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关闭
索  引  号111423LL00100/2011-00681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2011年07月31日
发文机关 关  键  字
标  题关于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0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31日

关于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0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吕梁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19)

 关于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
2010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0年4月26日在吕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吕梁市财政局局长闫建科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提出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0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非常严峻的一年。一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推动“三三战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效。全市及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结果。  (一)全市和市本级预算变动情况  2009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经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在执行中,根据省财政厅追加、追减专项指标和各县(市、区)预算调整情况,全市和市本级预算作了相应变动。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为565848万元,与备案预算一致;支出预算由于省追加专款276060万元、增加转移支付176525万元、上年结转252452万元、调入资金3215万元、各级用当年超收及上年净结余安排支出55462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由783395万元变动为1547109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为97508万元,与备案预算一致;因上级专项拨款及转移支付补助增加291081万元、上年结余48347万元、当年短收调减支出302万元,对各县专款、转移支付补助及转贷地方政府债券增加相应减少市级支出257364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000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由182064万元变动为260826万元。  (二)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54164万元,完成预算的9190%,比上年增加10524万元,同比增长064%。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905151万元,完成预算的8441%,比上年下降487%;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51817万元,完成预算的9431%,比上年增长759%。市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97196万元,完成预算的10554%,比上年增加46126万元,同比增长837%。2009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217730万元,占预算的7871%,比上年增加支出203808万元,增长2010%。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206万元,为预算的9969%,同口径比上年增长541%,增收4987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91945万元,占预算的7359%,比上年增长3532%,增加支出50103万元。根据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十三个县(市、区)和市本级全部实现当年收支平衡,汾阳市消化历年赤字600万元。  200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79192万元,为预算的19665%,增长2784%。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总价款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增加51537万元、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超收15362万元;基金支出执行204861万元,为预算的6321%,增长3566%。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61096万元,为预算的15674%,增长702%;支出执行68495万元,为预算的6317%,增长3089%。  总的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持续低位徘徊的多重影响,2009年我市财政运行遇到严峻挑战,是近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全市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抓收入、强化调控保增长、加大投入惠民生、严格管理强基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在困难形势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财政收入下行趋势得到有效扭转,全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财政支出总量继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重点支出均得到较好保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更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为此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坚定不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在支持经济发展上有新作为。紧紧围绕市委“三三战略”这个中心,坚持把保增长作为第一要务,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举,充分利用宏观调控、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等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建立完善担保体系。通过注入资本金,实行目标责任制,多措并举,市县两级14个政策性担保机构于去年10月底前全部成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担保体系。市级进一步增强担保实力,注入资金1亿元,使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增加到2亿元。全年帮助39户中小企业担保贷款402亿元。  着力构建融资平台。批准成立17个小额贷款公司,撬动民间资本9亿元,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18户,支持中小企业526户,发放贷款总额达68亿元,为在金融危机下纷纷“喊渴”的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及时开辟了一条新的筹资渠道。  加大投入助推发展。筹集争取经济建设资金40多亿元,支持扩大内需项目。全市690个扩内需项目累计开工达648个。积极支持省、市48项重点工程建设,拨付资金94亿元,支持了吕梁机场、太中银吕临支线、柏叶口水库、千年水库和吕梁市区建设;拨付技术创新、产业化改造资金196亿元,支持了77个转型项目升级改造;筹集资金39亿元,支持了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市区二级以上天气数达到359天,同比增长5天,连续3年全省第一。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拨付工资补助625亿元,53472名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及时兑现;拨付118715万元,及时足额兑现家电下乡补贴,全年销售45359台;拨付78163万元,对3074辆城乡公交、农村客运和出租车给予补贴。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落实政策创优环境。严格执行国家结构性减税、“五缓四降三补贴”等企业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57亿元;及时清理取消收费项目33项,减轻企业费赋23亿元。     2、不折不扣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通过整合支农资金、捆绑支农项目等,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市、县两级新增财力75%以上投入“三农”,全年“三农”支出46亿元,同比增长19%。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退耕还林、扶贫直补、能繁母猪补贴、沼气补贴、奶牛补贴、通道和荒山绿化占地补助等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落实,促进了农业生产,维护了农民切身利益。  积极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拨付434亿元,支持村村通公路建设,完成697个行政村、46245公里的村村通工程新建任务,扶持发展农家店和便民店226个,配送中心24个,全市新建226个新农村,移民搬迁9800人,整村推进1571万人,新解决37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争取国家产业化经营项目8个,争取国家、省土地治理8个,改造中低产田339万亩。4处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4座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市粮食总产89亿公斤,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新增脱贫人口12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6元,同比增长71%。  3、积极主动落实公共服务政策,提升社会事业发展保障能力。  坚持教育优先。全年教育支出执行2839亿元,同比增长1442%。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农村家庭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到位,694万名城乡中小学生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认真落实大中专院校贫困学生奖励资助政策, 22520名家庭贫困学生从中受益;校舍安全工程有序推进,消除473所中小学危房面积764万平方米;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审核确认工作完成;加大吕梁学院建设支持力度,主体工程全面完工;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了41所“双百”幼儿园及民办学校建设。  加大科技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执行231亿元,同比增长1347%。支持12个科普基地、9个农技协建成运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和农村文化站建设取得新成效。1680个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2个博物馆、1个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市文化广场开工建设。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年医疗卫生支出执行871亿元,同比增长2789%。筹集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25469万元,13个县市区合作医疗全覆盖,参合农民262万人,参合率达924%以上,652万人次得到了合作医疗救助实惠;拨付资金10874万元,支持522个空白村完成了卫生所建设任务,100%的行政村建有卫生所,提前一年实现“村卫生所全覆盖”目标,超过省考核指标106个百分点;及时安排专项经费486万元,保障了甲流、禽流感防治工作。  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全年公共安全支出709亿元,同比增长573%。争取中央、省资金132亿元,市级配套3000万元,支持完善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了吕梁市区“天眼工程”、公安技侦大楼、看守所和人防指挥所建设;支持“信访积案化解年”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煤炭安全生产稳定。  