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更新时间:2017-05-23 10:24:29
今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逐渐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吕梁市社会消费品市场缓中趋稳,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逐渐收窄。
一、消费市场总体运行特征
1-4月,吕梁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5亿元,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收窄了0.9个和13.3个百分点。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一)城乡消费齐头并进,城镇消费增速依然快于农村
1-4月,全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镇实现零售额19.4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12.3个百分点;农村完成零售额4.1亿元,同比增长-11.4%,降幅较上年同期收窄16.3个百分点;城镇与乡村消费逐渐趋暖,但农村消费基础仍然很薄弱,仍需更多关注。
(二)批发业和住宿业较快增长,零售业止跌回升,餐饮业与去年同期持平
1-4月,批发业实现零售总额2937.1万元,同比增长12.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31.6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0.9%,降幅较上月末和去年同期分别收窄0.9个和13.1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514.7万元,同比增长30.1%,较去年同期提升37.8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亿元,同比增长-7.3%,与去年基本持平。
(三)新业态快速发展 ,消费升级类两级分化明显
1、网上零售实现较快增长。1-4月份,全市限上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2.3%,较去年同期提升34.2个百分点;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虽然占比较低,但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3个百分点。
2、消费升级类两级分化明显。1-4月份,全市限上体育娱乐用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大幅增长,分别增长59.8%和211.9%。而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消费增速下降幅度在20%左右,家电类消费增速同比下降12.4%。
3、信息消费稳步上升。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移动互联4G网络的普及,通讯类商品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1-4月份,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增长了21.4%。
(四)基本生活类稳步增长,汽车类销售继续下滑
1-4月,全市限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76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粮油类小幅增长10.2%,其它水产品类、肉禽蛋类、蔬菜类和干鲜果类增速较快,增幅都在20%以上,其中水产品类增速达到50.3%;饮料类、服装鞋帽类和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5.2%、6.6%和4.0%;化妆品类和日用品类分别增长10.9%和10.1%。
汽车类销售实现3.9亿元,同比下降19.9%,降幅比2月末和3月末分别收窄11.2个和5.5个百分点,汽车销售额虽然继续下降,但是降幅逐渐收窄。汽车销售额下滑主要受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日系、韩系车销售低迷、吕梁-太原城际一体化加速造成的异地购车现象增多等因素的影响。
(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1-4月,13个县(市、区)限上零售额“5增8降”。增长的县有交城县(23.8%)、汾阳市(11.2%)、柳林县(9.2%)、兴县(8.6%)、临县(0.3%);下降的县有方山县(-34.1%)、文水县(-7.5%)、岚县(-5.7%)、石楼县(-4.0%)、交口县(-3.6%)、孝义市(-3.4%)、中阳县(-1.5%)、离石区(-0.9%)。
二、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乏力,消费需求增长动力不足
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而一季度全市GDP增速为10.3%,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远低于GDP增速。再加上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复杂,国内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对扩大消费和提升消费信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房地产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但也是杯水车薪,受益人数较少,房价从一定程度分流了居民储蓄和消费,直接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和消费意愿,对日常消费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商品品质和种类不能满足居民消费快速升级的需求,以及消费环境不完善等,导致居民购买力外流,影响本地市场购买力。
(二)限上零售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低,引领消费市场发展的动力不足
截止到4月底,全市共有409户限上企业及个体户,其中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有204户,零售额超过3000万元,全年零售额预计超过1亿元的企业只有9户。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低对全市消费市场带动作用较小,引领我市消费市场发展的能力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社会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
(三)新消费模式的培育仍需下大力气,传统消费增速明显放缓
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网上购物、境外游和海外代购等新兴消费模式日渐普及。质优、高效、安全等中高端需求随着境外游和海外代购等大量流出,需求外溢。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的网上购物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加之网络媒体新兴的团购、电视电话购物以及跨境交易模式等,对传统商业造成较大冲击,传统商业面临消费分流。
2016年,我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04.08万件,同比增长154.44%;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1亿元,同比增长96.36%。但我市轻工业不发达,再加上电商起步较晚且规模不大,导致我市消费呈现买多卖少的局面。2016年的电商发展调研显示,86%的企业还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计划,多数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意义认识不足,运用电子商务进行产、供、销的量占整个产、供、销的比重较小。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快供给侧结构调整,推进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猛,传统零售业态销售额占比下降,增速放缓。但传统零售业所占份额仍然较高,支撑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作用不可忽视。我市要鼓励和支持大型商贸企业依托品牌优势积极推进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与国内知名电商合作,扩展市场空间,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加快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在改建计划中引入餐饮、亲子乐园、电影院等文娱设施,向生活广场转型发展,从实物性消费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性消费并重迁移。
(二)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扩大有效供给释放消费潜力。
顺应居民消费趋势,在继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注重数量的满足向追求质量的提升转变;从注重有形产品消费向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满足大众模仿型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积极扩大我市有效供给释放消费潜力,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推动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着力培育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健康养老家政等新兴消费热点,以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带动相关实物商品的增长。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补齐吕梁电商发展短板,打造吕梁经济增长新亮点
在全球电子商务、“互联网+”发展的大浪潮下,我市要加大投入力度,结合当地的特色,培育出一批大型的具有吕梁特色的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上零售把核桃、红枣等我市特产销售到全国各地去,这样不仅能提高我市农民的收入,还能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同时还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亮点。我市应以城际列车开通为契机,主动出台鼓励和吸引旅游优惠的政策,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创新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来吕梁观光体验。同时,健全和完善休假制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汽车、环保家居建材等绿色循环消费,适应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