高、程度不深,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围绕如何把握当前形势,推动建立长效机制,解决这些领域的突出问题,记者对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以下简称土壤司)司长苏克敬进行了专访。
进一步加强污染源头管控
巩固净土保卫战成果
以试点为突破
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难题
近年来,土壤司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深化。完成“十三五”农村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启动实施,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研究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督指导体系。
但这方面的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十分艰巨。据悉,目前,我国2/3的行政村尚未开展环境整治,农村黑臭水体量大面广,3/4的行政村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部分已建成设施“晒太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刚刚起步,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9.8%、46.5%、67.2%。
“今年,土壤司将按照‘抓重点、分区治、精细管’的基本思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督指导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等两项重点任务。”苏克敬说。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日前已印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对未来一个时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监督指导工作进行了部署。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土壤司将在全国各地区试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调查、监测、评估等相关工作,初步探索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框架体系,为后续开展的污染负荷评估以及绩效考核工作奠定基础。全面启动养殖大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科学测算评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优化区域粪污处理利用模式,强化环境污染监管措施,逐步提高畜禽养殖行业的监管水平。
与此同时,分类分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分解落实“十四五”目标任务,指导各地整县推进,优先治理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等村庄,因地制宜开展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规范设施建设运行,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验收和运行维护等技术指南,示范推广典型地区适用模式,指导各地提高工程质量和运维管理水平。组织各地开展现有设施运行情况调查评估和分类改进,持续推进20吨及以上处理设施出水监测,提高设施正常运行率。到今年年底,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8%左右,东部和中西部有条件地区分别达到40%和20%左右。
此外,有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将黑臭水体整治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科学实施截污控源、生态修复、清淤疏浚和水系连通等综合治理工程。
摸清重点区域污染状况
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打牢基础
“十三五”期间,土壤司不断夯实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基础,碧水保卫战有关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连续4年实现地下水极差比例控制在15%左右的目标。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任务,全国共计完成9.59万座加油站的36.23万个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基本控制了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下水污染风险。
“化工园区是重污染企业集中区域,部分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成分复杂、毒性较高的污染物,可能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此外,我国废弃矿山存量大,闭坑矿山的污染底数和污染特征仍不清楚。因此,今年将围绕重点区域,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打牢基础。”苏克敬介绍。
据介绍,土壤司计划今年完成全国68个国家级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并初步拟定在湖南、四川和云南3个铅锌矿较多的省份,试点开展废弃铅锌矿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这两项调查评估工作方案已于今年3月印发实施,推动和指导地方开展相关工作。
此外,2020年启动第一批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涉及18个省(市、区)共49个项目。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项目2个,其他47个项目今年将持续推进。“这批试点项目情况复杂、技术难度大,地下水污染防治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我们将组织土壤中心加强项目现场指导、开展重点技术帮扶等方式,力争通过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和经验保障。”苏克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