4、全力以赴保障改善民生,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各类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55亿元,同比增长2004%。确保了2466万名城乡低保对象、14280名优抚对象和24000名企业离退休职工按时足额领到了生活困难救助、抚恤优抚金和养老保障金;实施康复救助,给200个社区配备了康复器材,3000名残疾人得到了有效救助;支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柳林县、孝义市年满60周岁以上农民基本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拨付资金273409万元,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支持就业再就业工程。认真落实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规定,支持困难群体开展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拨付补贴资金8818万元,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3916名,开发2239名公益性岗位,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拨付资金228亿元,采取实物配租和发放租金补贴相结合办法,解决了13731户城市困难群众和500户残疾人住房问题。新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6129套、3624万平方米,建成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住房12990套、1102万平方米,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2580户,缓解了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困难。  5、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切实提高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水平。  强化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紧紧咬住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任务,强化征管,采取蹲点包县、三日一报、按月通报、财源调查等有效措施,大力强化征收管理,千方百计组织收入,确保财政总收入在困境中实现增长,一般预算收入圆满完成全年预算。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6542亿元,同比增长06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972 亿元,同比增长837%。  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一是继续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市级和13个县市区全部实行了部门预算,超过了省财政厅85%以上的要求。市级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实行了综合预算,增强了预算的刚性约束。二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级和1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级将列省级支出的基建、煤炭扶贫等专项资金全部纳入了集中支付范围,直接支付比例达88%以上。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监控系统,实现了对预算单位用款实时动态监控。三是完成了市级公务卡应用推广和县级试点工作。市级228个预算单位已全面启用公务卡,汾阳市、离石区进行了改革试点。四是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推进采管分离, 6县市区设立了政府采购监管机构,其余县市配备了专职监管人员。市级办公自动化设备、家具、公务用车保险投保等项目全部实行了协议供货。全年政府采购总额435亿元,节约率1129 %。五是继续推进投资评审工作。全市评审563项,金额2993亿元,审减率139%。六是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出租出借办法,明确了出租、出借和处置审批及收益管理等要求,实现国有资产收益3823万元。  厉行节约,严控一般性支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厉行节约压缩公务消费若干问题的通知》,认真落实“五个严禁”,即: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办事,严禁虚报事项套取财政资金,严禁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严禁部门随意安排配套资金事项,严禁擅自借贷、赊欠等支出行为。严把资金投向、审核、拨付、出口、监督“五个关口”。全年出国出境经费、公车购置和运行经费、公务接待经费等支出分别降低584%、13%、10%。  总的来看,2009年全市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财政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般预算收入占比过低,可用财力明显偏小,财源结构亟需优化,收入质量有待提高;配套政策不断出台,财政支出刚性需求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预算编制还不够精细,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不够均衡;政府性债务压力不断加大,财政风险不容忽视;财政管理还不够科学精细,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  2010年是我市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巩固经济企稳回升良好势头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积极谋划“十二五”建设蓝图的重要一年。安排和完成好今年的财政预算,对于巩固全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的积极成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国务院关于编制2010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精神,综合考虑我市今年财政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2010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三三战略”目标,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强化征管,确保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任务圆满完成;发挥财政职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调整财政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10年全市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财政收入的安排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二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三是“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优先安排个人部分,保证正常运转;四是突出重点,有保有压,优先保障国家重大民生政策需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所需资金;五是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项目支出除上级明确要求且必须增加的之外一律不予增加,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六是预算内外收支统管,财力综合运用的原则。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2010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草案如下:  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180亿元,比2009年增长88%。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安排68亿元,增长138%。2010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9195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045%,与当年可用财力一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121339万元,增长1563%;公共安全55445万元,增长1637%;教育242571万元,增长2543%;科学技术6405万元,增长2586%;社会保障和就业46325万元,增长1211%;医疗卫生51065万元,增长2152%;环境保护27869万元,增长1262%;城乡社区事务93555万元,增长2495%;农林水事务69258万元,增长2523%;交通运输14282万元,增长165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5288万元,增长113%;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2900万元,增长2190%。  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安排106506万元,比上年增长96%;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91449万元,与当年可安排财力一致。市本级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35928万元,增长1529%;教育27977万元,增长505%;科学技术1890万元,增长1909%;社会保障和就业9424万元,增长1996%;医疗卫生10235万元,增长1143%;环境保护8573万元,增长7853%;城乡社区事务19450万元,增长1689%;农林水事务12823万元,增长1967%;交通运输3928万元,增长12%;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2553万元,增长1947%;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1546万元,增长204%。  201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116亿元,其中: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488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495 亿元;基金支出安排1116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482亿元,其中: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收入244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75亿元;基金支出安排482亿元。  在编制上述预算草案时,着重考虑了以下几项主要因素:一是综合参考了全国和全省财政收入计划。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计划安排73930亿元,增长8%;全省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1658亿元,增长78%。我市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180亿,增长88%,与全国、全省增幅基本相当。二是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将进一步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三是全市各项工业经济运行指标逐步回升,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明显,财政收入增幅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指标相适应。四是宏观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我市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财政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五是矿产品税率提高、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政策性增减收因素的综合作用。六是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继续加大对“三农”、教育、就业、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保障性住房等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支持我市三三战略,将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出需求。应该说,这样安排2010年财政预算是积极稳妥的,也是务实可行的。

