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关闭
索  引  号111423LL00100/2009-00583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2009年01月08日
发文机关 关  键  字
标  题2007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09年01月08日

2007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是我市“十一五”规划深入实施、重点推进的关键之年。一年里,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紧紧围绕“三个发展”、“三大工程”和“双百双千”项目大会战,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全市经济和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各级财政部门努力创建“五型财政”,着力打造“八字团队”,严格依法理财,做大财政收入总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执行良好。

    (一)     全市和市本级预算变动情况

    2007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经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在执行中,根据省财政厅追加、追减专项指标和各县(市、区)预算调整情况,全市和市本级预算作了相应变动。2007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为299043万元,与备案预算一致;支出预算由于省追加专款129627万元、增加转移支付103324万元、上年结转125901万元、调入资金2248万元、各级用当年超收及上年净结余安排支出96093万元,由年初预算的488285万元变动为945478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为52911万元,与备案预算一致;因中央专项拨款及其他补助增加11438万元、上年结余29230万元、当年超收安排支出11490万元,对各县专款及转移支付补助增加相应减少市级支出4298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由年初预算91041万元变动为138901万元。

    (二)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51137万元,完成预算的110.65%,比上年增收279896万元,同比增长36.29%。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578776万元,完成预算的102.20%,比上年增长32.02%;上划省级收入完成89044万元,完成预算的107.12%,比上年增长38.65%。市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3317万元,完成预算的127.53%,比上年增加114692万元,同比增长42.70%200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执行754600万元,占预算的79.81%,比上年增加支出177062万元,增长30.66%

    2007年全市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全市一般预算收入38331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22609万元(其中:税收返还补助62268万元、专项补助129627万元、原体制补助2100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91707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89442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28779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8832万元、其他结算补助985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1350万元,调入资金2248万元,收入总计为93952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754600万元,调出资金487万元(城维税划转水利建设基金),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84437万元,扣除按规定结转下年使用的专项资金190391万元,2007年底累计净结余为赤字5954万元(注:2006年底累计赤字6898万元,2007年底减少为5954万元,2006年当年结余944万元),市本级和十三个县市再次全部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汾阳消化历年挂帐赤字876万元。

    (三)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4401万元,为预算的121.72%,剔除体制调整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增长8.17%,增收4869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执行98304万元,占预算的70.77%,比上年增长9.24%,增加支出8313万元。

    2007年市本级财政收支平衡情况:2007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64401万元,省补助收入30545万元(其中:税收返还及所得税基数返还17789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7792万元、结算补助496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9230万元,县市上解收入20270万元,补助县市支出5545万元(其中:专项补助县市4298万元,转移支付补助县市1247万元),收入总计为13890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98304万元,年终结余40597万元,扣除按规定结转下年使用的专项资金40294万元,净结余303万元。

     总的来看,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保持了快速增长,财政支出总量继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为此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围绕一个中心,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迈出新步伐。紧紧围绕市委“三个发展”、“三大工程”建设、“双百双千”项目大会战与和谐吕梁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利用财政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市级筹集3247万元,支持了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安排科技三项费用、知名品牌、技术创新资金1286万元,比上年增长35%,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安排3787.4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和煤炭行业建设;筹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资金5900万元,壮大了担保实力;安排267万元,支持了招商引资;筹措资金2500万元,支持了山西龙虎水泥有限公司改制工作;争取上级各类建设资金15.65亿元,支持了“双百双千”项目大会战,全市282个“双百双千”项目已有259个开工建设,7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

    2、突出两个目标,狠抓征收管理,全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实现新跨越。2007年,面对国家宏观政策紧缩,全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政策出台,特别是吕梁遭受环保区域限批的困难局面,各级财税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紧紧咬住总收入突破100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两大目标,强化征管措施,狠抓收入管理,在全市关停取缔486户企业的情况下,全年财政总收入顺利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了105.11亿元,同比增长36.29%。剔除两权价款,完成103.44亿元,同比增长37.35%。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33亿元,同比增长42.70%。全市财政收入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收入规模跃居全省第四位。收入规模在全省的位次不断上升,2002年位居全省第九位,2003年超阳泉,2004年赶晋中,2005年越运城,2006年跨大同。2007年再次前移,在全省的排名由第五位跃升至第四位。二是煤焦行业主导了财政收入。两个行业完成额与增收额分别占全市的50.17%55.65%。三是县域财政收入规模再创新高。县级财政收入完成103.44亿元,同比增长38.64%。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12个成为了亿元县,孝义、柳林、汾阳、交城等4个县市收入达到了10亿元以上。四是财政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6.5%,比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6年的19%提高到21%,收入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  

    3、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三个倾斜”,促进和谐吕梁建设取得新成效。贯彻以人为本,积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保证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支出。全市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了民生支出,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向“三农”倾斜,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三农”支出达36.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市本级“三农”投入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落实各类“三农”补贴资金2.77亿元,用于种粮农民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玉米小麦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移民建房补贴等,有力地支持了农业、农村发展。拨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2.88亿元,确保了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顺利运行。拨付4758万元,用于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按照“党委定规划、政府出菜单、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工作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把各级政府安排的“三农”资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帮扶新农村建设资金及村民自筹资金全部纳入整合范围,年度整合支农资金11.1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入、健康发展。2007年,全市农业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仍达到了2770元,同比增长12.5%,广大农村大灾之年无灾象,政通人和,安居乐业。

