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吕梁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来源: 更新时间:2017-08-01 05:25:29

 

上半年,按照省委提出的“两个持久”和“三新”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基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扩大的情况下,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综述

(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7年上半年吕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12元,同比增长为7.5%。全省11个地市,增幅排名第五位。

(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收入基本情况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204元,同比增长为6.1%。增速高于全省(6.0%)0.1个百分点。全省增幅排名第四位。

收入特点:

(1)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8700元,同比增长11.4%。占比达到70%以上,对可支配收入的贡献最大。

(2)转移净收入持续增长。以离退休养老金为主的转移净收入为1871元,涨幅为13.1%,转移净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15.3%。

(3)经营净收入转负为正,收入为1081元,同比增长1.1%。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9%。

(4)财产净收入增速为负,但财产净收入所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较低,为4.5%。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552元,同比下降9.2%。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出租房屋与红利收入减少。

2、收入增长的原因

(1)2016年增效政策对上半年数据增长仍起到拉动作用。如:车补发放与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设计4455人,人均月增长355元。

(2)工资性收入上涨较多,部分县市补发了上调的工资。今年上半年煤炭行业升温,企业经济回暖,春节期间,部分企业发放拖欠工资。如孝义矿区一季度补发了去年拖欠的3个月工资。岚县由于在建工程较多,工人工资上涨,大工由去年的200-250元上涨到今年的200-300元,小工由100-150元上涨到今年的150-200元。县级机关发放年终奖励、部分县补发二年的边远津贴等。2017年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冬季取暖补贴标准,由原来的2400元调整为3600元。从2016年10月起执行。发布2017年企业工资指导线,2017年企业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为8%;增长上线为12%,下线为4%。执行时间为2017年1月1日到12月31日。

(3)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经济在去年下半年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扩大,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年初提出的“保中游、争上游”目标, 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排名第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全省第八。

(三)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1、收支基本情况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68元,同比增长为6.2%。增速跟全省(6.2)持平。全省增幅排名第七位。

收入特点:

(1)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476元,同比增长7.1%。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最高达59%。

(2)转移净收入持续增长。以离退休养老金为主的转移净收入为755元,涨幅为21.7%,转移净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18%。主要是因为:扶贫工作促进了转移性收入增长。

(3)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21.6%。经营收入为900元,同比增长10.4%。

(4)财产净收入增速下降较快,但财产净收入所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较低,为0.9%。人均财产净收入为37元,同比下降67%。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打工人员减少,在农村租房的外来人员减少导致房屋出租收入较去年呈现下降;存款利息红利降低等原因造成。

2、收入增长的原因
   
(1)2017年,我市高度重视,提出推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抓好农业生产、壮大龙头企业、拓展销售市场、抓好人居环境改善等措施,努力提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2)扶贫投入逐步显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促进了转移性收入增长。扶贫投入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3)煤价上涨,带动农民就业的机会增加,提高了农民的打工收入。

(4)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489.6公顷,较去年同期增加946公顷,增长174%。

(5)吕梁市针对农村贫困劳动人口多、外出就业意愿强烈等实际情况,启动10万贫困人口护理培训计划,并将“吕梁护工”培训就业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完成6万护工护理和家政培训就业,其中2017年计划培训1.25万人,转移就业1万人。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据统计,全市已累计培训9期13511人,实现就业5936人,就业率43.9%。在吕梁输出的护工群体中,妇女占到了85%,其中养老陪护、月嫂、育儿嫂、家政、保姆等细分护工专业,妇女占到了95%。“吕梁护工”培训计划已经成为吕梁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途径。

(6)农业合作社、农业造林等政策已经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中有所体现。1-6月份全市造林从业人员数41591人,共收入21157万元,护林6080人,共收入2067万元。

 二、影响居民收入的不利因素

(一)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对工资性收入依赖较大,工资在现有经济情况下,上涨可能性不大,严重影响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二)农村经济不容乐观

