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知识 避灾自救——地震

来源:吕梁日报 更新时间:2018-05-08 11:15:00

  1、高层居民遇地震时如何选择安全的避震空间?

  答:①立即躲避到结实的桌子或床下,家具旁或墙根、墙角等处可在房屋倒塌后形成三角空间,是相对安全的地点。

  ②迅速逃进卫生间、储存室等面积较小的场所,这些小开间的地方是比较安全的地点。

  2、住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何避险?

  答:①如地震发生时,自己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

  ②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他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的空地上。

  ③尽量利用身边物品保护住头部,如棉被、枕头等。

  3、如果室内没有可藏身的家具怎么办?

  答:①地震发生时,若室内无可藏身的家具,应立即躲到墙根、墙角或远离窗子的室内门道里。

  ②身体应紧贴墙根、墙角,头部尽量靠近墙面。

  ③可随手取些被褥、枕头,掩住自己的头部。

  4、怎样减少被倒塌物埋压的危险?

  答:①立即躲避到牢固的桌子、床下或墙角、炕沿、卫生间、储藏室等地方,小开间在房屋倒塌时能获得相对较多的支撑。

  ②确认地震停止后,迅速撤离到宽敞的空地等安全处。

  5、地震时被废墟埋压怎么办?

  答:①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消除口、鼻的灰尘。

  ②尽力挣脱手脚,小心翼翼地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

  ③用可移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以免倒塌。

  ④用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尽量朝有光亮或宽敞的地方移动。

  ⑤当听到外面有声响时应进行呼救。

  ⑥若无法脱险,应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6、埋在虚墟中如何求救?

  答:①千万不要盲目地乱喊乱叫,应保持好体力。

  ②不间断地进行敲击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金属管道等,利用其发出的声音进行求救。

  ③当听到废墟外面有声音时,应立即发出求救信号。

  7、埋在废墟中如何维持生命?

  答:①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

  ②不要大哭大叫,应保存体力。不要坐立不安,勉强行动。

  ③尽量休息,闭目养神。

  ④寻找食物和水,维持生命。若无法找到水,可以用自己的尿液应急。

  ⑤若有伤,应设法包扎,多休息。

  8、地震中怎样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

  答:①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部。

  ②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保护头颈部。

  ③低头、闭眼,防止塌落物伤害到眼睛。

  ④如可能,应采用毛巾、手帕等物品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灰尘和有害气体。

  9、在户外发生地震时怎么办?

  答:①就地选择开阔地,趴下或蹲下避震。

  ②避开玻璃幕墙、塔吊、烟囱等高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③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杆、广告牌匾等物。

  ④避开危险品工厂、仓库以及狭窄的街道、破旧房屋、危墙、砖瓦木料堆等场所。

  ⑤避开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各种桥梁及隧道。

  10、在教室中遇到地震怎样应对?

  答:①不要惊慌失措,应听从老师的安排和指挥。

  ②迅速躲避到三角区,蹲下、抱头、闭眼。

  ③地震过后迅速按顺序撤离教室。

  11、在操场上遇到地震时怎样避险?

  答:①正在操场时,应原地不动,迅速蹲下。

  ②用手护住自己的头部。

  ③要避开高大的建筑物或危险物。

  ④不要回到教室里去。

  12、在商场书店里如何避震?

  答:①在结实的柜台、柱子、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身边物品或双手护住头部。

  ②不要站在高而不稳或摆放重物及易碎品的货架边。

  ③不要站在灯具、广告牌等悬挂物下面。

  ④不要站在玻璃窗、玻璃门旁。

  13、在办公室中怎样避震?

  答:①躲避到结实的办公桌下并紧紧抓住,也可蹲在墙角下躲避。

  ②正在操作电脑的人员立即切断电源,抱头蹲到办公桌下。

  14、公共场所人群混乱时如何进行自我防护?

  答:①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秩序地行动。

  ②避开拥护人群,不随之拥向出口。

  ③若被拥进人群,应双手交叉在胸部,保护自己。

  ④用自己的肩、背部承受挤压力。

  ⑤挤在人群中无法脱身时,不要试图往相反的方向跑,要抬起双脚,跟随人群向前移动,注意防止摔倒。

  15、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中发生地震怎么办?

  答:①汽车司机立刻停车,并关闭发动机。

  ②乘客应紧紧抓住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并用衣物护住头部。

  ③确定地震过后,在司机的指挥下,乘客有秩序地从车门下车。否则容易受伤或被路过的车辆碰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