    向公益事业倾斜,全力服务和谐吕梁建设。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市教育执行18.13亿元,增长25.87%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85亿元,“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两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维修改造补助资金全面落实到位;市级拨付8300万元,重点支持了吕梁高中、实验中学、吕梁大学建设,解决了市区中小学班容量大的问题;全市家庭困难中职学生受助范围达到了90%以上资助2万余名学生完成了学业,对农村42所偏远学校实施了供暖工程建设,对百名优秀教师和“双百”示范学校进行了奖励。二是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市医疗卫生支出5.1亿元,同比增长35.37%。筹集拨付合作医疗资金1.1亿元,全面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市由4个扩展到10个,参合农民达到220.75万人,参合率达到了90.5%;拨付资金975万元,为52个乡镇卫生院配置医疗设备909台(件),改善了657个村卫生所医疗条件,解决了17个社区30万人的就医困难。三是大力支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全市文化体育支出1.52亿元,同比增长32.43%。其中,筹集855万元,支持了乡镇文化站、县级图书馆建设、农村篮球场建设、农村电影“2131工程和吕梁电视台设备改造,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四是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吕梁城市品位。拨付3.23亿元,用于沿黄公路、离碛公路、太中银铁路、吕梁机场、横泉水库移民拆迁以及209改线、柏叶口水库建设和北川东川河整治工程,进一步推动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五是支持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安排环保攻坚两大战役、功能区建设、水源地保护、取缔市区燃煤茶炉、完善市区集中供热工程等资金1.1亿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再造蓝天碧水,2007年,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2天,比上年增加141天,全省排名由2006年的倒数第一上升为正数第一;筹集2.07亿元,支持了市区“三山”绿化、滨河两路绿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六大造林工程。

    向困难群体倾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筹集城市低保补助资金8113.2万元,比上年增长22%,确保101221名城市居民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市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标准达到了80元,比上年提高了19元。二是筹集拨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补助资金2855.2万元,比上年增长295%,确保了97663名农村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待遇得到落实。三是筹集拨付医疗救助资金1440万元,救助城市医疗困难对象1820人,农村医疗困难对象3151人。四是筹集拨付救灾救济资金5345万元,比上年增长92%,解决了79万名灾民的生活困难。五是市级拨付廉租房建设资金200万元,支持建设廉租房2500平方米,改善了特困居民住房条件。六是拨付地质灾害治理资金2109万元,支持20个村对地质灾害进行了集中治理,让9230名农民住上了新建和安全的住房。七是拨付沉陷区、棚户区治理资金1112万元,新建住宅19.82万平方米,让520015600人住进了新居。八是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拨付2033.9万元,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1013人;解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473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803人。认真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使全市1380名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税费减免优惠。

     4、深化四项改革,创新管理体制,规范财政运行机制取得新进展。

    调整规范了市县财政体制,从20071月起重新调整了省市县财政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试点工作。调整后的财政体制,降低了省、市级财政分成比例,扩大县级收入范围,提高了县级分成比例,使财力逐步向县级倾斜,调动了县级财政增收积极性,增加了县级收入规模,增强了县级财政实力和自给平衡能力,有效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新体制实施后,仅减少市级增加县级财力就达8636万元。继续深化了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全市和市本级全部实行部门预算,提前了编制时间,规范了编制程序,推行了零基预算、综合预算,开展了“收支脱钩”试点,实行了项目库管理,进一步提升了预算管理水平。深入推进了国库集中管理制度改革。市本级、孝义市、中阳县所有单位全部纳入集中支付范围,全市十三个县全部开展了试点。实现了一年试点、二年扩面、三年全部集中支付的改革目标。国库集中支付提高了资金效率,规范了资金支付行为。继续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实行了彻底的“采管分离”;从完善监管入手,出台了《吕梁市市本级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9项制度,完善了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立了政府采购公示制度,全面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和程序,提高了政府采购质量和节约效果。全市采购金额达3.26亿元,同比增长34.33%,节约资金4155万元,节约率12.69%。其中,市级政府采购总额1.1亿元,同比增长93.26%,节约资金695万元,节约率15.95%

    5、提升五个能力,建设五型财政,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取得新成果。

    以建设责任、法治、效率、廉洁、公信财政为目标,以“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依法理财能力、争先创优能力、高效服务能力、廉洁自律能力”为抓手,以“一会一通四强化”的抓落实工作机制为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狠抓收入组织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收入征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财税协调联动机制,不断加大收入形势分析预测及监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重点税源调查,加强收入征管,确保了各项收入的应收尽收。规范行政事业资产管理,认真开展了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积极推行资产配置审批试点,努力探索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认真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全面推进“五五”财政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加强财政法规制度建设,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和理财行为的制度约束,推进了依法理财进程。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等民生支出,实行了事前审核调研、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监督检查的全过程监管,促进了资金的规范高效使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单位经费管理的通知》,并加强监督检查,498个单位进行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重点检查,查处各类违规金额6419万元。针对检查情况,采取了通报批评、与14个单位领导诫勉谈话等措施,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了单位财务管理行为;加大投资评审工作力度,评审范围不断扩大,投资评审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严格预算约束,切实解决预算追加频繁的问题,维护财政预算的严肃性;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杜绝各种铺张浪费行为,勤俭办一切事业。

    总得来看,当前我市财政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对重型产业依赖过大,财政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2007年煤炭、焦炭两行业税收完成额与增收额分别占到了全年财政收入完成额与增收额的50.17%55.65%。二是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比偏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占比水平在全省排名第9位,地方可用财力增长缓慢。三是刚性支出政策不断出台,财政硬性增支因素增多,支出压力越来越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四是社会转型期各种风险呈现向财政转移和积聚的趋势。特别是已到期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债务,形成了巨大的还贷压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全市显性债务余额达43亿元,隐性债务更多。五是财政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挤占挪用财政资金,会计信息失真,偷税、漏税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财经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