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吕梁日报 更新时间:2020-07-15 11:48:00
走进方山,走进一个个乡村,步入一个个机关,打开一卷卷档案,每一处你都能感受到方山脱贫攻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方山人民建设美丽家园的不懈奋斗。
方山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9年,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5%降为0.21%,成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那么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方山县是如何啃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的呢?
汇聚合力促脱贫
方山县构建了县级领导包联、帮扶单位包村、三支力量驻村、帮扶责任人联户的“四位一体”帮扶机制,29名县级领导严格执行169个行政村包联全覆盖。选派四大班子一把手和3名县委常委担任7个乡镇第一书记。严格实行帮扶单位全员帮扶,把包联责任压实到单位一把手头上,拓展到全体人员身上。省、市、县651名驻村帮扶干部和4942名帮扶责任人,全面深化驻村帮扶村情民意走访,基础工作巩固,资金项目盘点,政策措施落实,内生动力提升,作风问题整治等“六大行动”,得到了评估单位的高度赞扬。
建档立卡夯基础
2014年以来,按照“据实精准”的要求,坚持统一的尺度和标准,精准识别全县贫困人口,建立健全规范的精准扶贫档案信息系统,建好管好用好扶贫档案,共为全县118个贫困村,20068户贫困户建档立卡,涉及贫困人口51809人,通过全面核查、档案比对,进一步摸清了扶贫底数、确立了扶贫对策、总结了扶贫工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落实政策暖民心
方山县着眼着力于细化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扎实做好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健康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工作,确保各类政策应享尽享,逐村逐户精准落实到位。2014年以来,投资2749.65万元,新建和改造饮水安全工程90处;投资319万元,维护饮水安全工程95处。目前,全县共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2处,确保了群众吃上干净水、放心水。沿209国道4大镇布局7个移民安置点,安置贫困人口6747人,同步搬迁人口995人,水、暖、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已落实到位,配套建立了“三站”“三室”,有条件的安置点建立了“六场所”,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30个整自然村全部完成拆除,复垦28个村,复垦率93.3%。插花搬迁2232户完成拆除1897户,拆除率85%;复垦1674户,复垦率75%。
补齐短板求实效
聚焦“三通三有”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攻软肋,采取“财政补助一块、贷款解决一块、企业捐助一块、镇村自筹一块”的方式,筹资7200万元,按照“城区提升品位、北部生态环保、南部绿化硬化、城乡整体推进”的思路,制定了市容市貌、村容村貌、院容院貌整治标准,以沿209国道的5个整治点和全县21个行政村为示范带动,由点到线及面推进城区治理、环保治理、行业治理、干线治理、窗口治理、乡村治理等治理,乡镇面貌大为改观,村居院落干净整洁,户容户貌焕然一新。
发展产业促增收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方山县坚持“政府主动作为、龙头企业引领”,按照“3X+522”模式,县级层面大力发展肉牛、中药材、光伏三大主导产业,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X项特色农林牧产业,实现了贫困人口人均1千瓦光伏、1亩中药材,户均1头牛,确保了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肉牛产业方面建成一期6000头育肥牛棚33个,带动全县肉牛存栏突破3.5万头,二期2000头育肥15个牛棚10月份可竣工,年屠宰3万头肉牛屠宰厂6月份可投运,已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资金收益2650余万元,每一个贫困户年可收益300元。饲草产业方面在7个移民安置点周围流转土地5532亩,布局4个饲草产业园,亩均收入1500元以上,可直接带动1550名搬迁户就业增收并惠及所有搬迁户。光伏产业方面投资5.5亿元建成规模为75.74兆瓦的光伏电站16座,分配收益5869.42万元,实现169个行政村光伏收益分配全覆盖,村均达到35万元以上,惠及贫困户11759人。中药材产业方面筹资1.3亿元打造三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面积突破5.8万亩,两年后可带动2000余名贫困户。
那收藏于档案中的一张张照片、一部部规划、一个个决策、一项项产业、一份份总结是方山县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历史见证,是方山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原始记录,更是方山县脱贫攻坚工作全程纪实的有力载体,让我们将一串串具有温度蕴含着情感和奋斗的脱贫数字永载千秋,铭记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