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

来源:中国水利报 更新时间:2021-05-31 08:45:00

  (本报记者 李先明 张灯林 陈萌 王鹏翔5月12日,山西省太原市。雄伟的晋阳桥横跨汾河两岸,桥下碧波荡漾,身着橙色工服的保洁员正在船上打捞水面垃圾。不远处,有市民在典雅的仿古码头前拍照“打卡”,还有的伴着绿树花香在步道上跑步锻炼。 

  一年前,正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沿河岸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情况,对太原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表示欣慰,指出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这是总书记继2017年视察山西后,再次对汾河生态保护与治理提出明确要求。 

  山西省近年来深入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目前,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劣Ⅴ类水质断面已全部消除。 

  沧桑巨变从何而来?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如何深入落实?未来母亲河沿岸将是怎样一番景象?日前,记者一行赴山西省太原市、介休市、运城市等地,实地探访山西推进汾河治理保护、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努力与行动。 

  从“示范带动”到“一体推进” 

  发源于管涔山南麓,流经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等6市,汇聚吕梁、太岳山区近百条河流,穿越太原、临汾两大盆地,自北向南绵延700多公里……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在三晋大地上静谧流淌,滋养着近半数的山西儿女。 

  无人机的镜头中,河水交汇处青黄分明,不远处的河岸滩地上,白鹤嬉戏成群,芦苇随风摇曳。这里是万荣县庙前村,翻山越岭的汾河在此汇入黄河。 

  “我们这儿是汾河最下游,早些年,人根本就站不到河边,都被熏得远远的!”万荣县水利局局长解胜刚说。 

  从“有河无水,有水皆污”到如今“碧波万顷,大河美景”,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怎样实现华丽蜕变? 

  “我们将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山西省水利厅副调研员李俊学说。山西2017年就颁布实施了《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进一步规范汾河流域内开发、利用、建设、保护等各项活动。 

  法制护航升级探索,绿色发展坚定向前。今年1月,山西省省长林武签署省人民政府令,公布3月1日起实施《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决定》。这是山西通过立法形式,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实施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有力举措。 

  从《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2015—2030年)》到《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山西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以河流为纽带,实施源头区保护,力争打造山水相依、溪水长流、林泉相伴、湖光山色的三晋幸福河。 

  强立法,定规划,逐步完善,加力推进……汾河治理保护在山西改革发展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在太原市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先行示范段施工现场,已看不到来回穿梭的大型机械,河岸边露出点点新绿。“我们负责示范段工程建设,已经完成河道主槽拓宽疏浚、堤坡放缓等工作,正在推进绿化工程,目前项目进度超过90%,6月底可全部完工。”汾河流域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国旗说。 

  山西明确省级规划、市县主体,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引进战略投资方组建流域投资公司,做到省级与地方、企业等主体多方协同发力,提高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 

  山西省水利厅河湖处工作人员常堃说:“先行示范段共13.5公里,在百公里项目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而对‘两山七河’而言,汾河是重点也是示范,带动其他六河、五湖和大泉等保护治理。” 

  立足长远的规划,真金白银的投入,给母亲河沿岸一个个工程项目按下“快进键”。山西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引领全流域开展高质量生态保护与修复。 

  从“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到“风光美起来” 

  挖掘机隆隆作响,托起石块往来穿梭,工人们配合着铺设格网石笼,分工有序。这里是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介休市段生态治理工程施工现场。 

  尽管工程还没有结束,但对照展板上治理前的照片,已经明显看出河面宽度的扩大。河中的湖心岛初具雏形,不时有野鸭、白鹭飞过。“河里有了水就有了灵气,工程还没建好呢,它们就急着来‘安家’了。”介休市水利局副局长郭俊笑着说。 

  介休市近年来投资1.5亿元建设汾河中游核心区蓄水工程,建成堤内蓄水液压坝3座、堤外调蓄水工程2处,及时调蓄补充汾河水量。同时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规范取水管理,未经批准不得取用汾河水源。 

  “多补少拿”让汾河介休段实现了“水量丰起来”。2020年,汾河介休段总径流量达9.2亿立方米,比2019年增长26%。 

  “光有水是不够的,还得让水好起来。”郭俊说,介休市累计投入4.6亿元,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兴地水源地达标建设,实施18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启动开发区5万吨污水治理工程。 

  作为汾河汇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汾河万荣段水质问题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去年年底,我们开始实施汾河入黄口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水质净化为重点,通过建设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绿色长廊。”万荣县水利局河道站站长解晓斌说。 

  在汾河入黄口上游不远处,河岸边一处挂着“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牌子的水质监测设施站,实时监测并上传河道水质状况。“现在,汾河运城段及支流的7个国考、省考断面均建有自动监测站,大大提升了监测管控水平。”解晓斌说。2020年,汾河入黄口庙前断面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 

  这是山西上下全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重要指示要求的缩影。 

  围绕“水量丰起来”,山西建立了汾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通过已建成的万家寨引黄等工程向汾河干流补水;围绕“水质好起来”,开展“清河行动”、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和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净化河道,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 

  同心协力,如臂使指,汾河水量水质“大变样”。2017年至今,山西省累计调引黄河水15.53亿立方米,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水位已连续多年持续回升;汾河水质呈向好趋势,2020年全部国考断面均退出劣Ⅴ类。 

  “现阶段的重点,是在巩固基本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良好成果的基础上,让越来越多的河段实现‘风光美起来’。”山西省水利厅副厅长白小丹介绍,去年印发的《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已明确提出,今后将通过对河流自然形态的修复及两岸的水生态空间管控、种植结构调整、绿色产业导入,构建“一源、两路、三线、四区、多节点”的河流生态景观空间布局。 

  从“补齐发展短板”到“打造发展优势”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绿色发展、转型发展是摆在山西面前的一道“时代命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以汾河为重点的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三晋表里山河已重现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在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考察时,提出要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不断增强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依靠汾河治理保护,打造发展优势,提升幸福指数? 

  汾河通达桥旁,一座“帆船”形状的建筑伫立在河岸边。常堃说:“这是山西省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承担了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赛艇、皮划艇等水上项目。”顺着建筑向河中望去,河面上清漂打捞船与训练船只往来穿梭,为平静的河面增添灵动与生机。 

  水上运动中心向北几百米,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置身于凉亭中,感受微风习习,望景怀古,体验古晋阳八景之一——汾河晚渡。汾河治理后,不仅带给市民美的享受,更让市民体验了晋阳汾河文化。 

  治水惠民,带来新的气象,也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在太原汾河岸边的彩色步道,不时有居民慢跑、骑行。“大家都愿意去美的地方,这里生态环境这么好,为了呼吸清新空气,我也要常往这儿跑!”居民郄俊巧在跑步休息间隙时说。 

  “这里是汾河治理三期工程,往北是四期工程,预计今年上半年完工。到时,汾河太原城区段将全面实现生态修复。”常堃说。 

  在人口密集的太原市区中心,这样一条绿色生态长廊,有助于防洪排涝、净化空气、消除水体污染,为各种水生生物、动物、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健康发展的空间。 

  晋中市黄河1号旅游公路沿汾河建设,打造“生态友好型”绿色之路,促进路网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万荣县凭借紧邻汾河及黄河的地理优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优质粮食生产区……依托汾河治理,山西不仅守护好了资源存量,还扩展了生态增量,厚植了发展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水荡漾,两岸花开,汾河已然活起来、美起来,成为一条流动的河、健康的河、生态的河、升值的河……汾河儿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高站位、大力度、新举措扎实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如今,美丽的汾河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百姓眼前,支撑着山西在转型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来!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5月28日 第4850期 头版头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