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山不负民——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交出2021答卷

来源:山西省吕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更新时间:2022-02-17

    绿,是生态色,是幸福色,是实现可持续、高水平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吃饱肚子”到“过好日子”,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
    大山从荒凉苍茫变为绿意盎然,江河重新成为鱼儿鸟儿嬉戏的家园,一度灰霾的头顶重现碧空如洗……   3000多万三晋儿女用勤劳和汗水在这片热土上描绘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山西,正在渐行渐近。
    2021年,全省上下一心,向污染防治发起攻坚,为“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勇毅笃行,为“生态保护修复”奋辑争先;
    2021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30+”,同比下降15.2%,是“十三五”以来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
    2021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1%,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再创新高;
    2021年,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5%,首次进入千分位,向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迈出坚实一步;
    2021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2.3%,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泓清水入黄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正在加快实现。

青山绿水三晋好风光

    一湖好水鹭先知。虽是隆冬,晋城丹河国家湿地公园依然处处充满了生机,河道内一群白鹭悠闲地立于水中,戏水闲憩,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他们纷纷感慨:“绿色发展这条路子是对的,我们要让这美景成为永恒。”水质变好,这是2021年山西省生态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
    2021年,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全面构建规划体系,系统谋划我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出台我省《“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0年)》,编制完成我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空气质量改善、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土壤、地下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系列规划,形成系统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和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实施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推动设立黄河实验室和河津先行区建设。
    水质改善,碧波荡漾幸福。2021年,省生态环境厅实施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坚持“一断面一方案”,强化10项管控措施,加快推进93项省级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开展春浇农业灌溉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和保汛期水质稳定专项行动,有效保障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长治、朔州两市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全省新划定5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开工建设63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45个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2.3%,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劣Ⅴ类断面比例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汾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在2020年上半年全部退出劣Ⅴ类的基础上,2021年全部提升到Ⅳ类水质以上,真正实现“水清沙浅见天真”。碧水清清,涵养生态,惠及人民群众。
    空气优良,解决“呼吸之痛”。2021年以来,我省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蓝天白云成标配。省生态环境厅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完成22家钢铁联合企业、14家焦化企业和10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以晋北3市为重点,支持和指导各市因地制宜开展清洁取暖改造,完成散煤治理99.31万户,大同市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成。配合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69万辆。实施夏季臭氧削峰行动,开展挥发性有机物走航巡查和重点行业综合治理,臭氧浓度上升态势得到有效遏制,运城市组织“夏季攻势”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实现重污染天气削峰降频。开展11市大气污染防治“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吕梁等市强化精细化管控措施,有效提升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全省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PM2.5年均浓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30+”,同比下降15.2%,是“十三五”以来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1%,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再创新高;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5%,首次进入千分位,向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迈出坚实一步;SO2年均浓度降至15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改善幅度,11市NO2年均浓度首次全面达标。
    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土壤变得更为安全、洁净。2021年,省生态环境厅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建设项目准入管理,同步开展末端修复治理和源头预防,推动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力保障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完成611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开展23个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稳步推进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晋城市成功入选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
    步履铿锵,放眼2021年环保工作,活力不断聚集,时时都有新变化,处处展现新气象。

关键词里的环保工作

    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根本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关键词,来看一看山西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来推动环保工作取得的实效。
    【碳排放权交易】2021年12月31日,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结束之际,山西省顺利完成碳排放权的清缴和履约工作,交出“大考”成绩:全省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重点排放单位107家,按照履约量计算,履约率为99.68%,略高于全国99.5%的平均水平。
    碳排放权履约的顺利完成,背后是山西省不断转型升级,推动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发展模式。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干部职工深知自己在这场大变革中的“角色”,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积极出台政策引导企业实施环保提标改造,促进相关工业企业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2021年,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积极完成全省纳入全国碳市场2019年和2020年度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组织企业完成碳排放报告、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开户,企业碳排放量核查与碳排放配额核定等工作。按照全国碳市场有关规定,山西省第一个履约周期共有60家火电企业参与交易,碳排放配额累计买入量1239.38万吨,成交额5.48亿元;累计卖出量1482.71万吨,成交额6.28亿元。
    【“三线一单”分区管控】2021年6月28日,晋中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成为全省首家发布市级成果。“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将作为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时等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推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推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性格局。
    【“放管服效”改革】围绕落实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助推全省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制定出台《市场主体倍增环境能耗要素保障实施方案》《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名录》《推行区域环评改革意见实施细则》等20余项政策制度;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项、下放2项,11项省级保留事项办理时限全部压减至法定的一半;推行承诺制审批改革,全省700余个建设项目享受改革红利;获得国家级开发区规划环评审查权限,完成26个省级开发区和集大原铁路、朔州机场等一批规划、项目环评审批,有力服务开发区建设和项目落地;制定《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正面清单管理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差异化执法监管,做到违法精准追究、守法无事不扰。
    【遏制“两高”项目】制定印发《关于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两高”项目环评受理审查要点及审批原则》,组织对全省“两高”项目环评手续办理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起底,建立工作台账,依法依规开展分类处置,对未批先建予以坚决查处,从严把好生态环境准入关口。
    这样的实践,在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的工作记录中太多了。他们落实能源保供任务,以超常规举措完成22座煤矿环评审批,释放煤炭先进产能3470万吨/年;落实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部署,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定位,第一时间成立领导组及工作专班,制定加强太忻经济区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实施方案,谋划出台一揽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生态环境政策措施;成功举办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气候、环境分论坛及圆桌访谈,获得各方好评。
    山西省环保工作的推进,远非这些词语可以表达,这是山西省以打造美丽山西为目标,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成效积累。

数字看生态安全底线

    2021年,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科学防范、有效应对,持续扎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让我们看看这其中各种举措的数字代表什么。
    2833个问题: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配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工作,组织开展“绿盾2021”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推动完成46个自然保护区2833个问题整改。
    5.38万个固定污染源:强化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将5.38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管理范围,全面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和执行报告审核“双百”工作,大同市开展工业固废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试点。
    142件修复案件: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完成修复案件142件,阳泉市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
    23.4亿元:推动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互联网服务平台,投保企业584家,保额达到23.4亿元。
    3563件违法案件:深入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推进露天煤矿、焦化行业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超标排污、偷排直排、监测造假等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查处违法案件3563件,处罚金额5.02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99件,拘留285人,形成高压态势和有力震慑。
    13个国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能力建设和碳监测评估试点,完善全省土壤、地下水、农村环境监测点位设置,优化调整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新建成13个国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加快形成。
    78.64亿元:争取中央和省各类资金78.64亿元,为历年来最多。
    窥一斑而见全豹。山西省环保工作的推进,远非这些数字可以表达。2021年来,省生态环境厅编制重特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手册、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等,规范提升应急响应工作水平,妥善处置25起突发环境事件。深入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实施“百日攻坚”,强化“一废一库一品”环境监管。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核与辐射监测与应急自评估,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完成废旧放射源及放射性废物安全转移贮存,确保全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在处置应对事件中,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也在稳步提高。阳城县、安泽县、平顺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沁水县、蒲县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入选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推动组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院士专家智囊团,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银行山西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投资模式推进石太高铁(山西段)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加快构建。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把握“时”与“势”中开拓新路,在承载“荣”与“责”中踏平坎坷,我省环保工作新一期的“答卷”正在山西大地上从容不迫地展开,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山西,正在向我们走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