    三、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确保2010年全市财政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一)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着力支持传统产业整合提升。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煤矿复工复产和加快技术改造;加大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力度,支持焦碳、冶炼、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二是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围绕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争取中央、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新兴产业领域新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新型材料行业、食品行业和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三是着力推动服务业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1+10”服务业项目建设,积极引导资源型企业投资发展服务业,推进物流业建设,促进旅游、餐饮、文化、商贸等产业发展。  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中央、省扩内需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大融资、筹资力度,继续支持吕梁机场、太中银铁路吕梁段及吕临支线、中南部铁路吕梁段、太佳高速、西纵高速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千年水库、坪底水库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推进以市区和县城为重点的市政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二是通过贷款贴息、担保、注入启动资金和国有资本入股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343”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落实招商引资经费,积极争取新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正确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向,吸引带动产业投资。  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推进节能减排。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投入力度,加快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节能减排监察能力建设。二是发展低碳经济。加大财政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系和社会消费环境。积极推动吕梁节能减排交易中心正常运转,推广低碳生产,倡导低碳消费,构建“节能型城市”。三是支持生态建设。提供经费保障,确保环境质量提升年活动顺利进行,认真落实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财政补助政策,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汾河、三川河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再造蓝天碧水,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帮扶企业加快发展。一是认真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和市委、市政府“三个方阵”扶持措施,继续执行结构性减税和税费改革政策,清理不合理行政收费项目,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利用职能扶持企业发展。加强对企业自提自用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的足额提取和按规定用途使用;积极筹集和向上争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三是充分发挥信用担保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金扩充和风险准备金补偿机制,增加对担保机构的财政资金投入,县级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要达到1000万元以上;积极开展省、市、县三级担保机构联保再担保业务,力争担保业务放大倍数达到3倍以上,担保额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四是进一步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尽快制定监督管理办法,规范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灵活便捷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快速发展。  促进提升消费需求。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认真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继续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下乡”以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建筑材料下乡”等政策,拉动消费。推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放心粮油工程”等惠民工程,支持市场监管能力建设,促进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二)切实加大强农惠农工作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继续加大“三农”投入。要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落实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确保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继续加大支农投入,推进农业发展;落实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奖补资金;引深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完善管理办法,创新整合方式,突出整合重点,拓展整合范围,发挥整合效益。  推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重点支持玉米带现代农业项目和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大现代农机装备、保护性耕作、优势农产品机械化项目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应急水源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保淤地坝工程、地下水及水源地保护工程等六大水利工程。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开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努力搞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再扩大2个试点县;落实村级管理费补助政策,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及时足额落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经费,确保市委确定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省政府提出的“五个全覆盖”资金需求;加大扶贫力度,抓好移民搬迁和整村推进工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新农村重点村建设。