1、春播面积呈下降趋势。2017年我市春季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预计为356034.3公顷,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4564.4公顷,减幅3.9%。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预计为331156.8公顷,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9332.2公顷,同比减幅2.7%。导致今年春播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退耕还林生态绿化,村道绿化,高速沿线通道绿化,建设用地;二是前半年雨水少、干旱,部分地方没有种植。2、夏粮生产面积、产量“双减”。2017年我市夏粮播种面积为1728.7公顷,同比减少6.1公顷,同比减幅0.4%,总产量为4769.9吨,同比减少730.4吨,同比减幅13.3%。单产为183.9公斤/亩,同比减幅13.0%。造成2017年夏粮单产较低的原因有以下三个因素:一是我市夏粮播种面积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水浇地的占比进一步下降,旱地比重逐渐抬升,播种面积所集中的这两个乡镇全部为旱地,靠天吃饭现象严重。二是去年冬天降雪较少,小麦分蘖不足,冬苗不壮。三是今年五月小麦灌浆期间受到干热风影响,千粒重较低。3、蔬菜及食用菌面积、产量“双减”。我市今年前半年的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为6198.6公顷,减幅6.0%;产量30592.4吨,减幅30.1%。造成“双减”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蔬蔬菜价格下降,收益减少,农民改种其他农作物;或是由于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导致蔬菜种植面积减少,如孝义市蔬菜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4000多亩;二是因为大棚收益不佳,个别村的大棚弃种或改种,而今年天气回暖较慢,露天种植的尚未成熟;三是因为天气比较干旱,雨水不足,整体产量下降。4、瓜果面积、产量减幅明显。我市上半年瓜果类播种面积累计517.1公顷,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37.8公顷,减幅21.0%。产量2017上半年累计1436.2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81.9吨,减幅35.3%。5、鸡蛋价格明显下跌,批发价由年初的2.8元/斤,5月份降为2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约33%,最低时蛋价跌到1.8元/斤。淘汰蛋鸡价格由年初的3.5元/斤下降到前段时期的2元/斤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48%,最低时跌到1.6元/斤。蛋鸡养殖近期一直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每出售1斤鸡蛋养殖户亏损0.5-0.7元。红枣、核桃、玉米等农作物价格也一直在低位徘徊,严重影响我市农村居民的积极性。

(三)环境影响较大

局部地方旱情严重,影响了播种和出苗。据统计,5月1日-6月16日,全市平均降水48.2毫米,同比63.5毫米偏少24%,全市有近20万亩农作物无法入种,出苗率参差不齐,有的还不达50%。长势也不容乐观,旱情较为严重。在后半年的收入中要引起足够重视。

(四)加大对调查户,辅助调查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调查户的记账水平。杜绝漏记、少记现象的发生,做到应统尽统。

(五)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压力无从转嫁。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较大。

(六)全市经济形成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同时要清醒认识到,这是低谷基础上的反弹,是煤炭等价格上扬带动的回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建议

1、2017年是住户调查新周期样本轮换年。新一轮样本轮换工作是做好住户工作的基石,样本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五年的住户数据质量,决定着住户调查工作是否有代表性,因此各地方政府要引起重视。

2、特别注意是在扶贫政策力度加大,各级政府更加关注脱贫的情况下,各地要及时了解有关强农惠农助农和扶贫政策,提醒政策涉及到的调查户及时记录各项补贴和实物发放情况,避免少记漏记和重复记账。今年重点关注“扶贫移民搬迁、退耕还林、采煤深陷区治理、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农村住房抗震改造”等政策,尽可能的将扶贫成果反映在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上。

3、拓宽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渠道。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城乡居民增收的重要基础,在居民收入中举足轻重。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优质小杂粮、马铃薯、蔬菜、食用菌、畜牧等特色产业。创新助农增收机制,通过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推广土地股份合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长效的增收机制。

4、加快工资性收入增收步伐。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拉动力量,在农民收入中占据重要位置。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服务,优化农民工技能培训结构,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努力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

5、提高财产性收入比重。盘活农村土地产权和流转,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研究制定财政投入形成资产量化为农民合作组织成员股份的办法,创新农民财产性收入机制和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