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吕梁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更新时间:2017-07-24 10:10:00

  

上半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逐渐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吕梁市社会消费品市场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情况及特点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2.3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9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6亿元,同比增长2.3%,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为0.8亿元,增速为35.3%,比一季度加快29.1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2015年2季度探底后呈波浪型上升状。2016年初开始,限上增速从-21.8%一路升到2017年6月的2.3%,限上企业经营形势逐渐好转。但是,无论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其增速都远低于全国10.4%和8.7%的平均水平。

(一)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乡消费齐头并进,城镇消费增速快于农村

上半年,全市城镇完成零售总额163.6亿元,同比增长6.6%,较上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农村完成零售额48.7亿元,同比增长5.4%,较上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城镇与乡村消费逐渐趋暖,但农村消费基础仍然很薄弱,仍然需要更多关注。

(二)按消费类型看,餐饮收入与商品零售稳步增长,消费势头逐渐转暖

上半年,全市餐饮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13.8%;商品零售收入185.1亿元,同比增长5.3%,消费转暖势头渐显。                             

(三)按行业看,除餐饮业消费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外,其他行业较上年同期均小幅回升

上半年,批发业完成零售总额12.9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上季末和上年同期分别提升0.2个和7.2个百分点;零售业完成171.8亿元,同比增长5.0%,较上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住宿业完成3.9亿元,较上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餐饮业完成23.7亿元,同比增长13.9%,与去年增速基本持平。

(四)分县来看,限上零售额“7增6降”

上半年,13个县(市、区)限上零售额“7增6降”。增长的县有石楼县(36.9%)、交城县(20.5%)、兴县(20.0%)、柳林县(13.4%)、汾阳市(11%)、离石区(1%)、中阳县(0.6%),下降的县有方山县(-12.9%)、文水县(-2.3%)、临县(-1.9%)、交口县(-1.6%)、岚县(-1.2%)、孝义市(-0.3%)。

(五)从重要商品来看,石油及其制品零售额止跌回升,汽车零售额继续下滑

在限上企业中,石油及其制品和汽车的零售额占据半壁江山,二者对限上零售额增速的影响举足轻重。上半年全市限上石油及其制品类零售额完成12.43亿元,同比增长1.8%,止跌回升,较去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这主要由价格上涨造成,汽油价格比去年同期提高 13%,柴油价格比去年通过同期提高14.3%。

上半年全市限上汽车类零售额下降12.4%,下拉限上零售额增速2.4个百分点。汽车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为:油价上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日系、韩系车销售低迷、4S店受5S店挤压经营萎靡、异地购车现象增多。

二、影响吕梁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收入低是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小的直接原因

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34元,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2元,全省排名倒数第二。而且,我市住房、就医、教育(简称为“三高”)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居民消费能力较弱,居民消费意愿整体不高,再加上居民对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预期不高,造成购买力不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过小。

(二)限上零售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低,引领消费市场发展的动力不足

上半年,全市409户限上企业及个体户中,零售额超过500万元的有101户,全年零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预计不足70户。限上企业及个体数量较少,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较低,对全市消费市场带动作用较小,引领我市消费市场发展的能力不足。

限上企业数量少,一方面由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另一方面还存在漏统现象。漏统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不配合、不重视入库工作造成;二是企业虽然营业收入达限,符合入库条件,但是纳税申报表上的营业额不够,不能入库;同时,贸易企业的入库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县(市、区)政府的足够重视。

离石区作为市政府所在地,在库达限法人企业66户(孝义53户),个体户11户(孝义67),远低于其他兄弟市政府所在地,甚至比孝义市还要少,尤其是手机通讯类、文化用品类、装修建材类、电动自行车和汽车类、金银珠宝类等行业漏统现象突出。从近期摸底情况来看,至少有100余户法人企业(或个体户)达限而未入库。

(三)网上购物、境外游和海外代购等新兴模式对消费品市场影响持续加大

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网上购物、境外游和海外代购等新兴消费模式日渐普及。随着境外游和海外代购的快速发展,高端需求外流现象与日俱增。网上购物模式的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全国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加之网络媒体新兴的团购、电视电话购物以及跨境交易模式等,对传统商业造成较大冲击,传统商业面临消费分流。

2016年,我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04.08万件,同比增长154.44%;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1亿元,同比增长96.36%。但我市轻工业不发达,再加上电商起步较晚且规模不大,导致我市消费呈现买多卖少的局面。2016年的电商发展调研显示,86%的企业还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计划,多数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意义认识不足,运用电子商务进行产、供、销的量占整个产、供、销的比重较小。

(四)本土品牌大型商贸企业的缺乏导致大量消费外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外流现象不容小觑。

一些外来企业的产业活动单位,例如:美特好、国美电器、沃尔玛、家家利、肯德基、德克士等大型商贸和餐饮企业在我市发展良好,给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从统计角度来讲,这些企业的销售额都不能计入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每年都有数亿元的消费外流。

除此之外,随着交通的日益便利,消费者外出购物的现象有增无减。一是因为大城市商品丰富,可供选择的品种多;二是大城市购物环境和服务态度好,购物是一种享受;三是同等产品价格要优惠许多,尤其汽车行业,更为明显。

三、提高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对策及建议

(一)认真落实好中央精准扶贫政策,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2017年,我市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思想,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中央精准扶贫理念保持一致,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购买力。居民购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与否,政府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同时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才能挖掘出居民的消费潜力。居民购买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促进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如此良性循环才能使我市社会消费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补齐吕梁电商发展短板,打造吕梁经济增长新亮点

在全球电子商务、“互联网+”发展的大浪潮下,我市要加大投入力度,结合当地的特色,培育出一批大型的具有吕梁特色的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上零售把核桃、红枣等我市特产销售到全国各地去,这样不仅能提高我市农民的收入,还能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同时还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亮点。

但是,随着电商泛滥,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低端产品销售艰难。汾阳的电商以销售散酒、土特产为主,由于包装简陋、缺乏自主品牌,本年下降幅度较大。汾阳市迅达瑞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拥有自主品牌,坚果类品牌排名全国第三,销售情况良好。

可见,提高电商竞争意识,加快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电商走出经营困境的必然选择。

(三)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随着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逐步转变,消费结构升级,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消费、休闲旅游消费、文化体育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教育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日益成为生活的主题。

我市应以城际列车开通为契机,主动出台旅游优惠鼓励政策,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创新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来吕梁观光体验。同时,健全和完善休假制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汽车、环保家居建材等绿色循环消费,适应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品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四)加大入库力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从统计角度出发,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途径有二:一是加大限上企业入库力度,二是提高在库企业数据质量。

无论从做得好的兄弟市的经验来看,还是从我市各县的情况来看,政府重视是做好贸易统计的先决条件,争取部门配合是做好贸易统计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清查入库、数据检查,还是平时的报表,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的地区工作开展就顺利,效率也更高。所以,希望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统计工作,并充分调动部门积极性,想方设法解决贸易入库难的问题。尤其是离石区,情况复杂、企业配合度差、“钉子户多”,亟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配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吕梁市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版权所有:吕梁市人民政府网  晋ICP备06004910号-1  网站标识码:1411000003

晋公网安备 14110002000102号