    (三)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推进和谐吕梁建设。  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一是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将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小学生每生每年3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500元。做好冬季取暖费的经费补助工作,将生均取暖费补助标准纳入公用经费管理。全面落实补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积极筹措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二是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政策,足额安排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内公用经费;三是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照实施方案和分年度维修加固规划,及时筹措下达资金,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市级今年除按分担比例给各县市区配套外,还要对排查出的市直11所中职学校的危房进行维修加固。四是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市、县公立医院改革,扩大国家基本药品目录试点县,对纳入试点县的乡镇卫生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财政综合补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150元,扩大参合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80元分别提高到120元,其中,中央提高20元,省和市县各提高10元;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支持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支持农村电影放映场次补贴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落实2010年度 “村村通”工程建设所需资金。支持市文化广场、市图书馆等工程建设,促进我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文体活动需求。  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和纪检办案经费。积极落实政法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提升公检法司办案能力;参照政法公用经费标准,保障纪检部门办案所需,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信访工作经费,确保信访稳定;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全力保障联合执法、重大危险源监管和煤矿安全生产专项督查经费。

    (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稳定扩大就业。认真贯彻落实“2009年到期的就业扶持政策再延长一年”的就业政策,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发挥应有效益;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大对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破产企业失业职工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确保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争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做好出口和入口补助(60岁以上农民每人每月补助55元,享受对象子女要参保交费),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进一步规范县级财政社保基金专户管理,取消多头开户,严格执行优惠利率,确保基金保值增值;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从今年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积极支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争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85%以上,增强基金自我平衡能力,确保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政策落实到位。   支持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认真落实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税收优惠和收费基金减免政策,按规定筹集使用相关资金。抓住国家对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提高的政策机遇,将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安排保障性住房配套建设,积极推进廉租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

    (五)严格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严格依法治税、狠抓收入征管,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巩固和加强财税库横向联动协调配合机制,着力加强财政收入形势分析,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情况,不断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骨干税源企业的跟踪监控力度,做好收入预测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和加强收入管理的对策建议,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坚持依法治税,强化征管措施,创新征管手段,认真清理不合理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大力清缴欠税,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堵塞税收漏洞,夯实收入基础,确保全年财政收入目标圆满完成。  调整优化收入结构,着力解决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占比偏低的突出问题。积极研究探索改革财政收入征管体制,整合现有财政收费稽查机构职能,设立收入稽查专门机构,加大对税收、非税收入的稽查力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制管理考核办法,将一般预算收入纳入对各县市区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努力增加一般预算收入。  厉行节约,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贯彻落实中央、省厉行节约的新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会议、公务接待、出国(境)等支出,把行政成本控制在2009年压缩经费后的规模以内。严格执行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严格按预算办事,所有支出事项必须按规定报批后方可组织实施,做到“不报批不实施、无预算不支出、有预算不突破”,切实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对无预算、擅自突破预算的支出,一律不予安排经费;对确需办理,不属紧急的事项,原则上下一年安排。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标准装修。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的行为。

    (六)全面启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财政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开展政策落实活动、规范管理活动、监督检查活动。  政策落实活动。政策落实活动努力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培训到位。要继续加强政策的培训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宣传到位。要对各项政策进行分类汇总,并将基本内容、实施范围、操作规程、政策标准等全面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开展“千村万户”送政策活动,确保财政政策进村入户,深入到每一个群众心中;三是落实到位。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政策,特别是各项民生政策的配套资金落实到位,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四是监督到位。积极开展政策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市级配套资金使用继续实行与县级实际落实配套资金情况挂钩考核,对虚报配套预算,套取上级补助资金的,要通过预算扣款等方式予以处理;对违规使用资金的,要坚决查处,保障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规范管理活动。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努力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减少代编预算规模,深入推进预算编制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完善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强化财政预算约束。二是加强项目管理。继续加大财政扶持资金项目库建设力度,真正形成财政为总库、部门为子库,市级为总库、县级为分库的项目库管理体系。加大对扶持项目的事前考察、评审、论证工作力度,把好项目入库关。建立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申报审核责任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债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法》、《担保法》等有关规定,禁止违规提供担保。对目前已形成的债务全面摸底,研究提出清偿措施。对已完工的项目,逐项落实清偿主体,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清偿主体增强偿债能力。四是深化财政改革。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稳步推进“村财乡代管”试点,继续完善政府采购监管与运行机制,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继续深化公务卡管理改革等,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监督检查活动。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按照关口前移、制度约束、严格查处的要求,加大事前、事中检查力度,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检查能力和水平,规范检查程序,统一检查要求,提高检查效益和质量。加强对重点部门、行业、资金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好对“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重大政策执行和资金落实情况、各类涉农资金到位使用情况和排污费、教育附加费以及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等专项检查;完善财政投资评审体制机制;深化和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进一步完善“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考核管理,切实严肃财经纪律,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各位代表:做好2010年财政经济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以振奋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和有力的举措,确保2010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努力为推进我市三三战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网站技术联系电话:0358-8222583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