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双拥办 更新时间:2020-05-25 10:03:00
杨保平同志出生于1978年11月,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1996年12月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军,参军一年后就担任班长,1998年被所在连队评为“优秀士兵”,三年后光荣退伍,怀着建设家乡,服务家乡,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复转回村自主创业,2008年在村委换届时全体村民以高度的信任,让他回村带领村民同奔小康,并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2010年6月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开展了他新的人生,更加坚定了他倾注真情,奉献村民的责任和担当。
担任马坊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牢记部队的光荣传统,见守军魂,勇于担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新征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在发展本村农业,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素质,改善村级经济状况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以一名军人的身份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工作,默默无闻的奉献,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多年以来,连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先进农村支部书记”,“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西沟村在杨保平同志的带领下,2014年在新农村建设六件实事中全县评比获荣获先进,2012年——2016年连续5年被吕梁市委评为五星级党支部。2010年12月山西省爱国委员会授予先进卫生工作者。2013年3月被方山县委评为先进农村支部书记。2015年2月被方山县委评为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6月吕梁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七一”被山西省委组织部授予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并受到省委书记骆惠宁的情切接见。村党支部同时被吕梁市委评为“五好党支部”。荣誉的取得,凝结着一名党的带头人的一点一滴的心血和汗水。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必须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努力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此,杨保平同志,严格以“两学一做”的要求规范自己,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自己,认真领会并坚决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理政能力。他对工作安排十分严谨。每干一件事都要深入到群众中,调查研究,吃透实情,依靠群众的智慧,力求实事求是,针对群众的思想问题,通过说服务教育,利益驱动等方面,着手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每位村民都能行动起,与本村党员产生互动。杨书记,还注重自身学习与本村发展有一定联系的科学文化知识,如《农村政策法规》《科学种植、养殖》学习使用计算机,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夯实基础、强化党建
抓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支部成员凝聚力。杨保平同志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首先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次,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多次派人到外边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再次,积极推进“三项制度”建设,不管天晴下雨、风吹雨打,除了因公出村办事、调解纠纷、到镇上开会以外,你都会在村活动室发现他忙碌着为群众办实事的身影,在与群众交谈了解中,不难发现,他的脸上时刻保持微笑,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
三、关注民生,体察民情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解决村民出行问题,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杨保平同志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多方筹措资金,修筑硬化村级主干道1.5公里,争取项目,修建硬化村巷道水泥路10条,计5公里,新装太阳能路灯30盏,方便了群众夜间生产生活行动。为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娱乐场地,自筹资金硬化文化广场800平方,配备体育器材一套,满足老年人对娱乐的需求。党员活动室年久失修,争取项目加自筹资金修建二楼用于党员活动办公。在安全饮水方面,多方筹集资金改建翻修水源井水塔及配套设施,2015年精准脱贫开展以来,他想方设法,多方跑项目,争取扶贫资金,争取到省十三标段河道治理项目,新建河坝3000米,新增耕地面积200亩,2016年新修危房30套,秋收以后免费为村民深松土地300多亩,2017围绕“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发展,投资10万元免费为贫困户发放马铃薯原种,每户可增收1500元,争取财政项目资金20万元,修建便民桥两座,与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争取信贷资金90多万元,发展肉牛养殖,结合本村肉牛养殖优势,争取帮扶单位帮扶资金30万元,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新建3000吨牧草饲料加工厂,该厂建成后,可为村民长期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时刻关注关心并深入本村所有残疾、五保、低保户的生活状况,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时,亲临现场,排查险情。春节期间,代表组织关心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家庭,对本村矛盾纠纷及时排查、调解,多年来无一人上访,任何矛盾上报不上交,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村风和谐治安稳定,全村百姓都为此受之感动。
三是抓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杨保平同志工作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多年年来,在他的眼里,钱可以花,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只有为全村百姓办事花钱值。因此他充分利用农民文化屋搞各种活动,比如:篮球场、文化广场、图书室等,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使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四是关心军烈属的生活,体现党组织对军烈属的关爱与关护,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这两大节日,他总会自购物品,上门慰问军烈属,多年来已形成习惯。他常常对人讲,自己曾经也是一名军人,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刻含义,每当节日,更是军人思乡念家的时候,为了让每名军人安心部队,守家卫国,一定要对他们的家人更加关心;上门慰问同时也是对所有参过军的复原退伍人员的另一种关爱,也是对他们所做过贡献的肯定。
杨保平同志长期以来牢记部队的光荣传统,以军人的优秀作风和部队锻炼成的坚强品格,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他的带领下,西沟村全体村民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2016年终于摘掉的“贫困帽”,在方山县率先整村脱贫。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为把西沟村打造成一个幸福富裕的文明村,而忘我的工作着,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一位复退军人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